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预后,总结疾病管理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0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癫痫患者中脑卒中后癫痫对象67例,纳入观察组,其他原因导致的癫痫281例,纳入对照组。结果发作时间在1日~2年,2周~12个月占74.6%,卒中后6~12月是癫痫发作的高峰时间段。观察组年龄、BMI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作最长时间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额叶病灶率、全面性发作率、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一线抗癫痫有效率、难治性癫痫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相较于其它类型癫痫病情更轻,但是距离卒中的时间更长,需要重视对卒中对象的随访,首选一线抗癫痫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脂肪肉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9—2019年间我院手术治疗的48例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或Cox模型多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45例获得随访患者中32例出现肿瘤复发(71%),发病年龄是唯一复发相关因素(P < 0.05)。18例患者死亡(40%),中位生存期为8年,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47%。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手术方式与预后相关(P < 0.05),但多因素分析中仅肿瘤位置是独立预后因素(P < 0.05)。在32例复发患者中,中位生存期为6年,术后首次复发的时间和病理类型是预后相关因素(P < 0.05),但多因素分析中仅首次术后复发时间是独立预后因素(P < 0.05)。结论脂肪肉瘤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病理类型并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而肿瘤位置和首次复发时间具有更加重要的预后价值。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1年12月到本院急性中毒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效果。结果:过量饮酒、过量用药55(55.00%),自主接触毒物、存在自杀倾向37(37.00%),误服农药污染蔬菜食品亦或是不洁食物4(4.00%),意外事故4(4.00%);毒物种类:乙醇占比50(50.00%),药物占比24(24.00%),农药中毒12(12.00%),食物中毒占比14(14.00%)。结论:分析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征,按照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教育和治疗,可提升治疗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头的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169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切缘(断端切缘、门静脉沟切缘、后切缘、钩突切缘)、阳性淋巴结数目、区域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术后有关指标与预后相关(P<0.05)。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直接侵犯程度、神经脉管侵犯、病理亚型等对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年龄、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钩突切缘、区域淋巴结清扫数、术前CA19-9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大于74岁、肿瘤最大径大于3 cm、肿瘤低分化、区域淋巴结清扫少于7枚、钩突切缘阳性、术前CA19-9高于1.5×105 U/L是胰头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肿瘤最大径大于3 cm、低分化、淋巴结检出少、钩突切缘阳性和/或术前CA19-9高于1.5×105 U/L是胰头癌不良预后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闭塞的超声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首次发现及外院转诊的胎儿脐动脉闭塞病例共13例,孕妇年龄19~38(28.08±6.25)岁,分析其产前超声特征,随访胎儿结局。结果(1)11例在晚孕期发现,2例在中孕期发现。孕期产检均发现2条脐动脉,后期发现1条脐动脉。(2)5例发现胎儿经线小于孕周,1例胎儿结构异常,1例球拍状胎盘,1例脐带绕颈2周,1例胎儿脐静脉腹内段囊状扩张,1例胎心率减低,其余3例未发现其他异常。(3)6例孕妇选择及时终止妊娠或2 d内行剖宫产手术。(4)11例胎儿存活,2例未存活。结论胎儿脐动脉闭塞具有明显的超声特征,临床仅发现脐动脉闭塞分娩时间要综合早产并发症及胎儿情况而定。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外阴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外阴癌患者,将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为外阴癌的预后影响因素。I、II、III、IV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75%、37.5%、60%(3/5),高、中、低分化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62.9%、33.3%,死亡风险为2.261,说明肿瘤分级每增加一级,死亡风险增加为原来的2.261倍。有淋巴结转移的死亡风险是没有淋巴结转移的3.065倍。结论病理分化程度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为外阴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配合正规的治疗是提高外阴癌生存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急性肾损伤(PPAKI)的临床特征及母婴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产妇资料,记录符合PPAKI定义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统计分析PPAKI的发病情况、病因及母婴结局。结果共有8437例产妇纳入研究,33例患者符合PPAKI诊断,发病率0.39%(33/8437)。69.7%(23/33)的患者需要ICU救治。AKI主要病因包括:HELLP综合征75.8%(25/33),子痫前期72.7%(24/33),产后大出血60.6%(20/33)。