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脑出血患者59例,分别在人组时、人组后7d、14d、28d应用CT灌注测量血肿周围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参数数值,计算脑出血侧(患侧)与其健侧镜像部位各参数的比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后rCBF、rCBV7d时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MTT与TTP7d时达高峰,随后逐渐缩短,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持续的低灌注状态,且这种低灌注状态随时间改变呈波动性的变化规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2O(笑气)滥用所致脑血流量(CBF)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间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24例笑气滥用患者[男9例,女15例,年龄18~32(24.0±8.9)岁]脑血流灌注显像图,计算各脑区(基底节、脑中央区、小脑、扣带回、额叶、内侧颞叶、枕叶、顶叶、颞叶)与后台软件数据库的同年龄段正常人相应感兴趣区(ROI)摄取的差异统计值。差异统计值>1.68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升高;<-1.68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各脑区左、右双侧差异统计值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差异统计值与临床各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各脑区左、右两侧差异统计值均有相关性(r值:0.503~0.892,均P<0.05)。额叶、颞叶CBF降低比例较高,分别为62.5%(15/24)及70.8%(17/24);扣带回CBF增加比例较高(33.3%, 8/24)。额叶(rs=0.375)、脑中央区(rs=0.305)与笑气滥用时长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脑血流灌注显像有助于了解笑气滥用患者脑血流变化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利用多普勒技术检测肝动脉的血流灌注指数(DPI),研究其对肝脏病变诊断利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80例肝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肝硬化伴结节病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肝动脉的DPI,确定DPI判断结节良性、恶性标准,同时结合患者结节的病理检验结果,探讨其价值。结果经过病理分析,80例肝硬化结节病灶中,有32例为癌性病灶,有48例为良性病灶,同时分析DPI,DPI≥0.30诊断结节性病灶敏感性90.8%、特异性88.1%、准确性90.4%、阳性预测值84.7%、阴性预测值92.2%。结论通过分析,DPI作为在临床上诊断鉴别肝硬化的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血流灌注(CBP)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连续就诊的IMH患者60例60只眼(IMH组)以及健康志愿者60名6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IMH组60只眼中,裂孔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8、15、29只眼。两组受检者年龄、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7、0.157、0.542,P>0.05)。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受检眼黄斑区不同区域平均脉络膜厚度(AMCT)和CBP。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的分区方法将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在内环区和外环区分别有2条放射线将其各自分为4个区,包括内环上方(IS)、内环下方(II)、内环鼻侧(IN)、内环颞侧(IT)、外环上方(OS)、外环下方(OI)、外环鼻侧(ON)、外环颞侧(OT);共计9个区域。观察不同区域AMCT、CBP分布特点。AMCT与CB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MCT、CBP与IMH分期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受检眼比较,IMH组患眼黄斑各区域AMCT均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4.641、2.888、3.390、3.575、4.870、4.077、4.946、4.578,P<0.05)。IMH组患眼OS、OT区域CB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4、4.51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T区域AMCT与CBP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AMCT与IMH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5、0.374、0.289、0.379、0.441、0.392、0.303、0.341、0.292,P<0.05)。IN、OI、OT区域CBP与IMH分期无明显相关性(r=-0.138、-0.016、-0.221,P>0.05);其余区域CBP与IMH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r=-0.560、-0.390、-0.819、-0.692、-0.329、-0.587,P<0.05)。结论与正常者比较,IMH患眼黄斑区各区域脉络膜厚度显著变薄;局部区域存在脉络膜低灌注。其局部区域AMCT与CBP呈显著正相关;IMH分期越高,各区域AMCT有增厚趋势,多数区域CBP有减少现象。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黄斑孔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单眼外伤性黄斑孔48例(48只眼)作为临床试验组,其对侧健眼48只眼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方式,将试验组分为药物治疗亚组15例(15只眼)和手术亚组33例(33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手术亚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和气体填充术。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间治疗后视力、黄斑孔愈合情况,黄斑中心区的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CMAZ),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与密度(CBFD)。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黄斑中心区浅层的CMAZ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5,P=0.051),试验组黄斑中心区深层的CMAZ大于对照组(t=2.362,P=0.034);CBFA及CBFD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t=-1.235、-2.076,均P<0.001)。药物治疗后3个月,黄斑孔闭合者15只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者33只眼。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药物治疗亚组、手术亚组及对照组比较,黄斑浅层CMAZ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25、8.354,P=1.332、3.547);黄斑深层CMA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78、16.498,P=0.042、0.049);药物治疗亚组与手术亚组CBFA及CB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465、42.336、19.372、39.497,均P<0.001);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CBFA、CBFD均与视力呈正相关(r=0.843、0.342,均P<0.05),对照组CBFA、CBFD均与视力无相关性(r=-0.029、-0.122,P=0.956、0.344)。结论视网膜深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在外伤性黄斑孔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一定作用,CBFA、CBFD与治疗后视力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定量技术对慢性肾脏疾病肾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1-2022-.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将其分为三组,即轻度组30例,中度组50例、重度组44例。