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作协资料室辑录《巴金小说创作》(《小说选刊》88年2期)共24则,今摘要如下:1.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艺术家,一定要有勇气,可以说无勇即无文。只要作家们有决心对人民负责,有勇气坚持真理,那么一切的框框和棍子都起不了作用。2.人民是文艺工作的母亲,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脱离同人民、同生活的联系。

  • 标签: 小说创作 巴金 文艺工作 作家 母亲 作用
  • 简介:该文认为,巴金继承了鲁迅等新文化先驱者的启蒙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创作出了《家》等作品,对教千年来奴役人性的封建社会进行了猛烈批判。巴金通过对觉慧、鸣凤等命运的描写,表现出要把人当人看的启蒙主义思想。文革后,巴金率先对文革进行自我反思,重提反封建的启蒙话题。巴金所提倡的说真话,对我们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价值。

  • 标签: 巴金 理性精神 启蒙主义思想 启蒙思想 封建社会 自我反思
  • 简介:该文认为,巴金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散文以及小说展现了无数“殉道者”的死亡悲剧,显现了他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与解释,那就是为了让世界充满爱、平等、自由和互助而甘愿把自己钉在十字架上的牺牲精神和救世精神,这也是巴金终生为之奋斗和实践的生命追求。

  • 标签: 巴金 生死观 四十年代 生命价值 救世精神 牺牲精神
  • 简介:该文认为,巴金传记写作不仅数量多,持续时间长,而且有不少创作者对其进行了重写,该文仅以陈丹晨,谭兴国的巴金传记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不同时期创作的文本进行比较,进而透视近20年来传记写作的发展趋势。

  • 标签: 传记写作 巴金 重写 持续时间 发展趋势 创作者
  • 简介:一些研究者对巴金的抗美援朝创作给予了否定或较低评价,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巴金的抗美援朝创作质量并不低。巴金当时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中体验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是带着塑造新时代新英雄形象的使命进行体验生活和文艺创作的。无论是在报告文学还是在短篇小说,巴金在反映新生活、塑造人民英雄形象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巴金关于抗美援朝的报告文学作品具有突出的艺术特点:忠实于"真"的原则;重在揭示灵魂,突出英雄品质;具有浓郁抒情性,赋予作品强大的感染力。

  • 标签: 巴金 抗美援朝 报告文学 新英雄 中国人民志愿军
  • 简介:巴金带着英雄主义“灭亡的悲歌”进入文坛,在无尽寒夜的颤抖中等待解放的黎明,最终平静地把他的心交给读者而放下手中火热的笔。作为现代文学史中“屈指可数的好作家”,巴金的作品感动着他的读者。

  • 标签: 巴金 文学作品 “毁灭”形象 中国 作家
  • 简介:该文认为,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巴金所有小说文化反思的总体追求。而体现这一文化反思追求的最具体与最深刻的应该是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思。巴金的家族文化反思主要表现在他对封建大家庭与普通小家庭两种不同家庭的不同反思上。

  • 标签: 封建家族制度 文化反思 巴金小说 大家庭 控诉 追求
  • 简介:一些研究者对巴金的抗美援朝创作给予了否定或较低评价,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巴金的抗美援朝创作质量并不低。巴金当时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中体验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是带着塑造新时代新英雄形象的使命进行体验生活和文艺创作的。巴金关于抗美援朝的小说在艺术上亦有着可贵的尝试和收获:将故事置于立体多维的空间中,展开了广阔的生活画面,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新人形象;进行真和崇高统一的新的审美追求。创作小说《三同志》的失败,不足以颠倾巴金抗美援朝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三同志》失败的基本原因在于巴金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生活还不够。

  • 标签: 巴金 抗美援朝 小说 新英雄 《三同志》
  • 简介:<正>对于自认为受“西方文学影响”的巴金,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影响无疑居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巴金曾经说过:“现在文科学生都知道说但丁、莎士此亚、歌德等等如何伟大,然而对于这几位文豪,我却溲有好成,过去的文人我比较喜欢的倒是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左拉。”几十年后,巴金再次谈到国外作家的影响时,第一个名字又是屠格涅夫。

  • 标签: 巴金小说 创作风格 浪漫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 作品
  • 简介:我见过不少作家,最本色,最谦虚,最关怀青年人爱护青年人的就是巴金。他常常显得有点忧郁,他不算太幽默,他的文章也像是与你喁喁谈心而每一个字都燃烧着热烈都流露着真情。他提倡说真话提倡文学要上去作家要下去提倡多写一点,再多写一点,尊崇像俄罗斯民间传说里的志士丹柯那样用燃烧的

  • 标签: 巴金 青年人 说真话 女作家 民间传说 俄罗斯
  • 简介:与巴老相同,我也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时间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我的子侄要我谈我们的祖辈的大家庭情况时,我常说:“你们看看巴金的《家》,就可以大致知道我们封建大家庭的情况。”巴老在他的《家》的《后记》中说,他这部小说描写的不单是自己家族的特殊历史,而是一般封建大家庭的历史。这些封建大家庭多有相似的由来。

  • 标签: 巴金 大家庭 二十年代 家庭情况 《后记》 《家》
  • 简介:笔者通过对巴金在《憩园》、《第四病室》和《寒夜》中塑造的几位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人性广泛而深层次的探讨,旨在让更多的读者去把握作家独特的审美价值、感受作家超越时空的文化意识。

  • 标签: 人性 审美价值 文化意识 写实性 写意性
  • 简介:巴金的报告文学创作一直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在他漫长的文学生涯中,报告文学一直都相伴相随。留法期间对于安那其主义者追踪式的报道中所彰显出的报告文学的文学性色彩,抗战时期以及十七年时期的集中式写作所采用的第一人称叙事的文学选择,三四十年代以画册的方式承载报告文学的创造性实践都标示着巴金之于中国报告文学的独特贡献。

  • 标签: 巴金 报告文学 战斗性 画册
  • 简介:巴金是一位“圆形”作家。作为小说家、散文家的巴金,卓然立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坛。其于报告文学,我们也许没有必要名之为“家”,但巴金创作报告文学的这种史迹,是不应该被忽略不计的。因为这史迹,也是造就这位作家“圆形”的重要的一面。原先,多数研究者只将巴金的报...

  • 标签: 报告文学 巴金 报告文学创作 报告文学作品 抗美援朝 新闻性
  • 简介:文革尘埃落定,巴金没有劫后余生的喜悦,相反,他背上了沉重的属于思想者的十字架。当意识到自己正在走向衰老和死亡时,他把最后精力献给了《随想录》的写作。在这部辉煌巨著中,他总结近三十年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教训,对创作自由问题给予了深入思考。本文拟对巴金新时期提出的创作自由思想加以分析研讨。

  • 标签: 巴金 创作自由 中国 文学 作家
  • 简介:巴金晚年创作的五卷《随想录》,起笔于1978年12月,完稿于1986年7月,其间历时八载,可谓呕心沥血,备尝艰辛。这是一部熔铸着巴金一生的智慧、良知、真诚和勇气,是用心血凝聚成的人生和艺术经验的结晶。他把这部“当遗嘱写”的著作,称之为晚年“生命的开花”。

  • 标签: 巴金 《随想录》 思想艺术 中国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