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联合检测评价颅内段椎动脉(IVA)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前后及再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经CDFI和TCCS联合检测并行全脑DSA证实的IVA重度狭窄患者102例,比较支架治疗前、术后1周及术后3、6、12个月椎动脉颅内、颅外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IVA搏动指数(PI)及颅外段阻力指数(RI)、管径、频谱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随访12个月时TCCS结果,将患者进一步分为再狭窄组(16例)和无再狭窄组(86例)。结果(1)TCCS检测显示,支架置人术后1周狭窄段的PSV、EDV、PI较术前明显改善,分别为(109±40)比(258±63)cm/s、(47±18)比(132±45)cm/s、0.91±0.15比0.75±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再狭窄组的PSV、EDV在术后3—12个月逐渐升高,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再狭窄组的PSV、EDV在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FI检测显示,术后1周患侧颅外段的PSV、EDV较术前明显改善,分别为(64±15)cm/s比(51±15)cm/s、(24±6)cm/s比(19±7)cm/s(均P〈0.01),RI值和颅外段椎动脉管径逐渐改善,于术后12个月时达到最高[0.61±0.07比0.63±0.12,P=0.038;(3.6±0.4)mm比(3.4±0.5)mm,P=0.009]。结论CDFI与TCCS的联合应用可以客观评价IVA支架置人术前、术后颅外段及颅内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支架置入的有效性和再狭窄的影像学评估提供参考信息。
简介:目的探讨中青年健康男性血压水平与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和正常高值血压水平对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于空军总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中青年男性志愿者182例,年龄23~46岁,平均(28.73±5.47)岁;体质量指数(BMI)19.49~29.22kg/m2,平均(23.52±2.04)kg/m2;右侧臂围23.6~36.2cm,平均(28.8±2.3)cm。采用A-PULSECASPro?无创中心动脉压测量仪检测并记录志愿者的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脉压、脉率和中心动脉收缩压等指标。采用CompanionⅢ经颅多普勒仪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抗指数的指标,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正常高值组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中心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②在中青年健康男性中,颅内血管血流速度与肱动脉收缩压和中心动脉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搏动指数和阻抗指数与肱动脉收缩压和中心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③在中青年健康男性中,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压水平在140mmHg以下无任何其他伴随疾病的中青年人,血压与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参数间无显著直线相关关系;与正常血压相比正常高值血压并没有引起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
简介: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偏头痛患者是否存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方法运用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TCD)仪检查了偏头痛患者528例,健康对照组19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TI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检测。结果发现偏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与健康对照者的TCD检测异常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先兆偏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18.6%)比无先兆偏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8.2%)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偏头痛合并紧张性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53.2%)比单纯性偏头痛组的TCD检测异常率(12.6%)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P〈0.01)。结论部分偏头痛患者确实存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它们可能影响着偏头痛患者的先兆发生和疾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脑卒中患者人群与健康人群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探讨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方法:选择55名健康人作为健康组,选择80名脑卒中患者作为脑卒中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对比健康组与脑卒中组的检测数据,脑卒中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同时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脑卒中患者中,健侧与患侧的上述血流参数差异不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脑卒中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存在明显改变,表现为平均血流速度减低,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升高,但在脑卒中患者的健侧与患侧血流参数比较中,差异不大。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高危人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便早期预警和监测脑卒中病情变化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方法回顾性纳入622例门诊或住院可疑后循环缺血患者,从中选取经TCC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筛查和DSA检查的患者共216例,其中颅内椎动脉正常者33例(15.3%),狭窄率〈50%者45例(20.8%),狭窄率为50%~69%者44例(20.4%),狭窄率为70%-99%者94例(43.5%)。通过检测颅内段椎动脉、椎间隙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1、PSV2)和舒张期末流速(EDV1、EDV2),分别计算颅内段平均流速(MV)、颅内段与椎间隙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的比值SPRP(PSV,/PSV:)、SPRE(EDV,/EDV:)。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获得最佳截断点。结果TCCS诊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参数最佳截断点分别为:狭窄率〈50%的参数标准为110cm/s≤PSV1≤145cm/s,65cm/s≤MV≤85cm/s;狭窄率为50%~69%的参数标准为145cm/s≤PSV1≤190cm/s,85cm/s≤MV≤115cm/s;狭窄率为70%~99%的参数标准为PSV,≥190cm/s,MV≥115cm/s。结论TCCS可有效评价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超声评判标准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减压术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颅内压及氧分压的改变。方法17例合并脑肿胀及脑疝症状的颅脑损伤患者接受开颅减压术.选用TCD检测手术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监测手术前后脑组织氧分压及颅内压的变化。结果术后手术侧及对侧的MCA、I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1),而其PI值则明显下降(P〈0.01)。术后颅内压明显下降(P〈0.01),P02则明显上升(P〈0.01)。结论开颅减压术能明显增加外伤性肿胀脑组织的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抵抗性,并能明显缓解颅内压增高及脑组织的缺氧。
简介: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早期诊断.方法利用多普勒超声仪对21例PAf(A组)窦律及房颤时LAD、LVEF、s-LAmax、LAEF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B组)及18例(C组)慢性房颤(CAF)者进行对比.结果①PAf患者窦律时左心房较正常人扩大,左心房功能减低,E/A比值降低且<1.②PAf发生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功能明显降低,而左心房大小无明显变化.③CAF比PAf者左心房明显扩大,左心房功能进一步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PAf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性改变.②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评价PAf发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对预防和治疗均有指导作用.③动态心电图(DCG)是临床筛选PAf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