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丰富。人体解剖作为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针对人体解剖教学的改革层出不穷。本文探讨了数字化人体解剖学习平台在高职人体解剖中的应用。

  • 标签: 高职教育 人体解剖学 数字化
  • 简介:摘要: 21 世纪,中国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猛发展,在医学专业的教学中,人体解剖教学在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还是医学教育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之一。现如今,我国医学事业的蒸蒸日上发展,在课堂中仅传授理论知识点无法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也无法满足社会的具体需求。基于此,人体解剖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对人体解剖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分析,旨在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人体解剖 教学方式 形式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明隔间腔的透明隔腔(CSP)和韦尔加腔(CV)的MRI特点并对其进行影像学分型,以便在选择手术入路时作为辅助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1—4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常规5.0 mm层厚头颅MR扫描的患者200例,观察透明隔间腔的出现概率和形态特点,进行影像学分型。针对临床最为常见的CSP类型,纳入2018年3月—2019年3月难治性癫痫患者75例,行1.0~2.0 mm薄层MR扫描,经图像融合和三维重建,分别在横断面、冠状面图像中测量CSP长、宽、高的最大径,计算平均值。结果200例头颅常规MR扫描,可以观察到CSP者189例(94.5%),提示存在显性CSP者占大多数。CSP通常显示在经室间孔层面及其上方1个层面,位于胼胝体膝部的后方和穹窿柱的前上方。将CSP进行MR影像学分型:闭合型(Ⅰ型)、间隙型(Ⅱ型)、扩张型(Ⅲ型)、囊肿(Ⅳ型)和畸形变异(Ⅴ型)5个类型,分别占比4.5%(9/200)、91.5%(183/200)、1.5%(3/200)、1.5%(3/200)和1.0%(2/200)。CV按影像可分为:单独出现或者与CSP融合,各占比1.0%(2/200)和1.5%(3/200)。最常见的CSP间隙型(Ⅱ型)的三维形态测量,MRI可见的长、宽、高,均值为2.3 mm、1.5 mm、3.6 mm。结论CSP在MRI呈现多种形态,体积大小差别不一。术前通过MRI判断CSP是否存在以及CSP分型,可以作为选择透明隔分离方式和手术路径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脑室 透明隔间腔 透明隔腔 韦尔加腔 磁共振成像 解剖
  • 简介:摘要:解剖本科课对临床有着重要的知道作用,教授基本的临床技能,临床医生的参与教学和检查对临床实习医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增强了他们的解剖知识。

  • 标签: 解剖学 临床教学 医学生
  • 简介:摘要无论是修复重建外科还是面部美容方面,鼻唇沟都是整形美容医师重视的区域,有着重要的地位。鼻唇沟部位有多块肌肉,解剖结构复杂。对鼻唇沟部位的肌肉解剖研究由来已久,随着解剖技术的进步、解剖器械的改进,人们对鼻唇沟的肌肉解剖认识逐步提高。关于鼻唇沟肌肉解剖结构与外观形态的关系众说纷纭,本文对鼻唇沟肌肉的解剖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鼻唇沟 肌肉 解剖学 修复重建 进展
  • 简介:摘要:解剖基础作为医学护理专业的必修科目,对中职学生未来的发展走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解剖基础所涉及的知识多且抽象,这就给中职学生增加了一定的学习难度。对此,教师应结合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医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对解剖基础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以此来提升解剖基础的教学质量。本文就围绕中职解剖基础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行讨论。

