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最近由於偶然的機會,筆者見到了一件唐男卣。筆者查閱吳鎮烽先生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和《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發現這件卣並沒有著録,乃爲首次出現,卣的紋飾、銘文都非常重要,所以今天介紹出來供大家研究。唐男卣的橫截面呈橢圓形,腹部下垂,矮圈足沿外侈下有一道邊圈。提梁兩端做成圓雕獸首形。提梁上飾蟬紋。
简介:李東陽(1447—1516),字賓之,號西涯,天順八年(1464)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以禮部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著有《懷麓堂集》、《懷麓堂詩話》。正德十三年(1518),李東陽的《懷麓堂集》由其門生熊貴刊刻。今人周寅賓、錢振民先生整理的《李東陽集》,是目前收録李東陽作品最全面的集子,2008年由嶽麓書社出版。但李東陽酬贈之作頗多,掛萬漏一,實屬難免。
简介:
简介:字均作,作譽之假借字解),字作
简介:皆在於把假借字當作本字,字作,鄭作妃
简介:作譽之假借字解),帛书本与通行本均作夷,按芾字解
简介:《字林》作昧,通行本作蔀,字亦作韨
简介:本文通過對《劉顥墓志》的考證,進一步明晰了劉德威、張建封的家族譜系,反映了山東士族之間及關隴集團與山東士族之間的聯姻情况;糾正傳世典籍之誤,補充傳世典籍之缺,特别是明確了劉日正之名和張齊丘之職,並考證出杜甫、劉顥、張玠爲老友,有助于中古士族譜系、唐代邊疆史、政治史及杜甫交遊、韓愈交遊的研究。而且讓我們對于劉顥這位在典籍中衹留下一個姓名的小人物的人生和李君房這位中唐文士的詩文書法有了更多瞭解。墓志書法頗佳,反映出中唐隸書書法的風貌。
简介:甲骨文字中有以下一字(字形參看表一,以下以○代表它):相關卜辭如下(釋文採寬式):1.丁卯貞:已巳登○于祖辛■父丁。兹用。(《屯南》51歷二)2.□丑卜:[登~①]○于來…(33154歷一)3.□□[貞]…登○[于]…(34600歷二)4.登~②○于祖乙。(32834歷草)5.登○于父丁~③。(32834歷草)6.庚午貞:
简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教师用有效的方法去处理这些课堂生成,化教学危机为教学时机,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简介:由於戲曲語辭的複雜性,讀者往往出現誤讀。如《牡丹亭·拾畫》中“蒲桃褐”,指葡萄顔色的粗布衣服,“杏子羅”指杏紅色的羅衣,“殘雲涴”指柳夢梅客途遇雨,衾被尚有濕漬,或指柳夢梅夢遺,而非“飄着幾朵殘雲”。又如嘉靖刻本《荔鏡記》題名“五色”一詞,應是指“五色話”,而非“五種脚色”或“五個部分”。
简介:郭店楚簡《緇衣》:"子曰:宋人有言曰:‘人而亡恒,不可爲卂筮也。’其古之遺言與?龜筮猶弗智(知)也,而況於人乎。《詩》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猷。"1上博簡也有《緇衣》,作《?衣》。惜已殘斷,只存有:"子曰:宋人有言曰:……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猷。"2今本《禮記·緇衣》:"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爲卜筮。"
简介:六朝石刻多俗字,給今人的閲讀、整理和研究造成一定困難。其中訛俗字因與他字混同,所以常常被誤認。對於這些訛俗字的考釋,不僅有助於正確解讀石刻文獻,同時也是俗字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選取十八個混俗字試作考釋。
简介:首都圖書館藏《緑棠吟館子弟書選》,是晚清和民國間子弟書愛好者的自抄本,反映了子弟書在民衆中流傳和接受的具體狀况。作爲子弟書愛好者的選集,它保存了子弟書研究的相關資料,體現了民國時期對子弟書這種藝術形式的認識和看法。
简介:《大廣益會玉篇》(即宋本《玉篇》)是北宋陳彭年在原本《玉篇》的基礎上增字重修的.一方面宋本《玉篇》比原本《玉篇》的字数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在釋義上又作了大幅度删減.宋本《玉篇》釋義簡潔明瞭,因此便於流傳查閱;另一方面也由於釋義删減太多,導致釋義有不少不足乃至錯誤.本文試圖分析這些錯誤的類型及其致誤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利用這部辭書.