54.5%(18/33)的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RRT), RRT和非RRT的肾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78.8%(26/33)的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3.0%(1/33)的患者肾功能部分恢复,6.1%(2/33)的患者出院未再复查,失访率9.1%(3/33),仅3.0%(1/33)的患者透析依赖,无产妇死亡。胎儿早产发生率70.3%(26/37),低体重儿67.6%(25/37),胎儿存活率75.7%(28/37),存活患儿均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结论PPAKI主要病因为HELLP综合征和子痫前期,是否替代治疗对肾脏恢复时间无影响,经积极诊治,母亲和胎儿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8月至2017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初诊为肾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骨转移发生的时间、骨转移部位、骨转移数目、有无合并内脏转移以及病理类型。对患者进行规律随访,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特征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肾癌骨转移患者51例,年龄38~76(58.6±8.2)岁,其中男39例(76.5%),女12例(23.5%),男女患者比例3.25∶1。随访8~109个月,中位随访30个月,随访率90.2%。截至末次随访共31例(60.8%)患者死亡,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25个月。单发骨转移患者26例(51.0%),中位OS为38个月;骨转移灶≥2个的患者25例(49.0%),中位OS为20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仅中轴骨转移患者22例(43.1%),中位OS为30个月;仅四肢骨转移患者19例(37.3%),中位OS为69个月;中轴和四肢骨均转移患者10例(19.6%),中位OS为17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有内脏转移患者15例(29.4%),中位OS为22个月;无内脏转移患者36例(70.6%),中位OS为38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骨转移数目(HR=3.130,95%CI:1.502~6.520,P=0.035)及内脏转移(HR=4.699,95%CI:1.810~9.545,P=0.001)是肾癌骨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单发骨转移、无内脏转移为肾癌骨转移患者预后良好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可行骨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来提高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61例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26例(42.6%),中位诊断年龄为53(28~79)岁。继发病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21.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1.3%)、自身免疫性疾病(14.8%)和血液系统肿瘤(11.5%)。31.1%患者为特发性。常见首诊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热及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显示,中位冷球蛋白水平为215.9(22.0~17 075.8)g/L,54例(88.5%)为IgM单克隆。类风湿因子(RF)升高患者占93.2%,C3下降患者占57.6%,C4下降患者占61.0%。共49例(80.3%)患者接受治疗,总体临床缓解率为75.5%,预计3年总生存率为89.3%。结论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以肝炎病毒感染多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61例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26例(42.6%),中位诊断年龄为53(28~79)岁。继发病因包括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21.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1.3%)、自身免疫性疾病(14.8%)和血液系统肿瘤(11.5%)。31.1%患者为特发性。常见首诊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蛋白尿、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热及关节痛。实验室检查显示,中位冷球蛋白水平为215.9(22.0~17 075.8)g/L,54例(88.5%)为IgM单克隆。类风湿因子(RF)升高患者占93.2%,C3下降患者占57.6%,C4下降患者占61.0%。共49例(80.3%)患者接受治疗,总体临床缓解率为75.5%,预计3年总生存率为89.3%。结论Ⅱ型冷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病因以肝炎病毒感染多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髓系肉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9例髓系肉瘤病例资料,将89例髓系肉瘤患者按疾病分型不同分为原发性髓系肉瘤组(40例)、髓系肉瘤合并髓内疾病组(36例)和白血病髓外复发标志的髓系肉瘤(13例)。统计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类型、合并疾病、有无淋巴特征、疾病缓解状态等临床特征及是否化疗和移植、移植后是否用去甲基化药物(HMA)维持等对1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89例髓系肉瘤中21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二代基因测序,8例进行异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原发性髓系肉瘤、髓系肉瘤并髓内疾病、白血病缓解后以髓系肉瘤复发的1年总体存活率(OS)分别为16.0%、37.5%、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局部治疗(手术切除、鞘内注射、局部放疗)、化疗联合局部治疗、化疗联合allo-HSCT的1年OS分别为:0、28.1%、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疗程治疗后完全缓解和未完全缓解患者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34.9%、10.0%(P=0.008)。50%(4/8)髓系肉瘤受者移植后1年内复发,且生存期短。3例移植后受者应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目前均长期存活。