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探索地震前兆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本文采用高通滤波的方法,处理分析了来自世界不同位置4个超导重力台站5次大地震前的秒级固体潮重力数据,发现在这些地震发生之前数天内,能够接收到稳定的重力高频扰动信号,其中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前出现一个主频为0.1-0.3Hz的重力扰动,而其他4次地震前出现两个主频为0.12-0.17Hz和0.06-0.085Hz的重力扰动。另一个发现是当地震发生在大陆与海洋板块断裂带时这种重力扰动信号具有远场效应,即重力扰动异常出现在距离震中较远的超导重力仪上,而较近的台站异常较小或没有异常。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重力扰动信号与地震发生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临震预报信号;重力扰动信号的远场效应也许能够揭示某些地震发生前地球内部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但由于地球上重力固体潮台站分布的非常不均匀,上述结果还需要今后研究更多的样本数据加以证实。
简介:在无线电综合测试仪的设计中,频谱扫描是一项基础技术.将需要扫描的频谱划分成子带,进而提出了一种通过在模拟前端采用可变频率本振的混频器和低通滤波器实现子带信号分离,然后对子带信号进行采样并且变换到频域,最后将所有子带频谱拼接获得完整频谱的技术.为了实现该技术,设计了一个由软件无线电(Software-definedRadio,SDR)接收机和数字信号处理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组成的软件无线电平台.随后,在基于该平台实现的综测仪原型上对频谱分析技术进行了验证.仿真和实验表明,该方法和原型样机能够对0~6GHz范围的频谱进行扫描,同时具有较低的噪声水平和较好的动态范围,且能够提供相位谱,因而适用于嵌入式频谱仪和无线电综测仪的应用场合.
简介:目的探讨晚孕期胎儿脐血流频谱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产前检查的294例晚孕期孕妇(孕龄≥28孕周)为研究对象。将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CDS)检查结果为胎儿脐血流频谱异常的144例孕妇,纳入观察组;胎儿脐血流频谱正常的150例孕妇,纳入正常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组孕妇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孕妇一般临床资料,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FGR)、羊水过少、剖宫产及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结果(1)2组孕妇年龄、孕龄及产妇类型(初产妇、经产妇)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CDS检查结果的脐血流频谱异常胎儿中,脐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S)与舒张末期最低流速(D)的比值(S/D)≥3.0为80.5%(116/144),舒张期血流消失为18.1%(26/144),舒张期血流反流为1.4%(2/144)。(3)观察组孕妇的胎儿宫内窘迫及FGR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胎儿或新生儿病死率(分别为27.1%、38.3%、54.2%、4.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0%、7.3%、9.3%、0.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羊水过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孕期胎儿脐血流频谱异常,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应用CDS检测晚孕期孕妇胎儿脐带血流动力学是否异常,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隙段椎动脉频谱形态的改变对其他血管及椎动脉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有眩晕、肢体不协调、或视力减退等症状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椎间隙段椎动脉频谱形态异常,并通过其他检查(例如MRA、CTA或DSA)证实的152例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椎间隙段为“低速低阻”组57例,提示椎动脉起始节段或开口处重度狭窄,与其他影像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为89.47%(51/57);“低速高阻”组40例,提示远段或颅内段椎动脉重度狭窄,诊断符合率83.21%(34/40);“低速单峰”组43例,提示远段或颅内段椎动脉闭塞,诊断符合率为90.69%(39/43);“低速单峰血流方向逆向”组12例,提示椎动脉起始节段或开口处闭塞,诊断符合率为91.66%(11/12)。结论椎间隙段椎动脉频谱形态异常可提示其远段或近段病变,为快速准确的寻找病灶部位及严重程度提供重要线索,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近年来,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的趋势逐步显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以无线电频谱管理与监测方面国防专利技术转化实践为案例,总结国防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经验做法,梳理存在的代表性问题,从市场、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简介:目前各大汽车公司已经将车内噪声的控制作为了重要的研究内容进行研究,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将降低车内的噪声作为了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来对待。噪声频谱以及超声波检测在进行车内噪声控制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针对发动机后置客车车体后端的噪声传播的过程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将各项测试所得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这样能够指导汽车进行降噪材料的设计,然后将局部的结构进行更改和优化,最大限度的将车体后端的吸音以及隔音性能提高,减少车内的噪声。首先分析了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以及具体的传播途径,其次分析了汽车后端噪声频谱的测试以及分析,对于各类降噪材料的对比测试以及改进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对于车体的密封性采用超声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镇静深度监测中的价值。方法240例门诊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根据BIS变化随机分为三组(A组BIS=45~55,B组BIS=56~65,C组BIS=66~75),每组80例。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变化,记录注药用时及意识消失、应答、清醒时间,记录丙泊酚追加剂量、总药量及手术时间,比较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HR、SpO2等指标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各组患者注药用时及意识消失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A组应答时间及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P<0.05);A组丙泊酚追加剂量、总药量明显少于B组和C组(P<0.05),而各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A组患者舌根后坠、肢体扭动、呛咳、头晕、呼吸抑制及手术记忆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BIS值维持在45~55范围内可明显降低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丙泊酚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患者清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