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超声骨刀法与传统的凿骨劈冠法用于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间本院口腔科门诊患者要求拔出且符合低位阻生智齿患者128例,将纳入病例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超声骨刀法组)选择超声骨刀法拔出低位阻生智齿(病例数=68,牙数=69),对照组(凿骨劈冠法组)采用凿骨劈冠法(病例数=60,牙数=62)。随访7天,观察并对比两组拔牙时间、手术前后疼痛、面部肿胀情况、张口受限情况、下唇麻木、伤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牙时间平均为(28.8±8.6)分钟,明显短于传统拔牙方法的平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超声骨刀拔牙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凿骨劈冠拔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组观察组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凿骨劈冠法出现2例下唇麻木、3例创面感染等并发症,经治疗后治愈。结论超声骨刀法用于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效果显著,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一、执刀法:执刀如同执笔,一般是无定法的。各种执刀法都有利弊。无非是适应刻者的习惯而已。看篆刻作品的好坏,并非观摹操作表演。但采用适合自己习惯的执刀法,就有助于刻好印。我喜欢采用的执刀法,如同执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骨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骨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骨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骨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骨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骨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骨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骨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颌骨囊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需手术治疗的颌骨囊肿病例随机分两组,A组20例采用超声骨刀行手术治疗,B组使用传统的动力钻、骨切割锯。结果A组较B组患者术后局部肿胀疼痛轻微、局部渗出液少。B组患者出现1例术中上颌窦粘膜穿孔、1例下颌神经损伤。A、B两组随访半年,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骨刀术式临床应用中不仅创伤小、安全性高,而且术后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