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年龄的增加,痴呆患者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这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在一些高收入的国家,人们发现经过年龄调整后的痴呆症发病率出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宜居的生活环境或许能降低痴呆症的发生风险。为了优化痴呆预防策略,在本项基于英国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作者评估了虚弱、健康生活方式和多基因风险评分与入院记录和死亡登记数据中记录的全因痴呆事件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最终纳入196 123名60岁以上的研究对象,在2006—2010年开始对受试者进行基线评估,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分别在2017年3月、2016年10月和2016年2月结束随访。为了评估虚弱和痴呆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作者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估计虚弱指数与痴呆症发病率之间的关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来确定虚弱的差异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痴呆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基因风险评估的交互作用和亚组分析来评估虚弱是否能调节多基因性痴呆风险的表达,并且还考虑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协变量。结果显示,高度虚弱与痴呆风险增加有关,HR(95%CI)值为3.68(3.11~4.35),与遗传风险无关。虚弱介导了健康生活方式与痴呆风险之间44%的关系,间接效应HR(95%CI)值为0.95(0.95~0.96)。高遗传风险和高虚弱的受试者发生痴呆的风险是低遗传风险和低虚弱受试者的5.8倍,HR(95%CI)值为5.81(4.01~8.42)。较高的遗传风险对低虚弱者的影响最大,HR(95%CI)值为1.31(1.22~1.40),但对高度虚弱的患者没有影响,HR(95%CI)值为1.09(0.92~1.28)。虚弱与痴呆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并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诱发痴呆症。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个新的杂合错义变异所致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IFD)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变异,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个分别于2021年3月30日和2021年5月27日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IFD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凝血指标,用Sanger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GA、FGB及FGG基因的变异位点。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候选变异位点的保守性并预测变异蛋白的致病性,同时模拟变异前后蛋白质结构及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结果先证者1为18岁男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Fg:C)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抗原(Fg:Ag)均明显偏低,分别为0.80 g/L和1.00 g/L。先证者2为43岁男性,其Fg:C和Fg:Ag分别为1.35 g/L和1.30 g/L,均偏低;先证者1的父亲、先证者2的父亲及儿子的Fg:C和Fg:Ag均偏低。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1及其父亲FGG基因的第7外显子均存在c.688T>G(p.Phe230Val)杂合错义变异;先证者2及其父亲和儿子FGA基因的第6外显子均存在c.2516A>C(p.Asn839Thr)杂合错义变异。同源性分析表明Phe230和Asn839残基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提示p.Phe230Val和p.Asn839Thr变异均为致病性;蛋白模拟模型结果显示p.Asn839Thr变异使氨基酸之间的氢键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蛋白空间结构的稳定性。结论p.Phe230Val和p.Asn839Thr杂合错义变异可能是这2个家系发生IFD的原因。
简介: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机制涉及激素调控、炎症与免疫因素、遗传等多方面。本文探讨了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激素调控与肌瘤的关系,炎症与免疫因素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遗传因素与子宫肌瘤的关联。研究表明,激素环境是子宫肌瘤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炎症与免疫因素在肌瘤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遗传因素也在子宫肌瘤的易感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家族性病例和基因变异与肌瘤的关联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还分析了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预防策略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研究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和遗传因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该疾病,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力的指导。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1%,尤其是在亚洲国家患病率较高。高度近视常伴有眼轴过度增长和严重的眼底病变等并发症,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度近视的病因复杂,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从遗传学角度出发,对高度近视的遗传因素和基因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