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研究组58例,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法复位及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对比两组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临床疗效、ODI评分、QOL评分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效果优良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ODI评分低,QOL评分高(P<0.05)。结论 应用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骨折,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内固定法 粉碎性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60名患者,患者表现为粉碎性骨折,按照治疗术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内固定法治疗,n=30),另一组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固定治疗,n=30),比较不同治疗术式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内固定法治疗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跟骨内固定法治疗 粉碎性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骨折是常见的足部损伤,其中移位明显的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常导致切口感染,因此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治疗骨折的主要方法。髓内固定是骨折的微创治疗手段,可用于治疗Sanders Ⅰ~Ⅳ型骨折。Calcanail和C-Nail是两款主要的骨髓内钉,本文通过对既往的关于这两款髓内钉的研究报道进行回顾,从结构特征、生物力学性能、手术操作步骤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跟骨 骨折 内固定 骨钉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0月~2021年10月骨科科室所接诊的骨折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研究组予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跟部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情况,足部功能恢复、疼痛程度以及住院时间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跟部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进行对比,其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issane角及宽度明显比对照组低,而Bohler角同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足部功能性的恢复总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于对照组比较低(P<0.05)。结论:在跟骨折患者治疗中,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比保守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形态,进一步缓解疼痛程度以及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或是痊愈,降低所产生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5月至2020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手术治疗的745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651例,女94例;年龄11~89岁,平均43.8岁。统计骨折合并脊柱骨折的情况,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单侧或双侧骨折、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损伤原因、跌落高度、骨折Sanders分型、脊柱骨折例数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745例骨折患者中70例(9.40%)发生脊柱骨折。单纯骨折患者和骨折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单或双侧骨折、ISS评分及跌落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225, 95%CI:0.095~0.532, P=0.001)、单侧或双侧骨折(OR=3.582, 95%CI:1.705~7.526, P=0.001)、ISS评分(OR=5.229, 95%CI:1.605~17.035, P=0.006)及跌落高度(OR=49.820, 95%CI:23.068~107.597, P<0.001)是骨折合并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处坠落(>3 m)、高ISS评分、双侧或男性骨折患者需要高度关注脊柱损伤。

  • 标签: 跟骨 骨折 脊柱骨折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折治疗采取经跗骨窦小切口、外侧“L”型切口固定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差异。方法: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选取单侧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3例,其中43例行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传统组)、40例行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骨折病人而言,在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时,采取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比较这两种方式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均为骨折病人,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下一年同期,共64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内固定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和外固定组(撬拨复位外固定方式),各32例,比较疗效。结果:外固定组手术指标情况优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足功能评分优于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伤性关节炎方面,外固定组与另一组相比,数值较高,而在切口裂开并发症方面,数值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折病人而言,无论是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还是应用撬拨复位外固定方式,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均处于相对较为理想的状态。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撬拨复位外固定方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病人住院成本,帮助病人及家庭节约开支,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在远期治疗方式,所呈现的效果相对更为良好。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撬拨复位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合并胫骨下段、距及中间楔梗死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报道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胫骨下段、距及中间楔梗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史及治疗方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明确,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年3个月出现胫骨下段、距及中间楔多发梗死。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胫骨下段、距及中间楔梗死较少见,可能与激素、化疗药物、患者体质、原发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相关。磁共振成像是诊断早期梗死的首选检查。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撑开复位器辅助经皮微创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2例(37足)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20~67岁,平均46.5岁。均通过自制三平面撑开型撑开复位器恢复的高度和长度,再微创复位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块(关节内骨折患者),最后通过微创钢板或螺钉进行固定。记录复位器的安装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复位情况;记录末次随访时高度、长度、宽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Maryland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复位器安装时间3~8 min(平均5.0 min),手术时间70~110 min(平均91.5 min),术中出血量15~50 mL(平均25.2 mL)。1例患者出现牵引钉道浅表感染,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复位丢失。末次随访时高度平均为39.3 mm,长度平均为70.6 mm,宽度为32.7 mm,AOFAS的踝-后足评分平均为87.8分,Maryland评分平均为86.7分,VAS评分平均为2.2分。Böhler角由术前的3.7°±13.7°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5.8°±6.4°,Gissane角由术前的112.2°±21.3°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25.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自制撑开复位器辅助经皮微创治疗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三平面撑开型撑开复位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骨折复位工具。

  • 标签: 跟骨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微创手术治疗,观察该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2月--2020年8月的骨折7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微创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分别采用经跗骨窦微创手术治疗和使用切口复位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微创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手术后引流量对照中,微创手术组是58.47±6.72(ml),常规手术组是213.74±30.88(ml),(t=9.462,p=0.000),结果有差异。(2)微创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治疗后VSA评分、SF-36评分对照中,微创手术组分别是2.10±0.53(分)、83.36±9.44(分),常规手术组分别是3.14±0.75(分)、71.62±8.59(分),(t=6.219,p=0.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经跗骨窦微创切口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折切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足部的恢复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足部恢复优良率为7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干预前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情况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要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明显好,值得在临床进行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早期康复护理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D健侧镜像重合度技术在跟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利用3D健侧镜像重合度技术辅助治疗的35例单侧骨折患者资料。男29例,女6例;年龄平均44岁(18~71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9例,Ⅲ型16例。将患侧和健侧进行CT扫描,Mimics软件建模,健侧镜像转换,按健侧镜像进行虚拟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将双侧和复位后的进行3D打印,术中进行参照和对比。术后12个月观察塌陷、距关节融合、高度、长度丢失,宽度增加情况,功能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重合度实验评估复位情况,分析重合度与AOFAS的踝-后足评分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43.9 min(30~55 min),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为3.6 d(0~14 d),住院时间平均为6.3 d(3~11 d)。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为18.8个月(13~2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获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7周(12~26周)。术后12个月未见关节面再次塌陷、距关节融合、高度、长度丢失,宽度增加;VAS评分平均为2分(0~4分),AOFAS的踝-后足评分平均为93.3分(76~98分),总重合度为95.2%±3.5%;重合度和术后AOFAS的踝-后足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ρ=0.588,P<0.05)。结论采用3D健侧镜像重合度技术治疗对侧骨折操作精准,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好。