对各组患者实施CDFI检测,记录各组患者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实施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各组患者的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经对比后发现,VI、FI、VFI等数据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数值水平依次降低,且两两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后发现,三组的PI、TTP、AUC等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PI、AUC等数值依次降低,TTP依次升高,两两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定量技术可有效评估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情况,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众所周知,流经脑组织的血液占每分搏出量的20%,且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脑能量来源主要依赖糖的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因此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如果脑组织的血供中断,2min内脑电活动停止,5min后出现严重不可逆性损伤。多种原因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头颈部血管的狭窄,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或渐进性的胆固醇沉积引起。当出现脑血流灌注减低时,颅内血管通过侧支循环如颅底动脉环的前后交通支的开放、脑血管的自身调节等代偿机制维持脑细胞正常代谢所需。此时只要尽早恢复脑血氧供应,就可能保证脑组织细胞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恢复。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则出现细胞代谢失常,会导致细胞缺血坏死,进而引起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因此及时准确的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血流灌注状态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下面就各种评估脑灌注的方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评估正常成年人甲状腺血流量(TBF)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试者TBF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进行甲状腺MR检查的100名健康成年受试者,均接受3.0 T MR甲状腺3D-ASL扫描,1名受试者因不能耐受检查、11名因图像伪影明显、15名因常规MRI发现甲状腺异常而排除,最终入组73名受试者。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对ASL图像质量进行独立评分,并分别测量甲状腺双侧叶上、中、下极的TBF。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测量TBF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评价。同侧甲状腺上、中、下极的TBF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甲状腺之间,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同侧甲状腺TBF比较采用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3,P<0.001)。2名医师测量TBF的一致性甲状腺左侧叶下极ICC=0.648(P<0.001),其他部位一致性良好(ICC均>0.75,P<0.001)。同侧中极TBF明显高于上、下极(P<0.001),而同侧上、下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上、中、下极的TBF均大于左侧(t=6.182、6.294、4.896,P<0.001)。男性(31名)与女性(42名)受试者间同侧甲状腺上、中、下极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45~59岁,12名)甲状腺中极TBF高于青年组(18~44岁,61名)(左侧叶t=3.868,P=0.003;右侧叶t=2.647,P=0.022),而两组同侧上、下极T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L能精准定量甲状腺血流灌注情况,并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简介:摘要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CTPI)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底肌肉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利用CTPI及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对双下肢动脉进行重建。结果:1、T2DM患者非坏疽肢足底肌肉血流灌注中血容量(BV)、血流速度(BF)大于对照组(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较对照组患者短(P<0.05)。2、干性坏疽组患足较湿性坏疽组患足BV少、BF慢,MTT、TTP长(P<0.05)。 结论:通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自杀意念、无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cerebral brain flow, CBF)改变。方法采用磁共振成像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序列,采集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组,n=48)、无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患者(无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组,n=41),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62)静息状态下CBF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CBF差异,经高斯随机场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无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组均存在左侧颞上回(延伸到颞极)(t=3.87,P<0.01; t=4.44,P<0.01)和左侧壳核(t=4.04, P<0.01; t=3.19, P<0.01) CBF增高,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组右侧后扣带回(延伸至距状回) CBF减低(t=-4.66, P<0.01)。结论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和无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均存在左侧颞上回和左侧壳核血流异常,右侧后扣带回血流减低可能是伴自杀意念双相障碍Ⅱ型患者的特异性脑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动态灌注成像技术测定肝脏血流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2.04-2023.04的间2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2组同时实施 CT 动态灌注成像检验,对比组间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血流量(tHBF)、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分布容积(Vd)的差异。结果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的肝硬化患者的HAP、PVP和THBF都降低,MTT存在延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HPI和D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 CT 灌注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具有无创、安全等优势,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中器官血流灌注的维持对手术成功及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为器官运转提供物质能量基础,器官血流灌注受自身、神经及体液等多因素调节,其与器官功能密切相关,如大脑、肝脏、肾脏等器官血流灌注异常会引发相应功能障碍。手术创伤可直接损伤血管、引发炎症反应影响血流灌注,手术操作中的牵拉、压迫及麻醉也有间接影响,不同类型手术影响各异。保护策略包括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相关指标并合理用药;减少手术创伤对血管影响,采用精细技术与保护措施;改善局部血流灌注,使用血管扩张剂、调整体位及应用新技术。多方面措施可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未来相关保护策略和技术有望进一步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动态心肌灌注CT成像(CTP),探究冠状动脉无狭窄者心肌灌注定量参数[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的数值范围。