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元1978年6月。[郭沫若躺在病床上。[天使般的护士们紧张而有序地实施着治疗。[女儿的画外音:“1978年6月,我的父亲郭沫若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一会儿昏迷着,一会儿清醒着。

  • 标签: 郭沫若 画外音 天使
  • 简介:1963年11月,郭沫若一家从北京酲四大院胡同五号搬进气势恢宏的前海花园(占地七千平米,前身是和坤私邸的前院),外人看来风光无限,实则危机四伏。就在这一年夏天,郭沫若最钟爱的儿子郭世英中断在北大哲学系的学业,下放到河南西华农场,起因是他与几名“反动学生”结诗社,讨论文学甚至政治问题。碍于其父声望,郭世英被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以自愿名义下放。

  • 标签: 郭沫若 晚年 政治问题 矛盾处理 人民内部 哲学系
  • 简介:《中国文学月报》第一号封二刊载着这样一则很小的报道:第三次例会昭和十年一月二十六日学士会馆出席者一百零四名关于"易经"郭沫若氏那一天,我在学士会馆里第一次见到了郭先生。我不是去听他演讲的,而是去拜托他写稿子的。

  • 标签: 中国文学研究 出席者 郭先生 次见 学生服 堂书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郭沫若无疑是一位重要人物。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化史,尤其是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与思想变迁史,就必须解剖郭氏的思想特性与分析其学术成就,因为郭氏代表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类型。这本反思郭氏思想轨迹的论文汇编,大抵反映了这种类型的面貌与特征。有关郭氏的研究,在本世纪20年代业已开始,到8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有专门的学术研究团体,也有专门的学术刊物,可谓显学矣。然而,从进入90年代始,中国学界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进行了较深入的反思,郭氏也就成了一系列反思对象中的重要一员。由于郭氏的经历与地位的特殊性,使得这类反思更富于警示意义。本书共分四部分,“暮年心路记”主要记述郭氏晚年在政治漩涡中的处境,以及在一阵紧似一阵的文化学术大批判潮中的心态,其中涉到了郭氏与鲁迅、陈寅恪、谭其骧、萧乾、沈从文等人的关系。“学术存疑录”主要讨论郭氏在学术上的是非得失,其中对《十批判书》与《李白与杜甫》等

  • 标签: 反思郭沫若 中国现代文化史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历史命运 李白与杜甫 思想特性
  • 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开始新

  • 标签: 郭沫若 古文字学 社会活动家 留学日本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 简介:从郭老逝世到今的八个年头,郭沫若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1978年6月至1981年春。这是郭沫若研究开始走向全面的时期;(二)1981年春至1983年5月。这是郭沫若研究由全面开始走向深入的时期。(三)1983年6月至目前。这是郭沫若研究由全面、深入开始走向系统的时期。由此可见,郭沫若研究的发展是健康的,有收获的。

  • 标签: 郭沫若研究 《尝试集》 积极浪漫主义 《女神》 诗体大解放 娜拉
  • 简介:根据中华世纪坛的设计创意,建筑结构和艺术设计整体方案的要求,世纪坛组委会决定的主体建筑三层环廊上,安排40尊中华文化名人雕像,与贯穿世纪坛南北的青铜甬道上记载五千年沧桑岁月和主体坛内的巨幅壁画相辉映,层层递进,相得益彰地昭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与科技成就。经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社科院等院校的著名文史哲专家提名,并审定通过的中国古代和近现代28位文化名人;由第六届文代会、中国科协和全国中小学文化名人挂图所确定的现代文化科技代表性人物12名。这40位文化名人,由中宣部审核原则认可,中国文化部等相关部委和专家再次确认,最终于1999年10月正式确定。他们分别是:老子、屈原、司马迁、祖冲之、王羲之、李白、吴道子、李清照、关汉卿、李时珍、曹雪芹、詹天估、鲁迅、华罗庚、郭沫若、冼星海、梅兰芳、齐白石等。中华世纪坛将组织40名雕塑家分别设计创作,预计到2004年底全部完成,安放在中华世纪坛坤体环廊中。首批安放的是由李象群创作的《郭沫若》和田世信创作的《齐白石》。雕像自揭幕之日起,就颇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郭沫若雕像,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从而引起了一次关于肖像雕塑再认识的学术争端。本刊特刊...

