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骨折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皮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优11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对照组优5例,良7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85.2±11.8)min、(156.4±19.6)mL、(14.6±2.8)d;对照组分别为(97.3±13.5)min、(162.1±18.9)mL、(21.2±3.7)d;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股骨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解剖板在累及距關节的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粉碎性骨折伴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解剖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优良率、足踝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Bohler角、Gissane角、宽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6.11%,与对照组的8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宽度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宽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累及距关节的粉碎性骨折患者中,采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可达到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治疗同等效果,其并发症较少,足踝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改善患者的距关系及宽度。

  • 标签: 粉碎性跟骨骨折 跟距关节 跟骨解剖板 骨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解剖板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粉碎性骨折入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累及距关节,实施解剖板进行治疗。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年后发现,仅有1例患者产生性感染,无关节面塌陷和愈合不良现象发生,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为了防控并发症的产生,提升骨折的预后质量,主治医师应加大对解剖板的应用力度,形成疗效的保障。

  • 标签: 跟骨解剖板 粉碎性跟组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下保留外侧瓣并利用可吸收螺丝钉进行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塌陷型骨折患者40例,实施外侧小切口保护外侧瓣可吸收钉手术,对比手术前后跟的长、宽、高、贝氏角及盖氏角的变化情况,并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一期完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85.0%。结论微创小切口复位保护外侧瓣可吸收钉内固定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微创 跟骨骨折 可吸收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制解剖板治疗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治的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研究组使用特制根解剖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粉碎性根骨折患者应用特制根解剖板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理想,能够有效缩短手术进行时间并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缓解了患者痛苦,该治疗方法应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特制跟骨解剖板 严重粉碎性 跟骨骨折 临床 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解剖板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粉碎性骨折入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累及距关节,实施解剖板进行治疗。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年后发现,仅有1例患者产生性感染,无关节面塌陷和愈合不良现象发生,治疗有效率较高。结论为了防控并发症的产生,提升骨折的预后质量,主治医师应加大对解剖板的应用力度,形成疗效的保障。

  • 标签: 跟骨解剖板 粉碎性跟组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牵引弓行牵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23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进行克氏针根牵引法治疗(常规组)及改良牵引弓行牵引治疗(研究组),比较其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术后感染率为1.6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4.41%(P<0.05)。结论对闭合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牵引弓行牵引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其骨折的恢复,同时能够降低其术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几率,对提高患者恢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改良跟骨牵引 弓跟骨牵引 闭合性胫腓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学技术和手术治疗技术已越来越成熟,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次针对骨折进行研究,对骨折的类型及治疗的手段进行了探讨。研究中发现应用X线片和CT扫描能够诊断骨折的类型,通过骨折的具体类型进行不同方式治疗,其中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通过研究骨折的治疗手段来进一步研究骨折,更好的为临床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同时也为临床骨折治疗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跟骨骨折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治疗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8例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68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平均愈合时间为(12.03±1.97)周,并发症发生率为4.41%;术后AOFAS评分、高度、轴长、Bohler角均大于术前,且宽度、Gissane角均小于术前,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治疗骨粉碎性骨折可改善患者骨关节功能,提高足部评分,有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跟骨粉碎性骨折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 自体髂骨植骨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骨刺切除技术治疗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共12例顽固性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关节镜下骨刺切除治疗。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后足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患足的疼痛和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VAS平均评分从术前的(7.07±0.28)分降至术后的(2.11±0.18)分,AOFAS后足功能评分从术前的(52.69±10.04)分升至术后的(86.89±8.09)分,术前术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切除骨刺具有的较大的临床可行性和优越性,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关节镜 跟骨骨刺 跟痛症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3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显著,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锁定钢板 跟骨粉碎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跗骨窦切口及“L”形切口行SanderIII型骨折手术治疗的切口愈合与功能恢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SanderIII型的骨折病患56例(男33例,女23例)。平均年龄36岁(19~54岁)。跗骨窦切口组(A组)25例,“L”型切口组(B组)31例。对比研究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情况,随访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AOFAS评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73,t2=1.079,P>0.05),但A组病患伤口并发症较B组发生率低,中度、重度伤口并发症患者较B组少(k=8.271,P<0.05),结论SandersIII型骨折采用跗骨窦切口在伤口愈合方面优于传统切口,而手术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两组无明显差异。

  • 标签: 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虹桥社区居民骨刺的发生情况。方法采样均使用国产500mA数字X线机,常规足跟侧位摄片,分析虹桥社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所有侧位X线片结果。结果共有152例足跟侧位片资料,其中男58例,女94例;骨刺阳性率36.18%,60岁以上者骨刺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及以下者,不同性别者骨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通过饮食、运动及生活行为方式等干预,预防骨刺过早发生,减轻痛症的程度。

  • 标签: 社区居民 足跟骨侧位片 跟骨骨刺阳性率 年龄 性别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的结果评估内移截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19例(25足)经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其中男7例9足,女12例16足;年龄18~52岁,平均(33.2±9.8)岁。患者均为柔韧性平足,伴有不同程度的平足及外翻畸形,术中切除副舟骨行胫后肌腱止点带线锚钉重建术。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足采用Maryland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评定。术前及随访拍摄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负重侧位X线片倾斜角(Pitch)、距角(Kite)及距第1跖骨角(Meary’s);负重正位X线片的距舟覆盖角(TCA)、距第1跖骨角(T1M1)的改变。结果术后19例(25足)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6±7.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足Maryland功能评分为(92.1±2.1)分,VAS疼痛评分为(0.7±0.9)分,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负重侧位X线片倾斜角(Pitch)、距角(Kite)及距第1跖骨角(Meary’s),负重正位X线片的距舟覆盖角(TCA)、距第1跖骨角(T1M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末次随防足部疼痛均消失,平足畸形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内移截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可有效纠正平足畸形,术后患足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 标签: 副舟骨源性平足症 跟骨内移截骨术 足部畸形 改良Kidner手术
  • 简介:背景:目前针对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持续存在的儿童柔韧性平足症,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是广泛使用的手术方式,但并没有很多文献报道这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目的:研究术结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手术治疗的16例(22足)儿童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15足),女6例(7足),年龄10~14岁,平均(12.8±1.2)岁。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足正位X线片距第1跖骨角(talo-1stmetatarsalangle,T1MT)、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coverageangle,TNCA)、距角(talo-calcanealangle,TC),侧位距第1跖骨角(Meary角)、倾斜角(Pitch角)、角(Kite角)的变化,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后足评分(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比较术前及术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6±6.6)个月(10~32个月)。2例患者外侧切口浅表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换药处理后二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没有感染和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截面愈合。除1例患者术后3个月负重时,遗留轻度足部内侧疼痛不适,佩戴矫形鞋垫3个月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后足外翻畸形均获得纠正,内侧纵弓重建,术后4个月疼痛明显消失,患足功能恢复满意。较之术前,末次随访X线片各种测量参数除Kite角外,其余均得到明显改善。AOFAS评分从术前(46.3±4.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91.8±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可以恢复足的正常力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取得短期的满意疗效,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平足症 儿童 截骨术 软组织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跟解剖型钢板、锁定型钢板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取医院收治的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76例,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分别给予解剖型钢板、锁定型钢板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轴长度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跟宽度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分别为(53.0±4.0)分、(53.0±2.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结果分别为(85.5±2.5)分、(84.0±2.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锁定型钢板应用下对帮助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治疗效果明显,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跟骨解剖型钢板 跟骨锁定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跟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中术后阶段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病例数为10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模式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中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9.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25,P<0.05)。结论临床上在跟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