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问主要对于中性粒子细胞视网膜肿瘤(RB)之间相关性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时间为2011年6月--2021年6月,在这一年多时间内,在我国进行治疗的患者为60个。同时在此基础上主要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在比较两个组的实验性指标,然后在此过程中采用Logistic因素分析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次比较了二组患者之间的基本材料,这些基本材料主要包含了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淋巴细胞等相关因素的比较,而且他们之间并没有实质性差异( P1,P

  • 标签: 肿瘤 诊断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细胞瘤眼底表现等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例(12只眼)临床确诊为视网膜细胞瘤患者,整理记录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及分析瘤体大小、位置,眼底表现,退化类型等。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确诊年龄5~39岁,中位数为14岁;单眼发病8例,累及双眼2例。最常见首发症状为斜视4例,其余为视力差、眼前黑影或遮挡、体检发现异常。瘤体平均最大基底径为5.70 mm(范围2.69~8.69 mm),平均厚度为2.28 mm(范围0.61~3.76 mm)。12只眼均为单灶瘤体,后极部瘤体5个,中周部瘤体5个,周边部瘤体2个。眼底表现:10个瘤体为半透明视网膜占位病变,11个瘤体内含有钙化团,12个瘤体周围均伴边界明显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6个瘤体伴脉络膜萎缩改变。退化类型:1型瘤体2个,2型瘤体1个,3型瘤体9个,无4型瘤体。1例患者对侧眼合并视网膜细胞瘤,基因检测提示RB1基因突变。平均随访28.7个月,所有患者瘤体均稳定,无恶性转化表现。结论视网膜细胞瘤是临床较少见的良性视网膜肿瘤,具有半透明视网膜占位病变等特征性眼底表现,应予以定期随访。(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26-530)

  • 标签: 视网膜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质 基因检测 随访研究 视网膜细胞瘤
  • 简介:如同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神经元一样,视网膜细胞(以下简称节细胞)的轴突损伤后不能再生。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缺乏促进神经生长的营养因子,并存在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具有再生能力,因此可利用周围神经为中枢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众多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周围神经移植技术,诱发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质及视网膜中枢神经元的轴突再生。视网膜和视神经,已成为广泛应用

  • 标签: 视网膜节细胞 轴突再生 哺乳动物 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人类通过阳光和人工光源的照明实现"看得见"的基本功能。外界光穿过眼前部透明屈光介质后进入视网膜,通过视循环完成光电转化,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视觉中枢。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工光源的增加,光辐射对视网膜的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视网膜光损伤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了光损伤视网膜感光细胞、色素上皮细胞以及胶质细胞后导致的活性氧增加、脂褐素累积、炎症激活等病理变化,以期为未来预防及延缓视网膜光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57-60)

  • 标签: 光损伤 视网膜 感光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 胶质细胞
  • 简介: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中央临床学院糖尿病系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眼部也存在免疫细胞。这一发现有望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性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疗法。研究人员发现具有抗病功能的免疫细胞——调节性T细胞存在于人的视网膜中,而调节性T细胞可以修补受损的视网膜血管。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免疫细胞 眼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性视网膜病变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正>病例1:男,6岁,住院号1650。1991年11中旬其家长发现患儿右眼红、疼伴视力下降。经当地抗炎治疗无好转,半月后到某医院臆断为“全眼球炎并前房积脓。”收住院使用大量抗生素,10天后症状加重,视力丧失,前房出血,因治疗无效,自动出院。回当地间断抗炎、止血2月无效。再回上述同一家医院眼科住院,诊断同上,治疗18天仍无效,建议作眼球摘除术,家属不同意而出院。回家未作特殊处理。1992年5月4日患儿眼球及前额部痛剧,来我院就诊,检查见患儿右眼视力丧失,眼部充血,眼球突出,运动受限,角巩缘周围可见多个小圆形蓝色隆起,角膜组织内全部为新生血管,前房大片积血,内眼无法窥清,眼压7.5/4=4.05kPa。追问病史,其母述起病初期瞳孔区有明显黄色反光,入院臆断:(1)视网膜细胞瘤?(2)继发性青光眼;(3)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球摘除术 前房出血 继发性青光眼 前房积血 视神经孔
  • 简介:视网膜结构复杂,主要由神经细胞及围绕其周围的胶质细胞组成。深入研究其细胞定量分布和排列并掌握它的规律,对认识视网膜组织的起源发展和形态学结构特点,以及揭示视觉和某些视网膜疾病的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网膜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定量分布
  • 简介:英国科学家在治疗失明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在实验室培育出眼睛的一部分、视力的关键部分——光敏细胞.这些细胞被注入到老鼠体内,在其体内生长正常,并形成了大脑与眼睛之间的关键连接.在五年内,有望对第一位人类患者进行治疗,这也将最终为数百万的失明患者复明铺平了道路.研究者罗宾阿里教授说即使是少量的细胞移植也会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引起失明最常见的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病人将会因此获益.该技术会影响六十万以上的英国人.由于人口老龄化,在今后的25年内黄斑变性的患者会增加三倍.