结论化疗联合allo-HSCT是髓系肉瘤的有效治疗手段,移植后应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可能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但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临床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94例老年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入选的94例老年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老年肝硬化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患者临床症状、致病原因、并发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致病原因、并发症情况对比中均存在显著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老年肝硬化相比,老年肝硬化病情复杂,并发症较多,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治疗老年肝硬化中,要注重老年患者营养补充,保持患者机体营养平衡,改善患者脏器功能,积极戒酒、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服用,进一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及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2年间我院57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57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期为8~70个月,平均33.2个月,5年生存率为89.5%,6例因术后复发,肿瘤全身转移而死亡。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与5年生存率之间无显著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的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对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关系的分析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具有价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取回顾行的方式分析40例SAC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ion两步法检测Ki-67,CD117,CK19,p63,SMA,S-100,β-catenin,LEF-1和D2-40的表达;用FISH法检测MYB-NFIB融合基因。 Kaplan-Meier方法用于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用于分析预后因素。结果:在40例SACC病例中,有36例(90%)在SACC显微镜下显示了在肿瘤周围的收缩裂隙。 D2-40显示PRC非脉管肿瘤血栓。在14例SACC病例中,有8例(571%)的MYB-NFIB融合基因呈阳性。对39例SACC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3到114个月。手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78个月。 5年,8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8%,26.4%和0;手术后中位无肿瘤生存时间为51个月,第2、5和8年无肿瘤生存率分别为78.5%,40.8%和0。预后分析显示Ki-67增殖指数> 15%(HR = 3.943,P = 0.037),PRC(HR = 2.469,P = 0.040)和非根治性切除(HR =2526,P = 0.043)是独立的影响变量。结论PRC存在于90%的SACC中,可作为病理诊断参数。 Ki-67增殖指数> 15%,PRC和非根治性切除是SACC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符合多原发结直肠癌诊断的患者42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20%(42/3 49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32例,年龄38~86岁,中位年龄66岁,共发现73处结直肠癌灶,多位于近端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共检出淋巴结527枚,阳性10枚(1.9%),淋巴结阳性患者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37.5%(12/32);27例为双原发癌,3例为三原发癌,2例为五原发癌;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5%和74.38%。异时性多原发癌10例,年龄33~86岁,第一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区域,第二癌多位于升结肠区域;共检出淋巴结276枚,阳性率12.3%(34枚),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66.67%。结论多原发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不少见,其分布有一定规律。临床中应引起重视,提高早期诊断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脑脊液细胞学证实的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改变以及影像表现并进行随访,分析脑膜癌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88例,其中男42例(47.7%)、女46例(52.3%),中位年龄59岁(28~78岁);病理分型为肺癌58例(65.9%),胃癌13例(14.8%),乳腺癌7例(8.0%),黑色素瘤1例,食管癌1例,胆囊癌1例,肾癌1例,双源癌2例,不明来源4例。中位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50分。34例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诊。临床表现中,有73例(83.0%)头痛、63例(71.6%)恶心呕吐、37例(42.0%)精神行为异常、41例(46.6%)癫痫发作,23例(39.0%)颅神经受累,20例(33.9%)脊神经受累。61例(83.6%)的患者影像学呈阳性改变。87例患者完成了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首次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率90.8%,47例(54.7%)患者可见激活单核细胞。中位总生存期13.0(95%CI:2.9~23.1)周,1年生存率19.1%。肺癌、KPS≥50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全脑放疗为利于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脑膜癌病总体预后差,较好的身体状态、TKIs药物治疗、全脑放疗是利于患者预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