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眼底荧光血管照影检查中,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对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升患者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1-2023年在本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患者5236例,其中未采取个性化护理患者2465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个性化护理患者2771例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主要诊断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8%,采取个性化护理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以改善眼底荧光血管照影检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检查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2例需要进行头部血管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减影CTA检查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双源CT以及减影图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分支,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动脉狭窄均能良好显示,达到诊断标准。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颈内动脉1-2、5段,大脑前动脉1-5段,大脑中动脉1-4段,椎动脉、基底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3-4段,大脑中动脉5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双源CT技术的发展,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优于数字减影CTA技术,双能量减影CTA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摘要目的总结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经验和方法。方法所有168例患者均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对可疑血管和病变血管进行多角度造影及三维重建。结果所有造影患者168例,发现病变132例,比例78.6%,出现并发症23例,比例1.37%。结论DSA检查在脑血管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准确评估血管病变,是一项相对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简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短暂的伴有局部症状的脑循环障碍征候群。临床上根据受累血管分为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TIA两大类。频发TIA是指24h内TIA发作≥2次的特殊临床状态。椎-基底动脉频发TIA起病急、症状重,若栓塞引起的TIA可能危及生命,其病因复杂,部分病例与椎-基底动脉狭窄有关。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以往主要依赖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近年来,CT血管造影(CTA)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我们对20例频发TIA患者进行DSA及CTA对照研究,探讨CTA对椎.基底动脉频发TIA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近些年来临床诊断疾病的常用手段,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鉴于此,本文通过概述DSA技术的成像原理,进一步阐述DSA系统的计量检测,以期为临床研究DSA技术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在现代医学影像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去除非血管组织影像,使医生能够清晰观察血管结构。这种技术在心血管、神经系统和外周血管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DSA设备的精度和影像质量变得尤为关键,因此设备的定期校准和维护至关重要。通过适当的校准和维护,可以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并保障患者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接收的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70例,先后给予患者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检查方式对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及准确性。结果:对疑似脑血管疾病的70例,经3D-DSA检测,检出动脉瘤35例,检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5例,动静脉畸形10例,烟雾病5例,脑肿瘤5例。结论: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诊断疑似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高,能够弥补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的不足,优势突出,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