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特点,总结临床诊断经验。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40例早期胃癌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并采用胃镜对患者诊断后,分析胃镜诊断的临床特点。结果从病灶大小方面而言,患者的病灶大小均有不一,最大病灶半径可至2.0cm,病灶大小的半径为0.8~1.1cm的有14例,占总数比例的35%,同时也是占比例最多的病灶半径;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病变部位涉及到贲门部、胃角部、胃体部、胃窦部,其中胃窦部占总数比例的65%,同时占比最高;对于病变进行分型发现,可以分为溃疡型、浅表凹陷型、浅表平坦型、浅表隆型、隆起型,其中溃疡型占比最高,占总数比例的37.5%。结论胃镜诊断早期胃癌能够获得全面的资料,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利于临床及时对患者进行确诊,从而及早介入治疗,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胃癌诊断中智能染色内镜的作用。方法选取86例我院内镜室进行普通胃镜检查疑似早期胃癌患者,分别采用电子放大镜、FICE染色放大内镜、靛胭脂染色放大镜进行检查,以组织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三种镜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情况。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有22例确诊为早期胃癌,FICE染色放大内镜的敏感度、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95.45%、98.44%、97.67%,明显高于电子放大镜的59.09%、84.38%、77.91%,差异均有统计学以(p<0.05),略高于靛胭脂染色放大镜的81.82%、95.31%、91.86%,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期胃癌诊断中,智能染色内镜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能够提供清晰的血管图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检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特选取 2015年 3月 -2017年 4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 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 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 CA199(糖类抗原 199)、 CEA(血清癌胚抗原)、 CA242(糖类抗原 242)以及 CA724(糖类抗原 724)等指标,并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指标上的检测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针对于胃癌患者而言,将肿瘤标志物联检于其早期诊断中应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价值,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使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方法进行比较,使疗效明显提高。方法收集40例早期胃癌患者有关资料,比较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对每种方法指出应用范围,进而对患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采用镜黏膜切除术的患者有5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有6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4例,其中4例患者采取经腹腔镜辅助下实施胃癌根治术、11例患者采取腹腔镜远侧胃癌根治切除术、4例患者采取局部切除术、5例患者采取胃节段切除术;3例患者胃切除术保留幽门、4例患者采取清扫淋巴结术等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结论各种治疗方法具有不同利弊,针对患者症状采取适宜方法进行治疗具有明显效果。临床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应结合患者症状具体分析,才能明显提高早期胃癌患者检出率,进而获得良好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7月—2014年4月入住我院76例胃癌手术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未施行肠内营养(N-EEN)组(n=38),EEN组于胃癌术后24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N-EEN组为术后静脉营养,术前、术后7d测定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体重、记录术后肠蠕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EEN组和N-EEN组术后体重、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减轻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早期及进展期胃癌疾病中实施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9例,其中早期胃癌患者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39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以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恢复时间等为观察指标,评估治疗的近期效果,以疾病复发率和患者存活率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方案的远期效果。结果从近期效果分析,腹腔镜下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疾病均具有显著疗效;从远期效果看,进展组患者的生存率更低,疾病复发率也显著高于早期组,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治疗早期和进展期胃癌效果均较为显著,并发症发生少,安全性高,术中出血量少,能够明显加快患者的恢复时间,虽然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长期效果相对不佳,但是就总体效果而言,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病理的诊断类型以及临床治疗的现状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所采取的方法针对国内以及国外所采用的胃癌病理的诊断的标准和临床治疗的方式进行总结,将其进行对比的同时进行分析。结果对于胃癌早期的病理诊断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对组织病理学进行的分析我国所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国际的分类方法;对胃癌的分期,在我国采用的是UICC制定的TNM法。在治疗上,要根据胃癌分期的不同而采取不相同的手术方式,进行辅助治疗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结论胃癌的病理分型以及分期都是非常复杂的,并且直接就能够决定所采取手术的方式以及预后。针对治疗胃癌所采取的方式必须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以及辅助的治疗方法,并且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案、新的技术,这将会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患者采用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方法和准确率。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治疗的9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行术前胃镜活检和手术病理学诊断。分析对比胃镜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学诊断胃癌的准确率、病理分型、以及分化程度。结果以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胃镜活检病理的确诊率为75.5%、疑诊率为15.3%、未确诊率为9.2%,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显著(P<0.001)。MC的胃镜活检病理占3.0%,与手术病理病理学检查的2.0%相当;胃镜活检病理PAC和TAC患者占88.8%,髙于手术病理学诊断的69.3%,而SCC患者占8.2%,低于手术病理学诊断的28.5%;两种诊断方法之间差异显著(P<0.001)。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分化型患者占44.9%,低于手术病理活检64.2%,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分化不良型患者占55.1%,髙于手术病理活检35.7%,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差异显著(P<0.001)。结论胃镜活检病理对于不同类型胃癌的判断存在局限性,胃镜活检病理的准确率和外科的病理诊断具有一定差异。胃镜活检可作为术前检测胃癌的初断方法,对胃癌病变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EA、CA199、CA242、CA724联合检验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12月消化科胃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不同分为胃癌组和参考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血清进行CEA、CA199、CA242、CA724联合检验,对比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胃癌组联合检验的四项指标均高于参考组,且联合检验较单项检测阳性反应率高,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CA199、CA242、CA724联合检验可帮助胃癌早期诊断,提升检查的敏感性具有一定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早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分析其相较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优势所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早期胃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成开腹胃癌根治术组(n=21)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n=5),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结果开腹胃癌根治术组早期胃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情况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组相比,数据对比结果呈P<0.05,表明两组之间对比统计学意义显现。结论相较于实施开腹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较高,在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排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