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因偶有胸闷或冠心病家族史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并经其证实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自愿行动态CTP检查的34例受试者,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33~65(50±7)岁。入组受试者先后行静息-负荷动态CTP检查。依据心肌17段分段法,计算心肌各节段MBF、MBV值。统计分析整体水平无冠状动脉病变受试者的MBF、MBV参数值范围,并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整体MBF、MBV值分别为(115.5±27.4)ml·100 g-1·min-1、(212.8±40.8)ml·100 g-1·min-1及(17.6±4.0)ml/100 g、(25.8±4.6)ml/100 g。右冠状动脉供血区MBF、MBV的绝对及相对储备值[MBF:(102.8±41.5)ml·100 g-1·min-1、107.7%±52.5%,MBV:(9.3±5.2)ml/100 g、62.1%±47.4%]均最高,但三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参数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负荷状态MBF[(228.6±39.9)ml·100 g-1·min-1]及MBF绝对储备值[(113.3±46.2)ml·100 g-1·min-1]显著高于男性[(192.8±33.4)ml·100 g-1·min-1、(77.0±41.2)ml·100 g-1·min-1](均P<0.05)。女性MBF相对储备、静息态MBⅤ、负荷态MBV及MBV绝对储备和相对储备值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MBF为(115.5±27.4)ml·100 g-1·min-1、(212.8±40.8)ml·100 g-1·min-1,MBV平均值为(17.6±4.0)ml/100 g、(25.8±4.6)ml/100 g。女性负荷状态MBF及MBF绝对储备值高于男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视血流成像(MFI)结合自定义评分法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超声科收治的1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男92例,女55例,年龄(52.93±14.07)岁,年龄范围为42~76岁。14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37名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健康组,男23名,女14名,年龄(53.19±13.96)岁,年龄范围为40~79岁。比较两组MFI检查结果和自定义评分结果,并分析MFI结合自定义评分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肾长径[(8.62±1.29)cm]、前后径[(3.79±0.55)cm]、左右径[(3.82±0.59)cm]、皮质厚度[(0.64±0.07)cm]、肾皮质血管指数[(25.56±4.02)%]均低于健康组[(10.63±0.74)cm、(5.72±0.53)cm、(5.04±0.72)cm、(0.83±0.12)cm、(36.52±3.41)%],叶间动脉阻力指数(0.67±0.04)高于健康组(0.56±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CKD分期将病例组分为CKD1组、CKD2组、CKD3组、CKD4组和CKD5组,各组肾血流灌注随病情分级上升明显减少。病例组患者肾皮质血管指数、自定义评分低于健康组,随病情分级上升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叶间动脉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均高于健康组,随病情分期上升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肾皮质血管指数、自定义评分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呈负相关(r<0,P<0.05),叶间动脉阻力指数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以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作为"金标准",肾皮质血管指数结合自定义评分诊断正常肾、CKD1、CKD2、CKD3、CKD4、CKD5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0.927、0.946、0.901、0.938、0.907,灵敏度为89.2%、91.7%、90.3%、89.7%、93.9%、86.7%,特异度为93.7%、93.3%、90.0%、90.0%、93.3%、93.3%,准确度为91.5%、92.5%、90.2%、90.0%、93.6%、90.0%。结论MFI结合自定义评分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血流灌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为临床评价肾结构功能变化及分期评估提供可靠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评估儿童肾积水肾脏血流灌注变化,以评价其对肾脏功能的诊断效能。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4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共51例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其中男42例,女9例;年龄为(6. 75±4. 14)岁,年龄范围在10个月至14岁。选取所有患儿各自患侧肾脏作为实验组,健侧肾脏为对照组。对全部患儿进行了超声检查、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和利尿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n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ROC)来对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与利尿性肾图的分肾功能进行评价和比较,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共51例患儿102侧肾脏绘制CEUS的灌注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均显示出不对称的单峰曲线,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清楚地区分。实验组的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明显延长,曲线上升斜率(the slope of the ascending curve,A)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和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TTP、A和DRF之间的显著相关(P <0. 001)。TTP评价DRF绘制的AUROC为0. 86。CEUS对UPJO患儿肾脏功能评价,灵敏性和特异性值分别为92. 86%和76. 14%,临界值为23. 459。结论CEUS对儿童UPJO肾脏血流灌注改变、肾功能评价有效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TTP、A可作为评价肾脏功能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在评价肥厚心肌内外层冠状动脉微循环血流灌注不均一性的价值.方法2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缩窄术得到左心室肥厚模型(AC组),13只大鼠进行假手术(SH组).分别喂养4周和8周,两组在手术前后均进行心肌超声造影.分别对心内膜下层心肌(endo)与心外膜下层心肌(epi)进行分析,得到造影成像的时间-强度曲线,读出血流灌注参数A、β、A·β值.计算每一测值的跨壁梯度,即心肌内、外膜层参数比值(EER).结果AC组心肌造影A、β和A·β较SH组均降低,AC组术后8周心内膜层心肌A、β和A·β均比心外膜层心肌减低.AC组术后8周心内膜下层心肌跨壁梯度(EER)较术后4周和SH组均减小(P<0.05).结论心肌肥厚早期内膜层心肌β-endo降低;心肌肥厚中晚期内膜层心肌灌注量和速度均减少,出现心肌微循环灌注跨壁分布的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应用血流灌注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5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流灌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时间、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昏迷至清醒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流灌注联合药物可快速恢复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其血清生化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病情好转具有促进作用,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