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在组织开放系统视角下,综合运用制度理论和资源依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组织趋同现象。研究以594所院校为样本,考察大学的依赖程度与专业分化的关系以及大学经受不确定水平与专业分化关系。从变量关系检验过程看,可以发现一个领域内部资源的集中化通过将组织置于资源供应者的相同压力下而直接导致同质化,而且与不确定性和目标模糊性互动,增加了它的影响。高等院校普遍增设新专业,对学科齐全的综合型大学充满期待的趋同性,体现了资源依附理论以及制度理论中模仿机制的作用。同时,院校增设专业与组织所处的不确定水平相关,验证了制度理论的一个核心假设,即行动者对于组织生活中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有着偏好。有鉴于此,必须发展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院校恰当定位,抑制高等院校的学术漂移冲动。
简介:基于新新经济地理的视角,在镇(乡、街道)一级的尺度上对邻居的群体性趋同行为是否影响企业整体和个体生产率进行了细致地考察。研究发现,企业生存在一个趋同度越高的邻居群体(相对异质性邻居群体),其生产率优势越明显。设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社会责任贡献方面的投入小于邻居群体均值时,企业属于“落后者”个体;相反以上维度变量(即投入)大于邻居群体均值的企业属于“领头羊”个体。通过研究“个体-邻居”趋同性程度,发现微观个体企业中存在“领头羊被动”以及“落后者主动”现象,即落后者企业投入与邻居群体水平单位差距的缩小,对减小自身生产率(相对于邻居)差距的贡献指数大于领头羊企业单位投入的扩大对自身的生产率贡献。
简介:记者采访效果如何,影响作品成败。不会采访难当记者。采访水平不高,成不了优秀记者。那么。怎样进行采访活动并卓有成效呢?我的体会是:把握住记者自身之“取”与采访对象之“予”相互趋同于求异的交叉关系。便会有事半功倍的结果。想在采访对象方面有所“取”,首先要调动对象“予”的积极性。事实上,记者在采访进程中,已经给对方以“取”的感觉。如是,采访初始,记者就应尽早发现并适宜利用与采访对象在对某一事物中所存在的共同点,让其起到“似曾相识”的中介作用。这样的“趋同”,有如在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出现了介绍人或见面礼,催化对方很快产生“予”的想法,从而达到采访目的。以采访为目的的“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