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不同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性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区域穿刺法,观察组采取扣眼穿刺法,疗程为1年,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并发症情况经观察可知,观察组中1例产生血管瘤,血管瘤发生率为6.25%;1例产生血管狭窄,血管狭窄发生率为6.25%;2例发生血栓,血栓发生率为12.5%,其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中3例产生血管瘤,血管瘤发生率为18.75%;4例产生血管狭窄,血管狭窄发生率为25.00%;3例发生血栓,血栓发生率为18.75%,其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2.5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57)。结论扣眼穿刺法可有效降低血透动静脉内瘘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首选扣眼穿刺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的维持性血透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治疗后的临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比较得知,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血栓形成、感染、出血、血管瘤、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护理疗效明确,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高,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肾衰宁胶囊联合药用炭片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106例存在高磷血症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肾衰宁组和对照组。肾衰宁组:给予肾衰宁胶囊6粒,口服,3次/日;药用炭片1.5g,口服,3次/日。对照组:给予醋酸钙片口服,每日6片,分为早餐1片,午餐2片,晚餐3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观察2组患者血磷、血钙、钙磷乘积变化和治疗8周后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parathyroidhormone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的血磷、钙磷乘积在治疗2、4、8周后均明显下降(P〈0.05),iPTH水平在治疗8周后也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宁组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血钙水平略有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7.5%比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宁胶囊联合药用炭片能有效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症,并有效降低钙磷乘积、iPTH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镧联合碳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患有高磷血症但没有高钙血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降磷组30人,单药物降磷组30,单药组碳酸钙及碳酸镧组各15人每月一次复查患者血液透析前的血磷(P)变化。监测时间均为12个月。结果2组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后,血磷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单药组之间降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联合用药组患者血磷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单独用药组,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碳酸钙联合碳酸镧降低血磷较单独应用磷结合剂效果好,临床耐受性较好,高钙血症、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病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腰痛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呈年轻化趋势,穴位贴敷治疗腰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实际中贴敷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此次研究就是针对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不同的贴敷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为治疗腰痛选择最佳贴敷时间提供客观的量化的依据。方法大庆市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入组患者分别贴敷4h、6h、8h,经7天一个疗程治疗后分析三种不同贴敷时间的无效、有效、显效、治愈例数、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阐述了穴位贴敷4h治疗效果优于贴敷6h和8h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通过试验研究对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选择穴位贴敷4h,既达到了临床治疗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体内血β2微球蛋白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5~9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试验组,以4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儿血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以及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两组新生儿的肌酐、尿素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胆红素、血β2微球蛋白差异均显著(P<0.05);重度高胆血红素新生儿的血β2微球蛋白显著高于中度、轻度高胆血红素新生儿的血β2微球蛋白(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血红素症患儿的血β2微球蛋白随着胆红素水平的增高而增高,并存在一定程度的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下降,应避免给予高胆血红素症新生儿使用肾毒性药物,以免加重肾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