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二帖内酯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5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仅予以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27例,加用银杏二帖内酯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分析,并记录治疗前后致残指数(mRS)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中,2周后评估痊愈8例、明显进步10例、进步6例,其临床有效率为92.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58%,X2分别为5.420,P<0.05。治疗前,两组治疗前mR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为(2.19±0.7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1.12)分,t为5.131,P<0.05。结论:银杏二帖内酯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疗效肯定,致残指数更低,短期及远期预后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对银杏内酯注射液血管刺激性进行研究。方法:考查不同固定剂、不同浓度供试液、不同稀释剂对银杏内酯注射液血管刺激性作用的影响;考察停止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14d后血管刺激恢复情况。结果:FAA固定液对血管刺激性的判断有一定影响;使用10%福尔马林溶液或10%福尔马林生理盐水溶液作为固定剂较好;银杏内酯注射液稀释成1.0mg·mL-1浓度对兔血管有刺激作用,0.5、0.2mg·mL-1浓度对血管未见刺激作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两种稀释剂配制药物对血管刺激性无影响;停药14d后血管刺激作用能部分恢复。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现行标准中的“刺激性试验”检查应当修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统计功能及Excel筛选的方法对2016年以来铜陵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银杏内酯注射液ADR/ADE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生ADR/ADE的男女比例为11.17,无显著性差异,65岁以上年龄患者发生率占47.93%;82.22%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60min内;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报道最多。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所致的ADR/ADE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器官,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注意ADR/ADE监测,警惕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保证合理用药。
简介: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银杏内酯ABC以及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EGb761)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超微结构及PF-4和β-TG含量的影响比较。方法将日本大耳兔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EGb761(1.02mL/kg)组、银杏内酯ABC(5.13mg/kg)组、银杏内酯注射液(1.02mL/kg,以萜内酯计5.1mg/kg)组、白果内酯(5.13mg/kg)组,分别iv相应药物1周。给药结束后,家兔心脏取血,观察PAF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率;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试剂盒法观察PAF诱导下血清中血小板因子-4(PF-4)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Gb761组、银杏内酯ABC组、银杏内酯注射液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0.01),白果内酯组无显著变化;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银杏内酯注射液(43.76%)〉银杏内酯ABC(35.3%)〉EGb761(26.52%)〉白果内酯(5.48%)。与对照组比较,EGb761、银杏内酯ABC、银杏内酯注射液均能减少聚集型血小板数量,使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与对照组比较,银杏内酯注射液和银杏内酯ABC均使PF-4和β-TG表达显著降低(P〈0.01),EGb761仅显著降低β-TG表达(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通过PAF途径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作用强于银杏内酯ABC,可能是白果内酯发挥了协同增效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9年 12月 -2020年 3月所收治的 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生活能力、精神状态以及临床治疗疗效。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精神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评分指标,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4.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的 78.9%,数据差异具用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普及。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治疗时间窗及相关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tMCAO)模型,缺血1h后ip不同剂量的DGMI(1.25、2.50、5.00、10.00mg/kg),缺血1.5h后血流复灌,再灌注24和72h评价大鼠神经运动功能,72h时测定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以及氧化应激和IL-1β水平;选取DGMI有效剂量5.0mg/kg,分别于再灌注前0.5h、再灌后1、2、3和6h时给药,3d后取材研究药物治疗时间窗。结果2.5、5.0mg/kg剂量的DGMI改善大鼠再灌注24h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增强缺血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减弱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降低丙二醛(MDA)、IL-1β水平。DGMI5.0mg/kg在tMCAO大鼠再灌注3h内给药均改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结论DGMI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治疗时间窗少于缺血再灌注后6h,其机制与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与血栓通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成银杏二萜内酯组(n=25)与血栓通组(n=25),银杏二萜内酯组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血栓通组运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且银杏二萜内酯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血栓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二萜内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血栓通组80%(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患者疗效更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ADL评分更佳(P
简介:目的研究多中心常规方法加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经济性、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试验方法,收集各中心2013年8月—2014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银杏内酯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组354例,对照组180例;在出院后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获取药效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生活自理患者比例、痊愈率、复发率、全因死亡率;经济学指标:患者工作恢复率、成本效果比(CER);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程度,评估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远期获益差异。结果出院后3、6、12个月,治疗组的ADL评分、痊愈率、自理率、工作恢复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6、12个月,治疗组的CER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远期评估发现,经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患者较未接受其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佳,CER更优,证明了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性及经济性。
