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以本院2015年9月——2016年2月的门诊药师日常审核记录最为研究案例,通过对门诊处方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探究药师在处方审核中的作用;结果对总计46000份门诊处方进行的审核与干预记录中,不合格处方数量为410张,在样本处方数量中占比0.9%,在所有不合格处方中,处方前记不规范造成的错误数量占比54.2%,处方正文不合格造成的厨房错误占比43.2%,处方后记不规范造成的错误数量占比2.1%,其他因素导致的处方错误数量占比0.5%;结论门诊处方中的不合格问题较为严重,药师对于门诊处方的审核与干预作用十分显著,应该加大对相关处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通过加强处方的监督和检查,充分的发挥药师的职能作用,切实的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前体检不合格发生的基本原因,采取合理措施提升用血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采血站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统计的2000例无偿献血者所有资料,分析不合格发生率以及发生原因。结果对本次研究的2000例无偿献血者中体检不合格总发生率为17.45%,首次检查不合格发生率91.97%,多次献血不合格发生率8.03%。经研究显示血压、饮食、体重、睡眠、年龄以及既往史等是引发无偿献血者体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中血压、饮食与体重、睡眠、年龄、既往史、心肺、接种史进行对比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显示对比意义。结论采血站不但需要提升教育广大人们群众献血基本知识的力度,也需要医护人员提升自身水平,确保用血安全性以及无偿献血者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的原因和对策。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门诊西药房的6000张处方进行分析,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对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不合格现象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分析研究结果发现,6000张处方中共有不合理处方89张,占所有处方总数的1.48%。其中主要原因包括选药不合理、用法与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等。临床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药师对于药房的审查力度。结论门诊西药房不合理处方现象较为常见,医院应当加强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规范医生和药师的行为,提高门诊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出现的原因探讨。方法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各科室住院患者采集血液实施免疫、生化以及血液细胞学检查的血液标本,共523份,全部血液标本均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送检。根据严重的监管制度来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如果所采集的标本不合格,则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忆,将不合格的具体原因标记下来,再根据相关原因找寻解决方法。结果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具体原因,主要分为五大类,即凝固、溶血、量不准、错用抗凝、其他(包含标识不清、需要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混入空气等)。其中凝固有4份,占总不合格标本的11.11%,溶血有11份,占总不合格标本的30.56%,量不准出现了12份,占总不合格标本的33.33%,错用抗凝有3份,占总不合格标本的8.33%,其它原因为6份,占总不合格标本的16.67%。结论对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血液票务的采集规范进行,注意标本的采集、处理以及送检等各个环节的实施,以此来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诊断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检验科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检验的28520份血液标本,对不合格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28520份血液标本,退回的不合格标本共255例,不合格率为0.89%;不合格原因中,标本溶血比例最高,达到了34.51%,其次为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标准,比例分别为21.96%、13.73%、13.73%。结论我院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偏高,应加强对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标本运送过程的监督,强化基本的护理技能训练等措施,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根据原因对应提出改进措施,加强输血科不合格标本的质量以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的血液标本2372份,按照标本类型将其分为交叉配血标本和不规则抗体标本,交叉配血标本一共1988份,男1021份,女967份;选取从2015年5月9日到2016年6月30日不规则抗体标本,共计384份,男170份,女214份;对这些血液标进行回顾式的分析,分析其原因和不合格率。结果2372份血液标本中50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04%,其中不合格的标本分别为凝血标本、黄疸标本、溶血标本、标本比例不对标本、标本的量少标本、脂血标本等。结论对产生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相应措施可以减少不合格标本,为输血科交叉配血和实验提供准确可信的标本。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需要检验的3200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统计320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结果320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423(13.22%)份血液检验标本为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423份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中,因凝血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186(43.97%)份,因溶血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129(30.50%)份,因容器不当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28(6.62%)份,因样本量不足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37(8.75%)份,因其他原因出现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43(10.17%)份。结论医院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过程中,应当加强血液标本检验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从而降低血液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的现象。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因素,制定改进策略。方法: 2016 年,检验科共开展血液标本临床检验 110201 例次,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将其中出现检验不合格进行重复采样检验的对象纳入不合格组,随机选择检验合格的样本 1000 例纳入合格组,进行因素分析。检验科 5 名检验人员、 10 名临床护士,进行小组会议,共同讨论血液检验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权重讨论,进行真因性验证。结果:出现检验不合格导致重复采样检验 103 0 例次( 0.93% ),其中 940 例次 明确原因 。不合格组留置针采血、真空采血、临时检验、送检时间 ≥ 2h 、 日间、 ICU 、指尖血、诊断性检验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采血前准备不足、采血送检时间要求紧迫、采样后等待时间过长、预处理错误、采样的部位选择不当、采血止血带压迫时间过长、按压力度过大、采样后保存温度问题、抗凝不充分、实验室仪器设备误差控制不到位、实验室内样本预处理不规范,成为真因。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因素较多,加强采样的质量管理、实验室操作规范管理、仪器设备的质控是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并得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 本文以应用护理对策为间隔标准,分别从应用护理干预对策前的 2014 年 1 月 -2015 年 4 月、应用护理干预对策后的 2015 年 6 月 -2016 年 9 月我院检验科收入的检验标本中各随机抽取 60 份标本作为研究样本。观察两组样本的不合格率差异及不合格样本的原因。 结果: 干预组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检验标本,两组标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引发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常见原因为样本凝固、样本量错误、样本溶血。 结论: 护理干预对策用于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的控制,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本院急诊标本数据调查研究,分析导致急诊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科室于2015年7月-2016年12月之间的2784例血液标本为对照组,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之间收集2988例血液标本为干预组,对照组的标本为未进行干预管理前采集的标本,干预组标本则是在干预管理后完全按照标准程序,且送检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影响结果的因素,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血凝功能、生化以及其他项目,最后对检验出存在不合格因子的血液标本进行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究分析不合格原因以及预防干预的具体措施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不合格率达到了8.261%,而干预组不合格率仅为1.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标本的试管出现错误、标本溶血、检验人员查对不严、检验技术不到位出现检验错误、送检不及时标本发生变性、试管放置时间过久、患者自身原因如采集前食用油腻食物以及院内检验的管理不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