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代宪法政治的理论来自于意志决断和理性论证的混合,前者通过政治过程来实施宪法载明的公意,后者通过宪法解释和审查来约束民主过程,二者构成宪法政治的正反律。这一理论逻辑的概念原点是权力和法的关系,它经过博丹的理论概括而得以现代化。通过将主权界定为立法的绝对权力,博丹确立了作为决断的主权的基本含义,通过分离和重组中世纪约束王权的习惯法,博丹确立了主权和法的新边界。加冕誓词、等级议会和高等法院等封建法内容,被重新命名为王国法,并因为其不符合绝对主权的逻辑而被否定,而有关王位继承的萨利克法和公地不能分割两项要求,被单独命名为根本法,合同、财产和征税问题被放在万民法、自然法和神法等高级法的范畴之中,构成主权权力无法逾越的界限。当代宪法政治正是这一概念体系在成文宪法语境之中的翻版。
简介:"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亮语词与重要内容,是党的"人民中心"价值取向的直接聚焦。该话语生成有其丰厚的理论逻辑、深刻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智者先贤关于理想生活的哲思道论、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宗旨理论为"美好生活"话语的生成构筑了深厚的思想支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历史逻辑中"美好生活"话语沉淀而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践逻辑中"美好生活"话语升华而生。"美好生活"话语实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权利正义诉求和党对这一诉求的回应,同时普遍权利正义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然实践逻辑。
简介:网络话语空间是当下社会大众进行言语表达的主要阵地。反思近年我国发生的突发性群体事件,一个重要而清晰的线索就是,主流网络话语阵地发声滞后甚至严重缺失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一些偶发矛盾最终变异升级为重大恶性群体冲突的重要因素。网络话语空间作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却存在着官方网络话语权消解、社会弱势群体网络话语意识增强、主流媒体议程设置能力下降以及民间网络话语权滥用等现象,这些直接推动了偶发矛盾的变异发展。阻止突发性群体事件生成,必须有效斩断偶发矛盾与网络话语权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积极构建官方网络话语体系,提高主流媒体议程设置能力以及对民间网络话语权进行有效规制,彻底消除网络话语权失衡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生成的影响。
简介:网络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使网络空间多种思潮和“主义”相互激荡,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这要求我们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在网络空间的拓展研究,把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意识形态话语权一般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效果等四要素构成。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执政的权威性、理论的真理性、价值取向的人本性、表达形式的有效性、多元思潮的借鉴性,等等。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从推进主体维度看,党要牢牢掌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从夯实基础维度看,要夯实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根基,确保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性与科学性;从方法与策略维度看,要创新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方式。
简介:有的地方“第一把手绝对真理,第二把手相对真理,第三把手服从真理,其他把手没有真理”;还有的地方“开大会解决小问题,开小会解决大问题,不开会解决关键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鸿武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