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采用血肿脑室引流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月所在医院6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脑室引流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期间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接受血肿脑室引流治疗期间,为其配合全面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控制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血肿有外伤性或自发性两大类型,前者多是外伤导致,后者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等疾病引起,按血肿结构的解剖层次分为三类,硬膜外、硬膜下、脑脑室内)血肿1,大部分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需要及时手术治疗,血肿微创清除引流是近年来国内使用较广的一种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降低死亡率、能缩短血肿吸收时间,而护理在此手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无锡二院省重点专科脑外科2006-2007年开展的84例外伤性血肿引流的护理分析,提高对血肿微创清除的护理,协助医生早期处理,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并血肿脑室引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脑动脉瘤破裂并血肿患者参与研究,患者均采用了脑室引流进行治疗,并在术前、中和术后采取了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结果23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后,未出现死亡病例,其中有18例患者恢复状态良好,4例患者出现轻度残疾,1例患者出现重度残疾。结论在脑动脉瘤破裂并血肿患者的进行脑室引流前、中和术后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颅内血肿 脑室引流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脑动脉瘤破裂并血肿脑室引流的临床护理作用与价值。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段我院接诊脑动脉瘤破裂并血肿脑室引流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数据研究基础,结合1:1均等原则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划分,均40例,常规护理方案用于对照组护理,综合临床护理方案用于观察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颅内血肿 脑室引流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瘤破裂并血肿脑室引流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脑动脉瘤破裂并血肿脑室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临床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48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其中非常满意的有17例,满意的有29例,不满意的有2例,满意度为95.8%。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并血肿患者予以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肿穿刺引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血肿穿刺引流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风险性,及时预防。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穿刺引流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为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抢救成功率,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头颅CT扫描确定血肿部位及出血量,然后根据CT片定位行锥穿刺抽吸血肿,抽吸量约为血肿量的60%,若残存血肿量多于50%,则注入尿激酶溶解,最后放置胶管持续引流2-5天。结果采用分组比较,治疗组抢救成功率40%,死亡率60%,两组结果的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根据CT定位行锥血肿抽吸引流是抢救高血压脑出血较为有效的手段。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锥颅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CT定位 尿激酶
  • 简介:高血压内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往外科多采用开颅手术治疗,但对病人的再损伤大,且危险性高、住院时间长;而内科应用脱水剂及一般支持疗法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现在随着CT的普及应用,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近年来,我们采用CT定位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内出血30例,取得了很好效果.

  • 标签: CT定位 颅内血肿 穿刺引流术 脑疝 颅内压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代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种类之一。如何减轻传统式带来的术后高创伤、水肿与其它相关并发症,降低临床护理的风险与难度,微创手术治疗成为神经外科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科自2006年开展血肿微创孔引流以来,经治患者326例,其中男性232例,女性94例,年龄在42-78岁之间,平均55岁,住院时间3-27天,治愈率79%,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观察体会浅谈如下

  • 标签: 颅内血肿 微创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室引流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并血肿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脑动脉瘤破裂并血肿患者44例,均采用脑室引流治疗,随机划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的GC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脑动脉瘤破裂并血肿脑室引流治疗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功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动脉瘤破裂 颅内血肿 脑室引流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引流治疗血肿的适应症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颅脑CT扫描的结果为48例血肿患者实施头颅部钻孔配合尿激酶引流的治疗。结果48例患者均在术后2~5天拔管。其中38例患者的血肿完全消失,8例患者尚有少量血肿残留但无明显占位效应,2例患者的血肿量增加。结论微创引流治疗血肿具有安全可靠、治疗时间短、损伤较轻、效果明显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血肿治疗方法。

  • 标签: 微创引流术 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肿微创引流应用于治疗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具体疗效,观察其可行性。 方法: 抽取 2015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间就诊我院的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患者共 35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 17 例,观察组 18 例。对照组施用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施用血肿微创引流。观察评估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统计,同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 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对照组的发生率也较低,差异无明显特殊性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治疗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病症时,采用血肿微创引流的手术效果最优,对患者预后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也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脑室滴注灌洗联合终池引流对提高血肿清除的意义。方法将60例血肿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血肿微创脑室滴注灌洗治疗,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终池引流,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34.6%;观察组总有效率82.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脑室滴注灌洗联合终池引流可以加速脑室血肿的清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出血 脑室内血肿 微创穿刺 持续滴注灌洗 终池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血肿抽吸引流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48例系高血压致脑女血患者(对照组)行止血、控制血压和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护理,对50例疾病类型同上的惠者(观察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采用血肿抽吸引流木治疗,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治愈12例,好转34例,死亡4例,而对照组则为6例治愈,27例好转,15例死亡,2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内科常规处理,配合血肿抽吸引流对改善脑出血效果明显,但必须做好手术期护理,以减少再出血发生,进一步改善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出血 颅自血肿抽吸引流 护理
  • 简介:血肿穿刺引流是近年来治疗内出血的简便可行的新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的限制[1].我院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穿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脑室持续引流是经颅骨钻孔行脑室穿刺后或在开颅手术中,将带有数个侧孔的引流管置于前端脑室内,末端外接一无菌脑室引流瓶,将脑脊液引出体外的一项技术。它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段,尤其对于压增高的危重患者,实施脑室引流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疝的发生,挽救其生命。

  • 标签: 脑室引流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