  • 标签: 中职解剖学 基础教学方法 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部自体脂肪注射填充的安全解剖层次及注意事项。方法2018年1月至12月新鲜成人尸体头部标本12例(郑州黄河科技大学解剖实验室提供),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47.5±11.7)岁。通过常规解剖和显微解剖相结合,观察额部各组织层次的形态特点,以电子游标卡尺测量血管内径及组织厚度。结果额部由浅至深为皮肤、皮下脂肪组织、面部表浅肌肉筋膜系统、疏松结缔组织及骨膜。额部有3个位于皮下的浅层脂肪室,浅层中央脂肪室宽度为(2.17±0.27) cm,长度为(4.16±0.38) cm,左侧脂肪室宽度为(2.09±0.31) cm,长度为(3.65±0.39) cm,右侧脂肪室宽度为(2.14±0.29) cm,长度为(3.18±0.55) cm。深层脂肪室有3个,边界类似于浅层脂肪室,为无血管区。眉部深层在眶上缘外侧2/3的区域有眼轮匝肌后脂肪垫,厚度为(2.58±0.03) mm,长度为(2.55±0.05) mm。额部供血是由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提供,内径分别为(1.01±0.16) mm、(0.85±0.12) mm和(1.35±0.15) mm。结论额部自体脂肪注射应以额部深层乏血管脂肪室为主,浅层脂肪室不宜注射过多脂肪,避免产生不自然的"面具脸";额部浅层中央脂肪室及上睑区域有潜在的通道,应避免术后按摩塑形而导致上睑及眶周形成迁移性脂肪肉芽肿。

  • 标签: 额部 解剖学 移植,自体 脂肪组织 注射
  • 简介:摘要:当前,解剖课程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专业技能学习不扎实、考试想蒙混过关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育理念,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本文就中职解剖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 标签: 中职生教育  素质教育  解剖学
  • 简介:摘要:断层解剖作为解剖的内容之一,主要涉及人体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医学专科院校在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时,需提升断层解剖相关知识普及程度,另外所传授内容需符合医学影像临床工作需求。本次研究就专科院校断层解剖课程教材选择、师资队伍组建、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为专科院校开展断层解剖提供一定建议和参考意见。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专业 断层解剖学 教学实践 探讨
  • 简介:摘要:在结合中职解剖教学的过程中,从自身的解剖教学经验出发,分析了中职解剖教学现状,并将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融入到中职解剖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深化中职解剖教学改革发展有所帮助。

  • 标签: 思维导图,中职解剖学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体解剖教学改革中遇到的若干问题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尝试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师队伍,精简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标本操作,提高教学趣味性及改善实习课的学习环境等方法,提升人体解剖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人体解剖学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体解剖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院86例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纳入实验资料,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是抽取时间,以抽签法对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尸体解剖方法研究右半结肠毗邻的层面关系,为精准右半结肠膜解剖手术提供可靠的应用解剖依据。方法对经福尔马林固定的5具尸体(男性4具,女性1具)右半结肠毗邻层面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右半结肠与其周围的毗邻层面,形成了右Toldt′s融合筋膜区、胰头十二指肠融合筋膜区、大网膜-横结肠融合筋膜区等三个区域。(1)右Toldt′s融合筋膜区:因回盲部、升结肠及其系膜筋膜背侧叶与原始后腹膜形成右Toldt′s融合筋膜而来。右Toldt′s融合筋膜区的头侧界为十二指肠环下缘,内侧界为肠系膜上动脉右缘,右侧与尾侧边界为回盲部、升结肠与后腹膜的愈着缘。在右Toldt′s融合筋膜区背侧依次存在后腹膜延续层面(原始后腹膜)和泌尿生殖层2个层面,依次形成了右Toldt′s融合筋膜间隙、肾前间隙和肾后间隙等三个间隙;(2)胰头十二指肠融合筋膜区:因结肠肝曲及其系膜筋膜背侧叶与胰头十二指肠固有筋膜形成融合筋膜而来。头侧界为胃大网膜在十二脂肠球部附着处,尾侧界为十二指肠环下缘,外侧界为十二指肠环外侧缘,内侧界为大网膜的右缘(其内标志为胃网膜右静脉)。胰头十二指肠融合筋膜区背侧依次为胰头十二指肠、后腹膜延续层面(原始后腹膜)和泌尿生殖层3个层面。依次形成了胰头十二指肠前间隙、胰头十二指肠后间隙、肾前间隙和肾后间隙等4个融合筋膜间隙。右Toldt′s融合筋膜间隙向头侧延续,被胰头十二指肠层面分隔为胰头十二指肠前间隙与胰头十二指肠后间隙;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起自胰头,跨越胰头十二指肠前间隙,汇入肠系膜平面的Henle干(Henle trunk);(3)大网膜-横结肠融合筋膜区:起自大网膜右缘,向左侧由大网膜与横结肠系膜筋膜前叶融合而形成的区域。由腹侧向背侧形成网膜囊、胰周间隙和胰后间隙3个间隙。大网膜第3层覆盖于胰体尾浅面,大网膜第4层包绕胰体尾和脾脏,该两层间为胰周间隙。大网膜第4层与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紧密融合,在胰腺下缘分离,其间与胰后间隙相通。结论在胚胎发育理论基础上,应用解剖方法重新认识右半结肠周围毗邻层面关系。了解这些层面及其相互之间的融合筋膜间隙,有助于安全、精准和有效地施行右半结肠根治性膜解剖手术。

