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加速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34例AMI患者,采用静脉滴注r-SK,30分钟滴注150万单位,用r-SK前不使用激素.结果:梗塞相关血管再通率为73.53%(25/34),5周病死率为5.88%(2/34);过敏反应为8.82%(3/34),低血压发生率为2.94%(1/34),未出现严重出血及并发症.结论:国产r-SK加速溶栓法治疗AMI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组链激酶 血栓溶解疗法 心肌梗死
  • 简介:目前临床资料已证实[1,2],作为实现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早期再灌注主要手段的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病人病死率并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自从我国开始用溶栓疗法治疗心肌梗死以来,已经对尿激酶链激酶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疗效进行了深入探讨,使心肌梗死病人病死率明显下降.本院心血管内科在1998年9月至2002年8月间应用基因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3例,现就其临床溶栓效果作一报道.

  • 标签: 心肌梗死 重组链激酶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联合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n=70)和对照组(予以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n=70),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94.29%及血管再通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心绞痛并发率1.43%及心力衰竭并发率1.43%明显低于对照组10%和11.43%,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种族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重组链激酶溶栓
  • 简介:链激酶为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可与人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结合形成激活复合物,此复合物能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可以溶解纤维蛋白凝块的纤维蛋白溶酶。口服无效。静脉注射后,半衰期18~83分种。目前常用的链激酶有两种:一种为β溶血链球菌培养产生的链激酶,另一种为由DNA重组技术制得的重组链激酶。1临床资料1993年5月至1994年10月符合AMI溶栓治疗适应症及(?)溶栓禁忌症的29例住院病人,其中男22例,女7例。梗塞部位:前壁(包括前壁,前间壁或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重组链激酶 纤维蛋白溶酶原 市立医院 青岛市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再灌注治疗的最桂策略。方法选择年龄≤65岁,适合静脉溶栓且无禁忌的AMI患者304例,分为两组。Ⅰ组143例,男109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61±4.23岁,溶栓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量依TIMI分级,并与临床判定IRA再通率比较分析。Ⅱ组溶栓后未行CAG,共161例,男124例,女37例,平均年龄59.80±5.24岁。两组临床一般情况无显著并差异(P>0.05)。全部病例均在发病后8h内用链激酶静脉溶栓,并用肝素和阿斯匹林治疗。结果Ⅰ组IRA再通率为65.73%,Ⅱ组为69.57%,与文献相符。30天病死率较低,Ⅰ组为4.20%,Ⅱ组为4.35%。再通率和病死率均无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CAG显示TIMI血流2级和3级者为60.84%,这些患者从溶栓中获益。无创性再灌注指标判定IRA开通的94例中有8例CAG显示血管再次闭塞,再闭塞率为8.51%;而未开通的49例中有48例梗死区仍无血流灌注,说明无创性再灌注指标可以真实地反映IRA是否开通。总低血压(8.55%)及泵衰(7.23%)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经处理均未影响溶栓治疗。未发生过敏反应和严重出血病例。结论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但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介入治疗。为使更多患者受益,在条件许可时应首选介入治疗。对溶栓失败或再次发生心肌缺血表现者,应立即实施挽救性介入治疗,以实现心肌再灌注与治疗基础性血管狭窄。

  • 标签: 心肌梗死 治疗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重组链激酶联合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样本源自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10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组方案为病历号抽签分组模式,均分为研究组(n=51)、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为尿激酶治疗,研究组患者为重组链激酶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比分析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患肢与健肢周径差,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重组链激酶联合尿激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链激酶 尿激酶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最近,土耳其学者Sezer等对PCI术后是否应该在冠脉应用低剂量链激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研究显示,PCI术后应用小剂量链激酶可以改善心肌灌注,但对于长期的左室大小及心功能变化无作用。

  • 标签: PCI术后 链激酶 小剂量 冠脉内 心功能变化 心肌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母胚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究MELK与肺腺癌的临床预后关系。探讨MELK作为肺腺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MELK在肺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间的关系。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ELK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ELK的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总生存率(P=0.009)与无病生存率(P=0.039)显著相关。免疫组化结果表明,MELK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ELK在肺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5)和肿瘤分期(P=0.006)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吸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MELK呈显著高表达并提示不良预后,且其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肿瘤大小和肿瘤分期有关。MELK有望作为肺腺癌潜在的预后预测因子与治疗靶点。

  • 标签: 肺腺癌 母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 预后 临床特征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与尿激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LEDVT)病人6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尿激酶疗法组、重组人尿激酶原疗法组,各组纳入30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重组人尿激酶原疗法组再通畅概率高于尿激酶疗法组,P<0.05。结论:运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LEDVT的效果高于尿激酶,更推荐运用在疾病治疗中。

  • 标签: 重组人尿激酶原 尿激酶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 100 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将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 [1]。对照组采取 人尿激酶溶栓 方法,观察组采取重组 尿激酶原溶栓 的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冠脉再通率和完全流通率以及轻度出血总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再次流通率和血管完全流通率都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轻度出血总发生率 14.0% 比对照组 36.0% 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明显,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且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到现在为止,是我国大部分医院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HTSS〗评价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商品名瑞通立)与国产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二者的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早期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对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等方面所展现的应用价值与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于2022年11月-2023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整合分析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经对比实验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研究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呈现(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血清炎症、心肌损伤的改善上、出血并发症的降低上、再通率及溶栓回落和胸痛缓解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 重组人尿激酶原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联合低分子肝素与联合普通肝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共4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瑞通立+普通肝素和瑞通立+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每组分别21例,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溶栓后2小时瑞通立+低分子肝素组再通19例,再通率为90.47%;瑞通立+普通肝素再通18例,再通率为85.71%(p>0.05)。瑞通立+低分子肝素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梗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尿激酶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0%(24/30),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为60%(18/30),实验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的BI分值为(39.2±2.3)分,对照组为(37.2±1.4)分;治疗后,实验组的BI分值为(80.2±9.4)分,对照组为(67.5±6.7)分,实验组的BI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急性心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以下简称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行溶栓治疗者,随机分成治疗A组和治疗B组,分别采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治疗,溶栓前后处理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溶栓再通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A组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治疗B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替普酶的溶栓效果优于尿激酶,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在溶栓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瑞替普酶 尿激酶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4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和B组,每组60例.A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B组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比较A、B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完全再通率(76.7%)和再通率(86.7%)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完全再通率(46.7%)和再通率(63.3%),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16例,心绞痛26例,心力衰竭6例,再次心肌梗死2例;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以及再次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8例,心力衰竭2例,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低于A组(41.7%),比较差异明显.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5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6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33例。给予参照组患者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早期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完成后,研究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对于治疗有效率,研究组明显更高,形成了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P>0.05。结论:早期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重组人尿激酶原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录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7例对照组、37例实验组,分别开展常规溶栓治疗、常规溶栓治疗+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溶栓再通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易出现并发症,组间差异显示为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