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民在大陆的统治维持了23年的时间即告覆亡,其中原因很多,既有政治、军事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对于国民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与国民覆亡的关系,学术界的认识还很不一致,就此专文加以探讨,当有助于此问题讨论的深化.

  • 标签: 国民党政权 经济政策因素 中国 土地政策 统治基础 金圆券币制改革
  • 简介:中央银行抛售黄金的内幕1946年3月中央银行向上海市商抛售黄金,抛售的办法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明配,每天上午10时由央行业务局根据当日上海黄金市场的金价规定牌价,由上海市金号、银楼两公会会员提出当日申请购进的黄金数量,交由公会负责人报请央行业务局配给,上午由央行将黄金配下,下午金市收盘时,配售户将配给黄金的价款缴库.第二种是暗售,由央行业务局于当日明配后,根据市场情形,随时以波动的最高黑市价(因为当时明配的黄金数量总是供不应求,所以市面交易的金价往往高出牌价),由央行暗地将金条交由委托的几家金号、银楼向市面抛售,央行不直接露面,其目的原来是想平抑过于波动的黑市,但实际上只是追逐黑市而已.

  • 标签: 上海黄金 国民党政权 导致国民党
  • 简介:日本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成了战后中国国民府一项重要外交活动.国民府对日索赔前后经历了十余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索赔阶段国民府对日索赔的准备工作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开始了.为了清算日军侵华战争罪行,以待战后向日本索赔,1939年7月,国民府行政院制定了《抗战损失调查办法》及《调查须知》,并通令各机关及地方各级政府着手调查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损害.1943年开罗会议后,对日作战各盟国都将战后对日索赔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国民府成立了行政院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加紧系统调查工作.1944年3月19日,参事室外交组代表黄正铭等人参照苏联对德索赔办法,草拟了《战后对日媾和条件纲

  • 标签: 国民党政府 对日索赔 日本 旧金山和约 赔偿问题 损失调查
  • 简介:1950——1952年国民在台湾的党改造运动中,将原来的“革命政党”定位改为“革命民主政党”,即兼具有“革命”与“民主”两种特质的党。一再强调要“以革命组织与革命精神保障民主制度”。这种“革命”已不同于孙中山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而是以“动员戡乱”、“反共抗俄”唤起党员,增强凝聚力,建立一元化的领导权威。

  • 标签: 国民党 党政关系调整 中国 台湾省 政治纲领 权力机构
  • 简介:<正>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件,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同时,民族资本经济在“九·一八”后也开始陷入困境,“商业一落千丈,工厂停闭叠起,金融枯竭”。民族和经济的双重危机,击破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国民统治下“期政治之稳固,藉谋经济发展”的幻想,迫使他们对国民建立五年来的历史进行回顾,结论是“五年来兵祸不能息,匪患不能止,天灾不能防,甚至党国自身,亦复不能保持完整”,“国是日非,民生愈困”,“国民的统治,已经到了日暮途穷,非变

  • 标签: 民族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国民党政权 国民党政府 宪政 领袖人物
  • 简介:对于国民府1935年法币政策,评价历来褒贬不一,全盘肯定,全盘否定,模棱两可者均有。本文试从新的角度做些探讨,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 标签: 国民党政府 法币政策 全盘否定
  • 简介:国民府于1946年夏应美国邀请派兵一个师参加占领日本,曾经喧嚷一时,但有头无尾,结果以未出兵而告终.笔者当时担任这个所谓"占领日本军"第六十七师政治部中校秘书,曾亲历其事,现将经过概述如下.

  • 标签: 军内幕 占领日本 国民党政府派遣
  • 简介:1949年,解放大军南下,蒋介石集团从南京迁往广州。4月,解放南京,国民府濒于彻底垮台的局面,金圆券已失去其作为通货的一切职能。国民尚图负隅顽抗,欺骗人民。再一次玩弄币制改革的花招,计划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发行银元及银元兑换券,重新采取银元本位制。这次币制改革,传说早在1948年徐堪第一次任财政部长时,美国众议员周以德秘密来

  • 标签: 银元券 解放南京 中央银行 周以德 蒋介石集团 分币
  • 简介:<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府曾获得了许多国家的大量借款。但是,到底获得多少,说法不一,如:陈炳章说:有12项,共计:美金870000000元,英金59739000镑。①张肖梅、张一凡统计,共23次,计有:美金995000000元;英金69547000镑;法金1030000000法朗;国币120000000元。②周伯棣说,举借外债29次,总计:英金150000000镑;美金1047800000元;法金1030000000法朗,国币120000000元。③如此等等,莫衷一是。

  • 标签: 国民党政府 举借外债 借款条件 中国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 英国
  • 简介:在训政前期,国民用党法规定中国是一党制度。所以,这个时期的治国方式是名副其实的直接党治。从形式上看,党和国分别有一套组织系统,它们通过中政会来联系和沟通。从实际运作来看,由于党与国舍为一体,党政之间还有其他的附属联系管道。它们是中执会、中常会和中监会。

  • 标签: 训政 中国国民党 中政会
  • 简介:抗战前期国民府对日只应战,不宣战的策略是有其复杂的历史因素的。客观上是由中日实力对比悬殊造成的,主观上则是由于蒋介石集团的″攘外必先安内″策略及其争取西方外援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一策略奠定了抗战前期国民府对日方针的思想基础,从而对中国前期的抗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 标签: 抗战前期 国民党 对日策略 影响
  • 简介:国民在台湾已把自己从一个威权主义的党转变为一个竞争型的民主政党,台湾的民主化也反过来进一步促成国民的党内民主和新派别的产生,本文正是要研究国民在台湾如何从一个极权的政党转变为竞争型的政党

  • 标签: 国民党转变
  • 简介:<正>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抗战时期国民府执行的统制经济政策多持否定态度。近年来很多同志开始探讨该项政策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如何全面地进行评价,笔者发表管见于下。一、关于统制经济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采取何种经济政策,这是关系到民族抗战能否坚持下去和赢得胜利的大问题。战争,尤其是大规模战争

  • 标签: 统制经济 国民党政府 抗战时期 合理性 经济政策 抗日战争
  • 简介:<正>抗日战争初期(1937.7~1938.10),国民府在日军的大举进攻面前奉行了一种所谓“不屈服不扩大”方针。其具体表现就是一面在军事上顽强抵抗,一面又在外交上努力谋和。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前辈和同行。一芦沟桥事变的爆发,使国民府面临痛苦的抉择:抗战抑或妥协。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府已经意识到了严重性质,决定选择前者,即不再屈服,准备抗战。但同时又

  • 标签: 国民党政府 蒋介石 日本政府 抗战初期 述评 中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