  • 标签: 跟骨 骨折 成像,三维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ERAS理念下缩短创伤性骨折术前消肿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内本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60例,按照术前消肿方式的差异分为四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方法,实验1组40例采用患足抬高处理,试验2组采用传统方法+依沙吖啶湿敷处理,实验3组采用加大抬高高度+依沙吖啶湿敷护理,对比四组患者术前消肿情况。结果: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针对患者采用不同的术前消肿办法,可以得出试验1组与2组、3组消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2组与3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跟骨骨折 抬高患足 依沙吖啶湿敷 消肿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来我院院收治的骨科根手术患者的中,选择40例进行研究,将这40例患者分为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和2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切口、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在切口、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满意度等综合情况均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两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微创技术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折采用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研究;【方法】随机抽取55例骨折SandersⅡ、Ⅲ型患者使用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方法,记录并发症临床情况。对手术前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的高宽度进行对比,术后6个月对足部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的高宽度对比手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0个月内对患者进行回访,患者对骨折的复位愈合情况均表示满意,愈合期间2-4个月内无皮肉坏死、感染的情况,内固定未出现断裂或松动等情况。术后6月足部功能评分68-97分,优42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93.2%;【结论】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间入路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后极少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对临床疗效表示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手术方法 治疗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经外侧L型切口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 Ⅲ、Ⅳ型骨折的复位质量、骨力线及相关疗效,探讨MIPPO技术治疗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手足外科收治的105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PPO技术治疗(A组,50例)和经外侧L型切口锁定钢板治疗(B组,55例)。手术前、后行侧轴位X线片检查并测量Böhler角、Gissane角,比较术后跟两角纠正的度数,三维CT评估后关节面的复位质量,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和足功能指数-5分口述评分量表(FFI-5pt)评估术后功能恢复及疗效。比较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0~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A组住院时间少于B组(t=-11.276,P<0.001),切口长度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65,P<0.001)。A组和B组Böhler角纠正度数分别为(34.49±3.81)°、(35.12±3.77)°,Gissane角纠正度数分别为(-20.62±9.86)°、(-20.94±8.38)°,后关节面缺损或台阶分别为1.55(1.12,2.00)mm、1.20(1.03,1.60)mm,放射学评估显示两组的重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在术后第3天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01)。两组术后踝关节-后足(AOFAS)、FFI-5p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区域感觉障碍、足僵硬)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L型切口锁定钢板固定术比较,MIPPO技术在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势,在跟复位质量、术后跟后关节面平整性、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PO技术可以作为治疗骨折的选择。

  • 标签: 跟骨 骨折固定术,内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三窗切口新型解剖锁定钢板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盆创伤外科收治的46例SandersⅡ、Ⅲ型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24例;年龄19~59岁,平均39.0岁;左侧16例,右侧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三窗切口新型微创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Böhler角、Gissane角、高度、宽度及长度,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并记录并发症。结果4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获性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Böhler角(34.20°±3.62°和34.05°±3.65°)、Gissane角(131.45°±6.04°和131.25°±5.88°)、高度[(41.05±2.76)mm和(40.90±2.86)mm]、宽度[(25.65±1.53)mm和(25.55±1.64)mm]、长度[(76.82±1.70)mm和(76.73±1.78)mm]均较术前[10.55°±7.51°、95.32°±12.16°、(26.10±4.54)mm、(37.71±3.42)mm、(65.91±2.10)mm]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AOFAS的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28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87.0%。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微创三窗切口新型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有效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

  • 标签: 跟骨 骨折 微创性 骨折固定术,内 解剖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经外侧L型切口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 Ⅲ、Ⅳ型骨折的复位质量、骨力线及相关疗效,探讨MIPPO技术治疗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手足外科收治的105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IPPO技术治疗(A组,50例)和经外侧L型切口锁定钢板治疗(B组,55例)。手术前、后行侧轴位X线片检查并测量Böhler角、Gissane角,比较术后跟两角纠正的度数,三维CT评估后关节面的复位质量,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和足功能指数-5分口述评分量表(FFI-5pt)评估术后功能恢复及疗效。比较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0~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A组住院时间少于B组(t=-11.276,P<0.001),切口长度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65,P<0.001)。A组和B组Böhler角纠正度数分别为(34.49±3.81)°、(35.12±3.77)°,Gissane角纠正度数分别为(-20.62±9.86)°、(-20.94±8.38)°,后关节面缺损或台阶分别为1.55(1.12,2.00)mm、1.20(1.03,1.60)mm,放射学评估显示两组的重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在术后第3天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01)。两组术后踝关节-后足(AOFAS)、FFI-5p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区域感觉障碍、足僵硬)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L型切口锁定钢板固定术比较,MIPPO技术在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势,在跟复位质量、术后跟后关节面平整性、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PO技术可以作为治疗骨折的选择。

  • 标签: 跟骨 骨折固定术,内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凝治疗对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软组织愈合的影响。方法:入组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切口干燥时间、手术期出血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皮肤软组织甲级愈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干燥时间长于对照组,手术期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多于对照组,皮肤软组织甲级愈合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凝治疗对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而言,增加了出血风险,延长了术后恢复时间,不利于皮肤软组织愈合。

  • 标签: 抗凝治疗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 皮肤软组织愈合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