  • 标签: 恢复视力 盲人恢复 移植盲人
  • 作者: 魏文斌 周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视网膜细胞瘤(RB)的治疗已经到了挽救生命的同时挽救视力(life-saving and vision-saving care)的阶段。既要提高RB患儿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同时也要保留眼球,提高生活质量。诊断不及时,不恰当的治疗,都会引起RB复发、向眼外蔓延和转移,保眼率降低,生存机会减少。随着对RB治疗的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式不断出现,如何正确选择、评价这些治疗方式,对RB患儿采取最安全有效的规范化治疗,达到远期治愈的效果,是临床医生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 规范 述评
  • 简介:近年来,小胶质细胞因其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有代表性的免疫细胞而成为青光眼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其神经保护与神经毒性的双重作用归因于它对一系列病变做出反应后所能合成和分泌的物质不同。因此我们就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青光眼免疫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网膜小胶质细胞 青光眼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视网膜由多类细胞组成,每类细胞都有着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即使是同类细胞,也会因遗传异质性导致细胞功能出现差异。以往传统的研究手段无法分辨这些差异,有些细胞由于缺乏特异性分子标记或数量稀缺也难以定义,阻碍了人们对这些细胞的认识及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可以获得单个细胞转录组表达谱、识别细胞间异质性、鉴别细胞亚类及稀有细胞群,揭示每个细胞的转录组表达谱特征和功能差异,剖析细胞的起源、功能及变异特征。可获得与疾病相关的特征性细胞亚类及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加深我们对疾病起因、发展的理解,也为临床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视网膜 视网膜发育 视网膜变性 综述
  • 简介:目的调查视网膜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21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国内常模作为对照。采用SAS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RB患儿家长的焦虑标准分(53.80±10.42)和抑郁标准分(58.90±10.89)均高于国内常模(P均〈0.0001)。双眼RB患儿家长的焦虑标准分(58.19±10.57)和抑郁标准分(62.46±11.84)明显高于单眼RB组(焦虑和抑郁值分别为51.73±9.77,57.22±10.09,P值分别为0.0083,0.0423)。患儿所处的治疗阶段不同,家长文化程度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长的焦虑和抑郁程度也不同。结论RB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提示对RB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家长 心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记得四年前我刚回国时,第一个想到要买的就是一部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后,我决定买一部墨绿色的中型轿车。当时我的印象是一般人的车都买白色或黑色,所以认为自己的选择很独特

  • 标签: 视网膜 效应 墨绿色 轿车 人际关系 发现
  • 简介:最近,小李很想买一辆宝石蓝颜色的汽车,他觉得这种颜色的车比较独特。自从他打定主意后,却不断发现街上出现宝石蓝色的汽车,难道现在流行这种颜色的车?李太太怀孕了,她发现最近无论是逛街还是乘车,她总能碰见几个孕妇,难道今年的孕妇就是比较多?小李和李太太的这种“发现”在心理学中称为“视网膜效应”,

  • 标签: 视网膜 颜色 心理学 汽车 宝石 太太
  • 简介:  视网膜脱离是重要的致盲眼病.光感受器外节从脉络膜接受氧气和营养,如果视网膜从脉络膜脱开,光感受器就会凋亡.中心凹没有视网膜血管,完全依赖于脉络膜途径,因此黄斑区的脱离会造成后极部视锥和视杆细胞不可逆的损害,从而致盲.如果黄斑区未受累及,及时的视网膜复位可能使视力得以保存.……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