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期兩位名家的專稿,爲刊物生色不少。黄天驥先生通過對《牡丹亭》第七齣《閨塾》到折子戲《鬧學》名稱變化的考察和文本的細緻分析,指出表面上是明寫春香在鬧學,實際上是處處暗寫杜麗娘在鬧學,與春香相比,她不過是站在背後,鬧得含蓄,鬧得機巧。伊維德教授探討了十九世紀末客家语《過番》和閩南语《過番歌》,指出這些唱本主要演唱移民至新加坡等地之艱辛,原型來自講述移民臺灣的早期歌謡《勸人莫過臺歌》,它們共同反映了移民和華僑們的不幸遭遇。
简介:編完本期文字,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諸位作者,爲讀者奉獻了厚重的論文。如田仲一成先生通過對日刊《佛説目連救母經》刊印情况的考察,研討從佛教盂蘭節法會所用的宋代文本《目連救母經》演變爲明代《目連寶卷》,再更變爲清代閩北《目連戲》的過程,進而闡明中國祭祀戲劇的發展史。華瑋教授通過明末朱墨刊本《南柯記》的探討,指出其'有湯亦有臧',原著與改訂合併呈現,這種獨特的刊本形式與内容,有助於瞭解湯氏劇作之傳播、接受及出版情况。趙興勤先生
简介:本輯所載論文,按其内容,可分爲四組。一是戲曲有關的研究。廖可斌教授近十五年來帶領團隊合作校勘整理了近百种明代稀見戲曲,基於對原始文獻的理解和閲讀校勘的真切感受,對這些稀見戲曲文獻的價值作了系統的梳理。事實上,這中間並不是由於發現了許多被遺漏的優秀或偉大的作品,而恰恰是因爲這些以往未被關注的文獻,大大豐富了我們對明代戲曲生態及其複雜層次的認知,讓我們對戲曲發展史有了新的理解。徐芃對屠隆《曇花記》創作的確切時間加以辨析,其説法或許未必能成爲定論,但她提出最初撰成並且已經演出的劇本,與後來加上序跋刊刻的版本應有所區分,則是值得關注的問題。趙素文對晚明戲曲家陳情表生平史實的發掘,李越和程芸教授合作對清初戲曲家沈受宏事蹟加以編年,也都爲學界提供了新的認知。胡光明通過對明傳奇《祥麟現》版本的梳理,討論此劇從明末清初至晚清民國的傳抄與搬演,陳亮亮通過對清沈起鳳“四種曲”存世鈔本的系統考索,討論乾嘉以降崑曲全本戲的演出,都能在對具體個案作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從戲曲發展史的角度提出思考。
简介:官修《晉書·地理志》斷限不明、疏漏極多,學者在考校西晉地理因革時,常常徵引《太康地記》(《太康地志》)以駁《晉志》。歷來認爲,《太康地記》可能由西晉官方編撰,並嚴格按照太康三年(282)斷限。但從晉武帝時期因分封變動而引發的北海、東莞兩郡的置廢來看,該志的記載卻與分封形勢嚴重不符;反之,東晉初王隱《晉書·地道記》所記沿革更爲準確。全面深入分析兩部地志的佚文,可知王隱《地道記》確以太康三年斷限,而《太康地記》不僅成書在後,且衹有模糊的斷限區間--太康三年到十年。此外,另一部西晉地理總志《元康地記》亦值得關注,在《太康地記》和王隱《地道記》的各種清人輯本中,往往攙雜着本應屬於它的佚文。
简介:徽剧是我国傳統深厚、遺产丰富的古老剧种之一。安徽省徽剧团这一次来上海演出,使我們大大地扩展了視野,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徽剧的剧目不仅数量上多,而且几乎每一出戏都有显著的特点:《水淹七軍》以关羽斬龐德擒于禁这一次“威震华夏”的战役为題材,写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没有象其他的关公戏那样让关羽一再夸耀当年杀戮黄巾的功绩,而显露躊躇满志的神态。《水淹七軍》的关羽严肃认真地对待敌人,在和庞德初次交兵以后,他便对龐德作了“三国英雄会多少,龐德可算是第一”的赞叹。最后龐德被斬,关羽表示了无限惋惜,引起了周仓的惊奇,关羽这才对周仓說明:“你
简介:酷暑难当,周末与三四好友驱车进山。群山环绕之间,又过一个涵洞,路旁有石碑,写有'石门'。窃以为,这个涵洞一样的大门即是'石门'的来历,凿开通往大山里一个门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为一个险要的关隘。当有人告诉我'石门'的来历并非如此时,我也懒得去探究了。进入此门,仿佛更进一步深入到了大山的腹地。在这大山套里,我们沿着山路,爬高就低,峰回路转,又跑了近
简介:摘要:《西厢》故事老套,词笔却是不凡。背景、人物虽然遥远,可是考察两人的恋爱过程,人物的行为作风、招数手段跟现代男女大有相通之处,而张生和莺莺之间热烈纯粹的无杂质的爱情令人感动,生出敬意和歆羡。比较一番,别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