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电刺激(SCS)治疗会阴痛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采用SCS治疗的会阴痛患者9例,患者表现为肛周会阴区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病史>1年,既往治疗效果不佳。一期测试采用胸腰段椎板间隙入路,脊髓硬膜外置入SCS电极,然后进行体外程控测试;一期测试有效的患者二期手术置入脉冲发生器(IPG),置入IPG患者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以VAS改善率评估手术前后疼痛改善程度,分析SCS治疗慢性会阴痛的长期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9例会阴痛患者中,会阴区域手术后5例,腰椎骨折后2例,无明确病因2例。SCS一期测试有效后植入IPG长期治疗患者7例,测试有效率77.8%(7/9例)。7例SCS长期治疗患者中,VAS评分术后1年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比(8.6±1.0)分,t=12.051,P<0.001],VAS评分整体改善率75.9%。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脉冲发生器植入部位积液感染,未见电极及延长线折断、脊髓硬膜外血肿、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慢性会阴痛SCS测试治疗有效率高,SCS永久植入后疼痛缓解长期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简介: [摘要 ]目的:对牙周维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长期疗效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8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42例患者未接受牙周维护治疗,观察组 42例患者行牙周维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 BI)、缺失牙数、牙周叩诊深度( PD)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牙齿流失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牙周附着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BI位点比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牙槽骨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开展牙周维护治疗有利于降低牙缺失数,保证常规治疗的稳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骶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具有挑战性,肿瘤彻底切除与功能保留间存在矛盾,导致该部位手术难度加大,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很高。本文报告1例以平阳霉素辅助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为主,综合治疗成功的巨大骶骨巨细胞瘤,追踪时间10年余。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流手术治疗肺癌软脑脊膜癌病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20年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实施分流手术的13例肺癌软脑脊膜癌病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分流手术后效果、分流手术并发症、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50.8岁(34~64岁)。所有患者术前腰椎穿刺测压>250 mmH2O且均存在颅高压相关的头痛,实施分流手术后所有患者头痛迅速明显缓解,其中3例住院期间腰椎穿刺测压证实颅内压下降至100 mmH2O以下。随访1~15个月,9例死亡,4例存活;期间1例发生腹腔积液,1例发生心房端堵管。结论肺癌软脑脊膜癌病患者的颅高压症状可以通过分流手术长期有效缓解,且其脑脊液性状可能并不增加分流管功能障碍的发生概率。该类患者预后不良,其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扩张治疗当中,长期应用低剂量罗红霉素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7~2019.12期间收治的5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长期采用低剂量左氟沙星、研究组长期采用低剂量罗红霉素,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痰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支气管扩张治疗中,长期使用低剂量的罗红霉素,对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减少痰量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10月间,共计 92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桉拧蒎肠溶软胶囊进行治疗的 46例设为参照组,再将接受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的 46例设为实验组,对比分析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各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 p<0.05);从治疗有效率上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 p<0.05)。结论 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长期低剂量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可预防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气道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具有难以治愈、病程长等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0报告倡导慢阻肺需要进行长期疾病管理,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从药物干预、吸入装置以及非药物干预等3个方面,对如何实现慢阻肺的长期疾病管理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随访评估耳闷患者咽鼓管球囊扩张的中长期疗效,并探讨不同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因耳闷塞感、耳鸣及听物矇眬感等咽鼓管功能不良症状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且术前行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the 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评估的患者,共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20~62岁。术后追踪随访12~30个月并再次行ETDQ-7评估。利用SPSS 17.0软件分析ETDQ-7的总体评分及各个单项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并观察术后恢复时间与评分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结果患者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后中长期ETDQ-7总体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27.0±7.9)分,术后(14.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闷塞感"、"耳内堵塞感或如同置身水下感觉,压迫感"、"感冒或鼻窦炎时出现耳部不适症状"、"耳内有嗡鸣声"以及"听声闷胀或含糊不清,有朦胧感"5项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评估时间与ETDQ-7评分之间无线性相关(Spearman检验,ρ=-0.264,P=0.167)。结论以耳闷症状为主诉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后中长期随访主观症状有明显改善,其改善程度与术后时间无线性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长期疗效。 方法:选择 201 7 年 7 月到 2019 年 9 月在 本院 治疗的 94 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患者 。 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观察组 患者 47 例运用伽玛刀治疗,对照组 患者 47 例运用 显微手术治疗 ,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 结果:两组治疗 1 年 进行随访 后,观察组 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 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患者 运用伽玛刀治疗, 有助于改善长期治疗效果,降低出血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患者生命安全得以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天疱疮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及对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2月至2017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使用RTX(375 mg/m2体表面积,每周1次,连续使用4周)治疗的天疱疮患者。收集基线及不同随访时间点患者的自身抗体、B细胞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及与疗效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疾病控制、完全缓解和复发情况,对重复测量的免疫指标(自身抗体、B细胞)计算中位数M和P25、P75,绘制随访时间-免疫指标中位水平曲线。结果共纳入53例汉族天疱疮患者,包括40例寻常型天疱疮和13例落叶型天疱疮,男女比例为0.96∶1,中位年龄37.4岁,基线时中位病程为1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P25,P75)为37.5(25.0,54.7)个月。疾病控制48例(90.6%),疾病控制时间为1.7(1.1,3.2)个月。完全缓解38例(71.7%),完全缓解时间13.1(9.6,27.5)个月。随访期间完全缓解的38例中复发12例(31.6%),复发时间为12.4(4.8,19.8)个月。随访时间-免疫指标中位水平曲线显示,皮疹缓解时抗Dsg1和Dsg3自身抗体水平下降;皮疹复发时,自身抗体水平上升。最常见的重度不良反应为肺部感染,死亡率为3.8%(2/53)。结论使用RTX治疗天疱疮患者的长期疗效显著,最需关注的不良反应为肺部感染,自身抗体水平可作为RTX治疗天疱疮的疗效观察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黄丸外敷神阙穴治疗骨折长期卧床病人便秘的疗效。方法:选用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骨折长期卧床便秘病人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大黄组,各46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大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大黄丸外敷神阙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大黄组上述指标评分低于常规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大黄丸外敷神阙穴对于骨折长期卧床导致便秘的病人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颈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颈椎病的长期(≥10年)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探讨ACDR是否降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ACDR(27例)与ACDF(33例)手术治疗且完整随访至少10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临床疗效评估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Odom标准;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颈椎整体活动度(ROM)、手术节段ROM、异位骨化(HO)以及ASD。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长期临床效果。结果ACDR与ACDF两组患者各随访节点的VAS、NDI以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DR组24例(88.9%)和ACDF组28例(84.8%)患者Odom标准获得优或良的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CDR组患者颈椎整体ROM为43.2°±8.8°,较术前(45.7°±10.4°)略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4,P=0.345);手术节段ROM为5.9°±3.6°,较术前(8.8°±3.4°)明显减少(t=3.043,P<0.01);但ACDF组患者颈椎整体ROM为36.4°±8.4°,较术前(43.9°±11.1°)明显减小(t=3.095,P<0.01);而两组患者术前颈椎整体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3,P=0.523),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4,P<0.01)。末次随访时,ACDR组患者HO的发生率为92.6%,高等级HO的发生率为37.0%;ACDR组ASD的发生率为39.5%,低于ACDF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35)。结论Bryan ACDR术后至少10年以上随访取得了与ACDF一致、满意的临床疗效,并能更好地维持颈椎整体ROM和保留手术节段ROM,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ASD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