简介:目的研究多中心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重症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经济性、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了2013年8月—2013年12月各中心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19例,以银杏内酯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共78例;对照组4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药物。在出院后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获取药效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生活自理患者比例、痊愈率、复发率、全因死亡率;经济学指标:成本效果比(CER);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远期获益差异。结果出院后3、6、12个月,治疗组ADL评分、痊愈率和自理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3、6、12个月,治疗组的CER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远期评估发现,经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患者较未接受其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佳,CER更优,证明了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重症脑卒中的有效性及经济性。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细胞因子影响。方法:选自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1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 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 CSS评分、 MMSE评分、血脂和细胞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0.24%)高于对照组( 70.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 CSS评分、 LDL-C、 TG、 TC、 TNF-α、 MMP-9、 IL-6水平降低,而 MMSE评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 CSS评分、 LDL-C、 TG、 TC、 TNF-α、 MMP-9、 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而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血脂和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关键词:银杏内酯注射液;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血脂;细胞因子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ginkgolide injection on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effect on blood lipid and cytokines.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8 to November 2019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inkgolide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was 14 day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CSS score, MMSE score, blood lipid, cytokine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0.24%)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0.7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SS score, LDL-C, TG, TC, TNF - α, MMP-9, IL-6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while the MMSE score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SS score, LDL-C, TG, TC, TNF - α, MMP-9, IL-6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MSE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ginkgolide injec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and it can improve blood lipid and cytokin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10mL/次,生理盐水250mL稀释,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14d。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出血转化情况,比较治疗7、14、90d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mRS和ADL评分。结果对照和治疗组未出现药物过敏及肝、肾功能恶化等不良反应,影像学观察未见出血扩大,脑水肿明显减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7d后各项评分指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治疗14、90d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提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不会增加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出血扩大,且能减轻脑水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出血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在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治疗特点。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36例进行非对照、开放式、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基础治疗上使用银杏内酯注射液10mL/次,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尿酸血症4种危险因素在神经功能、病残程度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银杏内酯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P〈0.01),减轻病残程度(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65.72%;其中不合并4种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9%;合并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74%、75.00%、70.05%,与不合并危险因素组临床有效率基本一致;合并高血压、3种疾病和4种疾病的临床疗效相对较差,有效率分别是63.36%、42.86%和59.42%,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疗效,其在控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上具有良好的治疗特点。
简介:目的系统性评价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和TheCochraneLibrary,检索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纳入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对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临床研究13项,涉及患者13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4,95%CI(1.03,1.25),Z=2.59,P=0.009];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当[RR=1.13,95%CI(0.95,1.33),Z=1.36,P=0.17];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7,95%CI(1.08,1.27),Z=3.69,P=0.0002];银杏内酯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43,95%CI(-4.32,3.46),Z=0.22,P=0.83];银杏内酯B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87,95%CI(-2.64,0.91),Z=0.96,P=0.34];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MD=-1.62,95%CI(-2.63,-0.60),Z=3.13,P=0.002];纳入研究均未报道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但缺乏临床意义证据。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细胞因子影响。方法:选自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CSS评分、MMSE评分、血脂和细胞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70.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SS评分、LDL-C、TG、TC、TNF-α、MMP-9、IL-6水平降低,而MMSE评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LDL-C、TG、TC、TNF-α、MMP-9、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血脂和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