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2年3月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1例、女27例;年龄(75.5±18.2)岁(范围35~95岁)。全髋关节置换39例,半髋关节置换19例;生物型假体37例,骨水泥型假体21例;于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6例、术后52例。骨折通用分型系统(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UCS):UCS Ⅳ.3A1型2例、3A2型1例、3B1.1型19例、3B2.1型25例、3B3型2例、3C型9例。骨折部位:股骨A区(大转子)3例、B区(股骨柄周围)46例、C区(股骨柄尖端以远)9例。内固定由主辅固定组成,主要固定方式为钢丝或钛缆环扎、锁定加压钢板、锁定附加钢板固定,辅助固定方式为钛缆环扎,要求覆盖A、B、C三区形成整体平衡固定。比较不同内固定组合的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mHHS)、钢板长度、工作长度及螺钉数。结果随访时间为(54.2±21.6)个月(范围11~86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10.2±1.5)周(范围7~13周)出现骨折愈合征象,术后(19.6±1.3)周(范围17~22周)显示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1例出现应力性骨折,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1例内固定失效,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加大段异体骨植骨。术后6个月UCS Ⅳ.3B2.1组mHHS评分[(80.3±4.6)分]最低,不同分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72,P<0.001)。单纯内固定组[(91.6±4.2)分]高于翻修联合内固定组[(81.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P<0.001)。UCS Ⅳ.3B1.1型钢板长度及工作长度分别为(24.9±2.5)cm及(12.6±1.7)cm、3B2.1型为(25.4±2.6)cm及(13.6±1.8)cm、3C型为(28.1±2.5)cm及(14.9±1.9)c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3,P=0.005;F=6.78,P<0.001)。A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7,P<0.001);UCS Ⅳ.3B1.1型(6.5±2.3)枚、3B2.1型(6.7±2.2)枚,较3B3型的(3.5±1.5)枚和3C型的(3.7±1.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5,P<0.001);UCS Ⅳ.3B1.1型(2.3±1.6)枚、3B2.1型(2.8±1.9)枚,较3B3型的(1.0±0.5)枚和3C型的(1.2±0.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2,P<0.001);UCS Ⅳ.3B1.1型(3.8±1.9)枚、3B2.1型(3.9±1.7)枚,较3B3型的(2.0±0.5)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端假体周围骨折行单纯骨折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优于同时行翻修者;UCS Ⅳ.B1、B2型的A、B、C三区螺钉数较B3型多。

  • 标签: 股骨 假体周围骨折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骨折危险因素,旨在降低再骨折发生概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68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再次骨折情况分组,观察组纳入32例术后发生对侧髋关节骨折患者,对照组36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对侧髋关节骨折;探讨患者术后对侧髋关节骨折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骨折与年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高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是造成对侧髋关节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是造成对侧髋关节骨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髋关节骨折 对侧髋关节 再骨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骨折危险因素,旨在降低再骨折发生概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68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再次骨折情况分组,观察组纳入32例术后发生对侧髋关节骨折患者,对照组36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对侧髋关节骨折;探讨患者术后对侧髋关节骨折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骨折与年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高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是造成对侧髋关节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是造成对侧髋关节骨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髋关节骨折 对侧髋关节 再骨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62例保守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81例,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与对照组(81例,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肩关节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疼痛、解剖复位、运动限制、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保守病人实行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医护一体化护模式 肩关节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肱骨骨折患者健康知识认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创伤急救中心(北院)收治的90例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评分、Ne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两组的健康知识认知评分、Neer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精细化护理 健康知识认知水平 肩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以来,股骨骨折发生率逐年提升,亦是临床创伤骨科中常见疾病,治疗难度大,当前无统一的治疗方法。临床中会根据肱骨骨折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即: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的方法众多,包括:髓内钉技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经皮微创内固定、肩关节置换术等。本次将对肱骨骨折治疗方式的优点和弊端进行详细的综述。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适应症 手术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ANK)功能康复治疗对ANK骨折术后的影响和疗效。方法:试验抽取手术病例数共80例,疾病名称均为ANK骨折,均在20210.10~2022.10内完成治疗,试验前按排号(单双号)将例病例均分为2组(40例/组),分别命名为甲组(单号)和乙组(双号)。乙组方案为ANK功能康复治疗,甲组方案为常规术后康复治疗。对比指标包括疼痛程度(VAS)、ANK功能(AOFAS)等评分及疗效结局。结果:试验后对VAS、AOFAS等评分做出分析和统计,结论中乙组治疗各分值均优于甲组(P<0.05)。试验后对总有效率做出分析和统计,结论中乙组具体为90.0%高于甲组70.0%(P<0.05)。结论:ANK功能康复治疗对ANK骨折术后的疗效优良,可缓解疼痛,促进ANK功能和骨折处恢复,可积极推广于临床。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术 康复治疗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骨折术后患者应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价值体会。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观察组应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较好,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肱骨骨折术后患者应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 常规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共纳入68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功能恢复情况更好、愈合时间更短,且相关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有利于功能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因此,锁定钢板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时间 术后并发症 功能恢复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HR)与股骨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高龄IFF患者进行研究,共计20例,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依照手术方法分组,分置换组(n=10)、髓内钉组(n=10),分别使用AHR与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式相关指标数据以及治疗前后的外侧粗隆下骨密度、Harris评分。结果 置换组患者手术耗时、术后致离床活动耗时均短于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髓内钉组(P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俊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1530
  • 简介: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种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独立行走的能力。目前,手术治疗是髋关节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手术治疗仅仅是治疗的开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同样重要。术后康复锻炼是髋关节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髋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锻炼,希望能对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

  • 标签: 髋关节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股骨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是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17.07%(P<0.05)。结论:采取股骨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此外也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