  • 标签:
  • 简介:翻开毛泽东与郭沫若半个多世纪友谊交往的档案文献史料,处处闪耀着政治豪情与文化浪漫、革命理想与现实斗争、真诚友谊与超人智慧的灿烂火花。革命风浪中相遇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中共一大,在上海前后逗留月余。而此时,郭沫若为筹备创造社的《创造季刊》第二次由日本返沪,住在上海泰东图书局编辑部的楼上。历史为两位巨人提供了见面的机会,可惜失之交臂。

  • 标签: 毛泽东 郭沫若 革命理想 创造社 友谊 政治
  • 简介:无论政治取向是如何的对立,无论价值观念是如何的不同,无论人生遭际是如何的差异,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史,怎么也得书写上他们的名字——胡适与郭沫若

  • 标签: 胡适 郭沫若 中国 生平事迹 文学思想 文艺事业
  • 简介:<正>在郭沫若研究中,有一个问题争论得很厉害:就是郭沫若与泛神论的关系。郭沫若早期思想和创作受过泛神论的影响,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可是,当深入分析具体问题时,分歧和争议就产生了。例如,郭沫若的泛神论的思想来源、泛神论在郭沫若世界观中的地位、它的特点和作用、它对郭沫若创作发生的影响,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至今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就此谈些看法,就教于同好。

  • 标签: 泛神论 郭沫若研究 斯宾诺莎 庄子思想 哲学思想 思想来源
  • 简介:人无骨不立。被誉为“创造社之骨”的郭沫若自是创造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但是,在创造社长达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郭沫若是否始终如一地都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创造社不同的发展阶段是否有所变化,社团对郭沫若不可或缺的需要是否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层面的要求?在《寻找归宿的流浪者——创造社研究》一书中,

  • 标签: 郭沫若 《洪水》 创造社 |
  • 简介:我的书斋里悬挂着一幅略旧的匾额。上书:不用九畹滋,无须百亩树。有此一茎香,诗心自清素。辛未春日观兰口占二绝之一。郭沫若辛未年指的是一九三一(昭和六年)年。这横匾大概是那之后的两三年,文求堂主人田中庆太郎送给我的。当时田中堂主告诉我:"郭先生很少给人写字的。"所以在当时,这幅字肯定是很珍贵的。我上大学的时候,大约是昭和3-5年间。那时我很热衷于中国新文学。当时正是创造社的鼎盛时期,很自然的,我也喜读郭沫若和郁达夫的作品。

  • 标签: 郭沫若先生 郭先生 田中庆太郎 清素 兰口 中国新文学
  • 简介:郭沫若(1892—1978年),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镇人。沫若取自于家乡的两条河流——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雅河,又名青衣江)之名。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政务院副总理、科学院院长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要职。1949年他到京不久,举家搬入西四牌楼大院胡同5号,在那里生活了14年。1963年迁居什刹海前海西街,这是他在北京的第二处居所,1978年6月12日,智者在此与世长辞。值此郭老逝世25周年之际,笔者怀着景仰的心情,参观瞻仰了郭老的故居。

  • 标签: 郭沫若 故居 四合院 建筑群 建筑风格
  • 简介:郭沫若先生一九一八年毕业于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后升入九州大学医学部学习,起初与妻子同住在箱崎“离大学后门不远”的当铺仓库的二楼。来福冈那年的八月下旬,在箱崎神社的海岸,与当时在熊本五高的张资平邂逅相遇。他们在防波堤石灯笼旁脱衣下水沐浴,在海边讨论祖国的文化状况,决定一起创办文艺同人杂志,并商量吸收在东京的郁达夫和成仿吾为成员,这样终于发起了有名的创造社文学运动。而今街景已变,郭先生的旧居也难找寻,海岸已被填平,石灯笼变得离海

  • 标签: 张资平 文学运动 福冈 同人杂志 文化状况 九一八
  • 简介:朱自清与郭沫若有很多相似处:年龄差别不大,又都在二十多岁就享有大名,且都从以新诗创作为主转向以古代中国的研究为主。但他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际圈和生活方式。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中坚力量,后来长期在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属于典型的学院派知识分子。郭沫若是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后来参加北伐与抗战,又能埋头著述,属于有学问的革命家。

  • 标签: 郭沫若 朱自清 文学研究会 古代中国 新诗创作 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