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菌株来源,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DL-96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用WHONET5.6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其来源与科室分布。结果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66株,其中分离科室居于前两位的是呼吸科、ICU,分别是63株和32株。标本来源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最多的标本是痰液及分泌物,其中痰液138株,所占比例为83.2%;分泌物12株,所占比例为7.2%。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院内ICU、呼吸科。菌株来源最多的就是痰液,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对2020年8月21日和9月27日广州市2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进行肠毒素、肠毒素基因、耐药性、耐药基因情况以及分子分型分析。方法对2起食物中毒样本分离的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spa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ELISA检测菌株产肠毒素型别;PCR检测肠毒素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敏检测。选取21株代表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运用Snippy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起食物中毒的41株菌经MLST和spa基因分型方法分为ST6-t701和ST7-t091。耐药性分析显示,27株ST7-t091中有2株鉴定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其余25株ST7-t091为甲氧西林敏感金色葡萄球菌(MSSA),对7种抗菌药物耐药;14株ST6-t701菌株的耐药谱完全一致,对6种抗菌药物耐药。PCR结果显示,所有菌株都携带sea基因。全基因组分析显示,21株金葡菌具有相同毒力基因谱scn、sak、sea、hla、hld、hlgA、hlgB、hlgC、lukD,携带的scn-sak-sea属于人类免疫逃避基因簇D型,位于前噬菌体ϕSa3上。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源分析显示,2株MRSA ST7-t091高度同源,而12株MSSA ST7-t091和7株MSSA ST6-t701分别聚为一簇。结论2020年8月21日和9月27日广州市2起食物中毒事件分别为MRSA ST7-t091和MSSA ST7-t091混合感染以及MSSA ST6-t701感染引起,菌株耐药性较强且具有高致病力。
简介:摘要通过1-methyl-3-nitro-1-nitroso-guanidin与coldplasma复合诱变Bacillussp.(兼性厌氧产丁醇芽孢杆菌)C2菌株,再利用分离筛选获得总溶剂产量与三株丁醇都有较为显著提高的突变菌株,突变菌株发酵10%木薯醪液之后总溶剂产量与丁醇分别达到20.79g/L、20.14g/L、20.36g/L与12.74g/L、12.44g/L、12.59g/L,与出发菌株相比较分别提高了15.4%-19.1%、21.6%-24.5%。优化编号414的突变菌株的发酵条件,在100mL的三角瓶发酵体系里面,编号为414的突变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种龄为24h,ph值控制在7左右,装液量为100mL,然后在37℃温度环境下静置发酵72h,在这个发酵条件之下,此菌株发酵7%木薯醪液产总溶剂量与丁醇分别达到了26-30g/L,17-19g/L。
简介: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胃癌的Ⅰ类致癌原,但H.pylori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仍不明了。目的:在体外观察不同疾病来源的H.pylori菌株对人胃癌细胞系AG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AGS细胞分别与5株分离自胃癌和5株分离自轻度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H.pylori共培养,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MMP-2、MMP-7和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作为细菌对照。结果:胃炎H.pylori菌株和大肠杆菌基本不影响AGS细胞MMP-2、MMP-7和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所有胃癌菌株均能上调MMP-2、MMP-7和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分离自胃癌和胃炎患者的H.pylori菌株对AGS细胞MMP-2、MMP-7和MMP-9表达的影响有所不同,说明不同疾病来源的H.pylori菌株在促细胞恶变能力上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秀珍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目前已在福建、浙江及上海等地广泛栽培。目前秀珍菇主栽品种仍是多年前从台湾引进的秀珍菇系列品种,有的品种经多年组织扩繁后出现退化和老化现象。前期,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合作开展了 60Co辐射诱变选育秀珍菇新品种的研究,筛选到部分疑似突变菌株。本文利用 RAPD技术对新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 RAPD引物 S36、 S66、 S78、 S1200、 S1208扩增效果好, F69、 F43、 F5669与原始菌株台秀 57和福建省认定的秀珍菇品种秀迪 1号在 DNA水平存在差异,是 3个新的菌株。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新生儿科住院患儿298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季节、来源的多重耐药菌株患儿的比例,比较其感染部位、抗生素使用情况及耐药菌种类差异,同时分析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冬季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发病几率较高,多发于呼吸系统、皮肤、血液等;早产儿及日龄5d以内者发病率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具体数据分析发现17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儿成功救治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史者有142例(81.61%),感染前最常见使用抗生素为三代头孢、氨基广谱青霉素及酞脉类广谱抗生素。结论新生儿由于不成熟的生理特征及不完善免疫系统功能,是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强化综合措施,减少人员接触,及时消毒,加强医生抗生素合理应用观念的培养及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检测能够对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进行有效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