简介:甲骨刻辭中有一個表示宗廟類建築名稱的字,字形作斗勺内有液體之形,在不同類組卜辭中寫法略有差異,舊多釋爲"裸"。經考察,該字和"裸"字在同一條卜辭和同類組卜辭中均有出現,其用法不同,意義有别,在字形上亦各有其發展脈絡。因此,應該將之與"裸"區别開來。該甲骨文字與春秋、戰國時期一個以"少"或"毛"爲聲符的字,在字形上存在演變關係,當係一字。由此可知這個甲骨文字,其讀音應與"少""毛"相同或相近,結合其在甲骨刻辭中的用法,可將之讀爲"宗廟"之"廟"。
简介:劉正成先生主編《中國書法全集92·篆刻編·先秦璽印》著録的105號印是一紐楚系二合印,現藏上海博物館(見圖一)。孫慰祖先生把印文釋寫爲"州"二字,讀爲"瀘州",認爲是一枚地名官印①。施謝捷先生同意此説②。我們也認爲該印是一紐官印,但認爲印文不是二字,而只有一个字,应释为"虑"。
简介:本文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辨释见於《佛祖统纪》之《夷坚志》明教纪事,认为该纪事虽不见今本《夷坚志》,但大体应出自《夷坚志》作者洪迈之手笔;并就该纪事中有关明教的称谓,教主之名讳,信徒之服色,该教对道教之依托,教徒的习俗等,一一加以辨释,甄别其真伪,界定其与实际的距离。
简介:《群音類選》,明胡文焕編,今已無完帙,僅南京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各存一部殘篇。南圖本存43册(39卷),首圖本存16册(17卷),兩部書的前5卷都佚失,不詳有無序、跋、題詞、凡例、總目。1980年中華書局將南圖本和首圖本合併拼接影印出版,對舛誤之處多有補正,遂便於學者利用。《群音類選》原爲《格致叢書》之一種。《格致叢書》所彙刻其他各書序文所題時間,俱在萬曆二十一年至萬曆二十四年(1593~1596)之間,故
简介:秦安迦葉寺石窟作爲麥積山石窟的衍生物,是秦州乃至隴右境内較早的南北朝佛教石窟之一。同時,迦葉寺石窟遺址現存歷代墨書、石刻題記共計十餘方,内容涵蓋廣泛,書法五體兼備;其中墨書題記諳于魏晉風流,石刻題記則多取典範楷則。迦葉寺石窟題記對于研究秦州甚至隴右的政治改革、宗教發展、文化流變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考古和文化藝術價值。同時,對于考證中國古代書法書體流變和隴右古代書法藝術的發展,開拓了全新的研究視閾。
唐男卣銘文考釋
李東陽佚詩文考釋
甲骨文奥字与拶字的釋读
釋豐卦
釋豐卦3
釋豐卦2
《劉顥墓志》考釋
釋甲骨文中的“焦”
由“质疑”到“釋疑”的教学尝试
戲曲語辭考釋二則
釋楚簡中的“卂”和“迅缶”
六朝石刻訛混俗字例釋
《緑棠吟館子弟書選》考釋
宋本《玉篇》釋義失誤舉隅
試釋甲骨文中讀爲“廟”的“勺”字
上海博物館藏楚二合“虞”官印考釋
《夷堅志》明教紀事史料價值辨釋
《群音類選》所選明傳奇逸劇考釋
秦安迦葉寺石窟遺址歷代題記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