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了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对杨木木片进行预水解过程中半纤维素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缓冲溶液浓度(50-150mmol/L)对半纤维素溶出的影响较小,而体系pH值(3.0-4.2)影响显著。随着预水解体系pH值的降低,水解液中总糖和单糖含量逐渐增加,pH值为3.4时低聚糖含量达最大值。与以水为介质的热水预水解相比,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可促进半纤维素溶出,抑制糖类物质(尤其是单糖)的进一步降解,可获得更多的低聚糖和单糖。在缓冲溶液浓度100mmol/L、pH值3.4的优化条件下,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预水解液中低聚糖和单糖含量分别为6.47g/L和2.47g/L,降解产物乙酸和糠醛的含量分别比热水预水解减少了46%和47%。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湿巾和含氯消毒液对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对比观察。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物体表面检测标本120份资料进行分析,每份标本面积为100cm2,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60份。对照组采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实验组采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比较两组消毒效果。结果两组物体表面消毒后10min杀菌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消毒后10min以及消毒后30min杀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消毒后10min、消毒后20min以及消毒后30min消毒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物体表面采用消毒湿巾消毒效果理想,消毒可靠,更加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加强护理质控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监测情况对比分析,设2013年1月-2013年12月100件器械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4年12月100件器械为实验组,对器械回收供给时限、清洗质量合格、包装质量符合进行评分,对比器械消毒灭菌的合格率。结果实验组的器械消毒灭菌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质控管理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灭菌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明显提高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保障。
简介:目的:通过形态学观察评价乙酸诱导建立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将含有4%乙酸溶液的棉签经SD大鼠肛门置入直肠1min,置入深度为3cm,诱导大鼠形成急性直肠黏膜损伤,并于损伤后0.5h和1、4、6d分别解剖大鼠,对直肠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损伤后大鼠6d内全部存活,模型成功率为100%。损伤后0.5h~1d,大鼠直肠黏膜大体形态由充血、水肿和溃疡到合并出血,镜下形态见黏膜层由上皮组织坏死伴出血到黏膜组织全层坏死,腺体由部分留存到全无,黏膜下层由水肿到合并充血、出血,间质内由血管扩张充血到炎细胞浸润;损伤后4~6d,直肠黏膜大体形态仍可见部分水肿和血丝,镜下形态见黏膜上皮有部分留存,损伤部位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黏膜充血、出血减轻。结论4%乙酸作用于直肠1min能成功诱导建立大鼠急性直肠黏膜损伤模型,该模型操作方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损伤维持时间6d以上,适合作为快速筛选直肠外用药物疗效的动物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在牙体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牙体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分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常规根管预备后,采用生理盐水结合双氧水交替冲洗,研究组患者采用乙二胺四乙酸冲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成功率95.00%,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75.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对于牙体疾病患者,在根管填充预备阶段,采用乙二胺四乙酸冲洗后,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静电吸附消毒与紫外线消毒在空气消毒中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空气消毒试验做现场试验与实验室的相关研究。结果在无人53m。的房间中将紫外线消毒器与静电吸附消毒器开启,并持续进行作用90min,空气内自然菌群的下降率分别为93.31%、94.60%。在20m^3的封闭气雾室中,紫外线消毒器与静电吸附消毒器开机60min后白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分别为99.7l%、98.00%,90min后杀灭率100.00%。结论两种消毒技术在现场室内消毒效果与实验室室内空气消毒效果均能达到消毒标准,但无人情况下消毒方法如果在有人条件下进行,其效果不一定会理想,容易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应采取有效控制,提升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