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神经外科中,对于危重的颅脑外伤患者,应该采用怎样的治疗方法,分析具有怎样的效果。方法:通过电脑抽取的方式,选择了60名颅脑外伤患者,且其入院时间都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之间,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是对照组,有30名患者,在发病一个月内,就采用了高压氧治疗的方式,另一组为观察组,同样30名患者,在发病一个月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最终效果。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可以看出,两组的GCS 评分都有提升,且观察组更明显。从ADL评分角度看,同样是观察组的效果更佳,此外,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更高,住院时间也更短,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医院要重视并认真落实对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一般而言,越快采用高压氧的治疗方法,效果越明显,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神经外科中,对于危重的颅脑外伤患者,应该采用怎样的治疗方法,分析具有怎样的效果。方法:通过电脑抽取的方式,选择了60名颅脑外伤患者,且其入院时间都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之间,将其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是对照组,有30名患者,在发病一个月内,就采用了高压氧治疗的方式,另一组为观察组,同样30名患者,在发病一个月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最终效果。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可以看出,两组的GCS 评分都有提升,且观察组更明显。从ADL评分角度看,同样是观察组的效果更佳,此外,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更高,住院时间也更短,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医院要重视并认真落实对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一般而言,越快采用高压氧的治疗方法,效果越明显,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颅脑外科急诊病人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特点,详细介绍了我科对2003-2013年收治的378例颅脑外科急诊病人在麻醉配合方面的护理体会。对麻醉前的准备及麻醉中的配合做以下几方面的总结。麻醉前的准备I、环境的准备;2、药品、仪器的准备;3、麻醉前用药的图的;4、病人的准备。麻醉中的配合1、配合诱导;2、气管插管配合;3、插管后的用药配合;4、麻醉维持中的配合;5、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的护理;6、术后拔管配合。为使术中工作全面有序地进行必须做到积极主动的配合,这些在文中都做了详细介绍。通过我们紧张有序、周密细致的护理配合,大大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为挽救病人生命、及时顺利实施麻醉和手术创造了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科术后引流护理方式进行探讨,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颅脑外科术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采取不同方式干预,观察两种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患者并发症,最终确定优质护理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为(3.25±1.25)d,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间为(5.15±2.12)d,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对比明显。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75%。观察组患者1人产生并发症,并发症产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5人产生并发症,并发症产生率为12.5%,观察组并发症产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讨论对颅脑外科术患者施以新型护理方式效果显著,可使患者预后效果改善,使并发症产生率降低。
简介: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在颅脑外科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7-05颅脑外科进行PABD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进行PABD的颅脑外科疾病主要是脑膜瘤、胶质细胞瘤、垂体瘤和神经纤维瘤,分别占33.96%、28.93%、14.47%和11.32%。(2)脑膜瘤、胶质细胞瘤、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患者进行PABD自体血弃输率分别为11.11%、19.57%、26.09%和22.22%。(3)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组中Hb≥140g/L组的自体血弃输率显著高于Hb〈125g/L组、Hb125-140g/L组(60%vs10.00%,14.28%,P〈0.05)。结论:术前Hb水平高的垂体瘤及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后自体血弃输率高;颅脑外科患者进行PABD,患者受益不多;PABD需要进行改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重症颅脑外科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院颅脑外科收治的45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住院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将前一年同期收治的42例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患满意率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外科的治疗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康复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增进护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颅脑外科感染假单胞菌培养及其药物敏感性(药敏)情况。方法调查经病原学检查所证实的医院感染病例56例:细菌鉴定采用由英国制造的细菌鉴定药敏仪;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测定法。结果培养出的13株假单胞菌中铜绿假单胞菌6株,占46.15%;产碱假单胞菌6株,占46.1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占7.6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堵南敏感率为83.33%;产碱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66.67%。均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有较高耐药率。结论颅脑外科感染假单胞菌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严重问题;细菌耐药和交叉耐药的日趋普遍是当前抗感染治疗的困难所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颅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9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中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后采取护理措施,比较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优,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1.11%、97.7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5.56%、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科护理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显著提护理效果,同时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简介:目的观察降温毯对颅脑外科高热患者的降温效果。方法将我院47例颅脑外伤伴高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7例用降温毯降温;对照组20例用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降温。比较两组患者降温护理后1、8和12h的体表温度及其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降温前和降温护理1h后的体温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降温护理8h和12h时,试验组患者测得的体温分别为(37.4±0.9)℃和(36.6±0.4)℃,对照组的体温分别为(38.2±1.3)℃和(37.3±0.7)℃,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最终体温恢复正常所用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降温毯对颅脑外科高热患者降温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脑外科救治要点及预后。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脑外科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n=40)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良好率为55%,明显高于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7.5%,对照组为17.5%,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硬膜下积液率为7.5%,脑切口疝率为5%,对照组分别为35%,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可彻底止血、降低颅内压,促局部脑血流,防止继发性脑疝及脑水肿,提高脑动脉血氧分压,最大程度的避免致残、致死亡事件,具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颅脑外科接收的需要手术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其采取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同时提取我院颅脑外科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手术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ICU停留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颅内血肿、切口感染、中枢性高热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模式,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轻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采取临床路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4例。实验组采取临床路径干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41例(93.18%)显著高于常规组32例(72.73%),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6.82%)显著低于常规组10例(22.7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采取临床路径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