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手部小关节类风湿关节炎采用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手部小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例,均为我院2015年6月至10月收治,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设为对照组,均行高分辨力超声检查。结果20例共179个关节滑膜增厚,占受检关节总数49.7%,MCP检出率58.5%(117/200),PIP检出率38.8%(62/160);共15例患者155个关节有关节腔积液,MCP检出率为46.5%(93/200),PIP检出率为38.8%(62/160);共8例患者42个关节血流信号检测结果为阳性,MCP检出率为16%(32/200),PIP检出率为6.3%(10/160)。对照组均无血管翳形成、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结论手部小关节类风湿关节炎采用高分辨力超声进行诊断,在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血流信号观察方面价值显著。
简介: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SyntheticApertureRadar,ISAR)可以实现对目标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和高分辨率的观测,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首先,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在ISAR二维成像方面的研究进展。其次,从包络对齐与自聚焦两方面对平动补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再次,在分析传统ISAR成像方法的基础上,对4种超分辨成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对大转角成像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不同算法的适用范围。同时,对多目标成像和微动目标成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最后,对未来ISAR成像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在颞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颞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高分辨CT对骨折处进行横断面扫描和冠状位扫描,对照普通CT评价高分辨率CT的诊断水平。结果36例患者经CT扫描,明确骨折17例,疑似骨折15例,骨折阴性4例,检出率47.22%,骨折累及器官组织损伤均无明确显示。经HRCT扫描,明确骨折36例,其中纵行骨折27例(75.0%),横行骨折8例(22.22%),混合型骨折1例(2.78%),检出率100%,骨折累及器官组织损伤显示较为清晰。HRCT骨折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CT,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高分辨率CT对颞骨骨折进行扫描,不仅能准确反映颞骨骨折部位及类型,也可显示软组织变化和累及结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传统CT,能够为临床治疗颞骨骨折及评估预后提供有效影像学信息,诊断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自然环境及其演变不仅对于塑造文化的区域特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文化的进程。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生态环境对其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安阳殷墟刘家庄北地出土的大于4mm的12979块木炭样品进行鉴定,这些木炭分别属于18种木本植物。其中落叶的栎属出土概率最高,表明落叶的栎属是当地的优势种。对群落环境起主要作用。通过对鉴定出的木炭树种进行共存因子法分析,结果表明,商代晚期年均温(MAT)为7.4℃-15.9℃,年降水量(AP)为620-1200毫来,湿润指数(IM)为-14.2-52.6。对树种的生态特性和共存因子法分析表明,商代晚期气候与现令并没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对遗址出土的大块木炭进行树轮年代学研究,重建了商代晚期的降水量,结果表明商代晚期气候是波动的。既有干旱时期,又有湿润时期。商代晚期后段气候不是干旱。反而降雨量更大。重建结果与考古学研究结果大体相同,指示水患有可能是商都毁弃的一个重要原因。该研究为重建殷商时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契机。为探求“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原因以及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朝就此灭亡的原因,提供了高分辨率的环境背景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麻疹肺炎的胸部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麻疹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探讨12例麻疹患者胸部CT及高分辨率CT(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影像特点。结果胸部CT表现胸膜下病变及间质性损害12例;累计双肺(≥3叶)9例;结节影9例;树芽征8例;磨玻璃影7例;晕征7例;肺气肿5例;胸膜增厚3例;片絮影或球形4例,其中2例伴有支气管充气征;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成人麻疹肺炎以肺间质损害并双肺胸膜下多发多形态病变为主要改变,常伴有肺气肿、多形性病灶,甚至出现胸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征象。
简介:为开发粘胶/超高分子聚乙烯混纺纱线机织面料,重点研究混纺纱线的上浆工艺,以线密度为18tex,3种混纺纱线(混纺比分别为50/50、65/35、90/10)为材料,在GA392型全电子式单纱浆纱机上,建立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测试得浆率、增强率、毛羽降低率值,采用正交试验,结合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方法,探讨优化上浆工艺。结果表明,混纺比分别为50/50、65/35、90/10的粘胶/超高分子聚乙烯混纺纱在淀粉浓度、浆纱速度、烘燥温度上的优化上浆工艺方案分别为:8%、30m/min、60℃;8%、35m/min、50℃;8%、30m/min、50℃。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resolutionmelting,HRM)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位点的可行性。方法:对218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药物敏感性测定,并进行耐药基因位点的PCR扩增和测序,同时采用HRM方法检测RFP和INH耐药基因位点情况,分析HR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218株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有106株(48.6%)对RFP耐药,100株(45.9%)对INH耐药,81株(37.4%)对RFP和INH均耐药。测序发现,101株(46.3%)存在RFP耐药基因的突变,107株(49.1%)存在INH耐药基因的突变。HRM检测结果显示,100株(45.9%)存在RFP耐药基因的突变,103株(47.2%)存在INH耐药基因的突变。分别以药敏试验和测序结果为标准,HRM检测RFP耐药的敏感性为94.3%(100/106)和99.0%(100/101);特异性为97.3%(109/112)和100%(117/117);INH耐药的敏感性为97.0%(97/100)和98.1%(103/105);特异性为97.3%(109/112)和100%(113/113)。结论:HRM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和高分辨CT对煤工尘肺小阴影和阴影融合及肺气肿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取的34例煤工尘肺患者(A组),同时选取34例无尘肺者(B组),均予以CT和高分辨CT检查,观察两组入选者诊断情况,再予以客观比较。结果上述入选对象中,A组入选患者CT和高分辨CT检查的敏感性是97.06%,有29例患者的尘肺级别属于一期至二期,其中6例患者属于三期,2例患者属于四期。此外,B组无尘肺者接受X线片检查后,未发现煤工尘肺,而CT和高分辨CT检查出密集度的小阴影是一级的患者有6例。结论对于煤工尘肺患者进行小阴影和阴影融合及肺气肿诊断时,选择CT和高分辨CT检查方案可提升精准性以及敏感性,而且还能早期诊断患者并发症,效果突出,可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形态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病理学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103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行前瞻性研究。术前均行颈动脉高分辨率MRI多序列扫描,术后对斑块切片行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三染以及CD6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并和MRI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0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共有易损斑块42例、稳定斑块61例。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胶原含量明显降低(10.37%±3.19%vs17.02%±4.56%),而脂质含量则明显升高(19.14%±3.26%vs13.99%±3.47%),CD68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69、7.585,P值均〈0.01)。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平均管腔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平均管壁面积、最大管壁面积、平均管壁厚度、最大管壁厚度、平均标准化管壁指数、最大标准化管壁指数均明显升高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99、7.513、4.068、2.535、3.182、3.503、10.868、6.233,P值均〈0.05)。与病理检查比较,MRI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富含脂质的坏死核、斑块内出血、钙化检出率偏低,而纤维帽表面破裂检出率偏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在病理形态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将高分辨率MR多序列技术相结合,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测量其管壁结构、斑块成分以及体积,可用于斑块的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