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革”后期,江青指示“要搞西洋音乐史”。“文化组”责成文学艺术研究所的音乐舞蹈研究室来落实这项工作,很快便组建了30多人的“西洋音乐史编写组”,领导一再强调:“这不是纯学术研究,是为阶级斗争,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历时三年多,终于编写出一本“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西洋音乐简史》,它代表了“文革”时期西方音乐研究的典型方法和特点。但是,“编写组”在风雨中艰难地探索、思考,却为西方音乐史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也为“文革”以后的外国音乐研究做了人员和学术方面的准备。
简介:1我忘了自己是什么时候学会吸烟的,真要刨根究底,怕是得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前.我父亲死于1978年春,而我的吸烟又和他不无瓜葛,就是说在他去世的前几年,很可能我已出落成一个小小烟民了.记忆中,父亲右手的中指和食指的关节及关节以下部分熏得焦黄,怎么都洗不掉,这除了可以见出他吸的都是不带过滤嘴的烟,也反映了他吸烟之量大之凶猛.当时没条件照相,倘若留下一些资料,或许我家可以搞个吸烟几十年回顾展.听说我爷爷也吸烟,但只是偶尔吸那么几口,并没有上瘾.我祖爷吸不吸?这个我没有去考证,假如他老人家也有此嗜好,那我们家族的吸烟史可就源远流长了.
简介:<正>我们早已熟悉了24小时现代时间,其实这种计时方式的施行才不过短短一百年。而近代铁路,正是建立现代时间观念的起点。如果哪天你忘带手表,在街上向路人问起现在的时间,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几点几分之类,绝对不会有人回答"日上竿头""掌灯时分""四更天""鸡叫两遍了"这样文艺的答案——除非这位仁兄是从古代穿越来的。我们早已熟悉了人手一只腕表、24小时制的现代时间,而实际上,这样精确统一的计时方式来到我们的生活中才不过短短一百多年。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我们的计时正像开篇所述,诗意而模糊。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第一次让国人认识了"神奇的"钟表,从此"西洋自鸣钟"便在中国上层社会流行开来,但这时的座钟主要作为奢侈品和装饰品出现,下层民众固然还维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然时间,上层士大夫也并没有认真按照自鸣钟的"指示"生活,一切都还是那么缓慢而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