  • 标签: 结肠 解剖 右半结肠 毗邻层面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从当前的运动解剖教学实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弊端,具体教学模式脱离运动实践,没有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教学资源开发不合理,教学目的不明确,学习效果不理想等。因此,本文首先分析《运动解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运动解剖课程》3D模拟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展开论述与分析。

  • 标签: 《运动解剖学课程》 3D模拟教学模式 设计 实践
  • 简介:【摘要】人体解剖是高校医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课程之一。在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的大背景下,立德树人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将思政金课堂融入到人体解剖课程中,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高校医学专业学生良好道德素养与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此,为了能够在高校人体解剖课程中更好的贯彻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教师在人体解剖教学中必须要对课程中的人文教育以及相关医德内涵等重要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思政金课堂 有效实践策略 重要意义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职院校中也采用了信息化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在传统的高职人体解剖教学中,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无法直观掌握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将解剖和信息化技术进行结合,直观的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本文就对教育信息化对高职人体解剖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教育信息化 高职人体解剖学 教学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畜牧产品生产质量的重视程度提高,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不断加强,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给防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影响。对此,应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尤其是基层防疫,从根本上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生率,保障畜牧产品食用安全,避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 标签: 畜牧兽医 动物防疫工作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动脉分支变异率及相关解剖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5例(387肢)患者的术前下肢血管CT成像(CTA)资料,其中男153例、女52例,年龄12~79岁;双下肢182例、单侧下肢23例,左侧195肢、右侧192肢。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小腿动脉图像,观察腘动脉分支的解剖变异形态,根据Kim-Lippert分型统计腘动脉分支解剖变异Kim Ⅲ型及其各亚型变异率;测量变异分支动脉的相关解剖参数,包括变异动脉分支起始处外径、分支末端外径、分支动脉长度、分支动脉缺失处至踝关节水平长度等,并与腘动脉正常分支比较。结果205例患者中有33例(43肢)发生腘动脉分支变异:Kim ⅢA型变异发生率4.1% (16/387肢) ;ⅢB型变异发生率3.4%(13/387肢);ⅢC型变异发生率0.26%(1/387肢);ⅢD型变异发生率1.8%(7/387肢);特殊类型变异5例6肢(6/387,1.6%),主要表现为胫前或胫后动脉未缺失,腓动脉增粗替代形成足背或足底动脉。28例(37肢)腘动脉分支KimⅢ型解剖变异于小腿中下1/3处发生缺失,变异的主干动脉分支均为不完全缺失,胫后动脉(ⅢA型)、胫前动脉(ⅢB型)、腓动脉(ⅢA型)变异分支长度分别为(176.8±51.2)、(187.9±73.7)、(153.4±58.5)mm;其管径(起始处外径、分支末端外径)均较正常腘动脉分支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值均<0.01)。结论腘动脉分支存在广泛的解剖变异模式,其总变异率为11.1%,术前通过下肢CTA可准确判断腘动脉分支解剖形态,为降低临床下肢手术的风险提供解剖依据。

  • 标签: 腘动脉 遗传变异 血管造影术 成像,三维,计算机辅助 临床解剖学
  • 简介:摘要:局部解剖是按照人体各局部进行解剖,探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器官形态特点、层次位置及毗邻关系等的学科。本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重要基础与桥梁,能很好地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应用相结合,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影响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如何让学生们扎实地学好本课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临床能力,为临床打下牢固的基础,本文就此作一探讨。本文基于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在局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 标签: 融合线上线下教学 局部解剖学教学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