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近视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高度近视可能引发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及其衍生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作为高分辨率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在检测近视相关的眼部结构和血管变化中表现卓越。本文详细探讨了OCT和OCTA在角膜、巩膜、视网膜、脉络膜及视盘与视神经等眼部结构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其对非病理性近视眼的监测优势和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这些技术,临床医生可以更早期、准确地识别非病理性近视的发展和相关并发症,为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HPV相关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研究期2023年1月-2024年2月,选取14例非HPV相关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WHO分类标准,将其分为胃型腺癌、非胃型腺癌,对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名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月经量增多、宫腔积液等;大部分患者由于出血相关症状,并进行妇科检查,确诊共病变,宫颈可见结节状肿大,在影像学观察下,可见宫颈管内存在浸润性肿块;胃型腺癌9例,中肾管型腺癌1例,透明细胞型腺癌2例,非特殊类型腺癌2例。结论:非HPV相关型宫颈腺癌的侵袭能力较强,常常于病情晚期被发现。对于非HPV相关型宫颈腺癌,无论是分子遗传特征,病理诊断,还是临床治疗与预后,均需要重视与研究,尤其胃型腺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5月100例疑似子宫肌瘤患者,依据确诊结果分成观察组(50例,子宫肌瘤)与对照组(50例,非子宫肌瘤)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50岁、超重、绝经、城市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50岁,超重、绝经、术前确诊患者及生存环境被确认为独立地对子宫肌瘤患者预后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P<0.05)。结论:总结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对于准确区分和诊断该病,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重庆市血液中心永川分中心近4年血液报废情况,探讨减少血液报废的措施及策略。方法 对本站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2019—2022年本站总报废率为2.23%,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为1.13%,各年份间报废率有差异(p <0.05),非检测不合格是本站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其中采血不足量与乳糜血因素明显高于其他原因(p <0.05),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由高到低依次为:采血不足量>乳糜血>破损与渗漏>外观异常>特殊抗体>凝块>其他;按血液品种报废分类,血浆类报废明显高于其他血液品种(p <0.05),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浆类>全血类>红细胞类>冷沉淀类>血小板类;结论 从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血液储存到运输的各环节都可因非检测因素而造成血液的报废,需加强采供血过程各环节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报废率,使血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重庆市血液中心永川分中心近4年血液报废情况,探讨减少血液报废的措施及策略。方法 对本站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分析血液报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2019-2022年本站总报废率为2.23%,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为1.13%,各年份间报废率有差异(p <0.05),非检测不合格是本站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其中采血不足量与乳糜血因素明显高于其他原因(p <0.05),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由高到低依次为:采血不足量>乳糜血>破损与渗漏>外观异常>特殊抗体>凝块>其他;按血液品种报废分类,血浆类报废明显高于其他血液品种(p <0.05),由高到低依次为:血浆类>全血类>红细胞类>冷沉淀类>血小板类;结论 从血液采集、成分制备、血液储存到运输的各环节都可因非检测因素而造成血液的报废,需加强采供血过程各环节的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报废率,使血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临床病理尸检和法医病理尸检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到2020年期间的121具死亡遗体资料作为对照组,另外选择2021年到2023年期间的118具死亡遗体资料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死亡遗体资料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①观察组的尸检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且观察组的法医病理尸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法医病理尸检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比临床病理尸检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疗纠纷越来越明显,尸检率越来越高,但临床病理尸检率逐渐下降,法医病理事件率逐渐升高,法医病理尸检率更加客观公正,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尸体的情况,可以在医疗纠纷鉴定中,特别是涉及患者死亡的鉴定案件中发挥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PICU非机械通气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50例PICU非机械通气睡眠质量下降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系统化睡眠干预),各2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医疗护理干预行为、噪音、疼痛、侵入性监测等是影响PICU非机械通气患儿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Index Scale,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疗护理干预行为、噪音等是影响PICU非机械通气患儿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临床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科学性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在解析感染性疾病病理机制中的关键作用。病理学主要通过研究疾病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帮助理解感染如何影响机体。而病理生理学则侧重于功能和代谢变化,从生理过程的角度揭示疾病的发展机制。在研究感染性疾病时,两学科常交叉结合,通过分析病原体引起的免疫反应、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以及这些变化导致的临床症状,以揭示疾病的全貌。这种综合理解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