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对老年患者输液的常见问题的影响。方法对1000例老年患者按先后顺序进入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液流程进行治疗与观察,观察组采用新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实施静脉输液质量安全控制,做好资料统计记录。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局部淤血从136例下降为69例,药物外渗从100例下降为38例,静脉炎从10例下降为2例,输液感染从5例下降为1例,两组在药物外渗、局部淤血、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开展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降低了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门急诊输液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以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及提高输液安全性。方法针对老年患者门急诊输液中存在易出差错、穿刺难、易漏针、易交叉感染、输液反应感知困难等问题,通过改善输液环境、加强院感管理和静脉输液技术培训、加强巡视和观察等,实现安全输液。结果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门急诊输液安全隐患,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结论对老年患者门急诊输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能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及提高输液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进行结肠镜常规体检的最佳年龄及结肠镜体检的必要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8月经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5 213例体检者的内镜诊断报告,回顾性分析不同人群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及其检出率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性。结果5 213例受检者中高危人群772例,普通人群4 441例,其中,男3 469例、女1 744例,发现结肠息肉2 735例(占52.46%)。高危人群中59.33%受检者内镜下诊断为结肠息肉。普通人群中51.27%受检者内镜下诊断为结肠息肉。40岁及以上的普通人群与高危人群的检出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论普通人群还是高危人群,男性的结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结肠息肉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结论40岁及以上要定期做结肠镜常规体检检查,而不是仅限于高危人群才进行常规结肠镜体检,特别是男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病区提高输液质量的途经。方法制定并落实专科护士有关输液技能的培训计划,制定并落实专科护士有关输液技能的考核制度,评价培训前后的输液质量。结果实施输液技能培训计划1个月后,护士对静脉输液相关理论掌握显著优化于培训前,护士的穿刺成功率逐步提高,对老年患者发生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下降,患者对输液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输液技能培训制度有利于提高老年病区输液质量。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护理技术中的一项常规操作,在操作中,要做到一针见血,除了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外,过硬的业务技术是最为重要的。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患者日渐增多,而老年人由于生理、病理性改变,易发生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老年人群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纯音测听、老年听力障碍量表、简明智力状态量表、焦虑和抑郁量表等工具,针对北京市某社区492例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调查。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听力损失程度和焦虑抑郁量表得分等因素作为自变量,简明智力状态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听力损失程度等因素设为自变量,焦虑抑郁量表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92例受试者中,以较好耳为准,418例(85.0%)存在听力损失,160例(32.5%)听阈超过40 dB HL,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年龄(β=-0.33,P<0.01)、性别(β=0.09,P=0.04)、文化程度(β=0.31,P<0.01)、听力损失程度(β=-0.11,P=0.02)和婚姻状态(β=0.56,P=0.02)等因素与认知功能下降显著相关。性别(β=-0.17,P<0.01)和听力损失程度(β=0.08,P=0.02)与焦虑指标存在相关性,性别(β=-0.84,P=0.02)和听力损失程度(β=0.04,P=0.01)与抑郁指标存在相关性。结论社区老年人群的听力损失与认知功能下降和焦虑抑郁指标均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