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苏青散文当年一纸风行,而今重新进入广大读者视野,主要在于她直言谈相的世俗书写迎合了当时上海市民社会的趣味,契合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热的潮流。苏青的创作动机、文学趣味、文学观念、个人经验,决定了她关注“饮食男女”,并以世俗化、平民化的审美眼光观照庸常琐碎的市民生活,以平凡实在的审美趣味,表现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心理,以泼辣大胆放言无忌的行文,洗去了“饮食男女”的浪漫与理想,这正是苏青散文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当然,过于强调生理本能和实利考量也表现出苏青的褊狭和缺失;过于关注日常生活表象以及一些过于直露甚至粗俗的表达,也在某种程序上使其散文不够含蓄,缺少韵味,从而影响了其散文的品位。
简介:从原始装扮表演出现到歌舞杂戏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们的形成有诸多源头,但最主要的两个源头是原始宗教仪式中的娱神表演以及宫廷府邸俳优和侏儒的娱人表演。初始形态的原始歌舞和原始装扮表演具有强烈的现实功用性,其本质是人类最为原始和最为直观的表达方式,在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中承担着大量乃至主要的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现实功能,故尚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艺术”。原始歌舞与装扮表演转变成为真正的艺术,必须由人类的表达工具,转化成一种情感表现形式,并将自身实用功能转化为人类的审美愉悦功能。俳优表演的杂戏和滑稽戏,与原始宗教仪式歌舞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戏曲艺术亦庄亦谐、悲喜交错的艺术原则,开启了戏剧表演先河,奠定了戏剧表演基本规范和戏曲构成基本元素,直接促使了早期以逗乐和喜剧为主的宋金杂剧的诞生。
简介:由吐蕃占领和统治所造成的佛教戒律松弛的问题,一直到晚唐五代北宋初年依然没有解决,诸如饮酒、食肉、蓄奴、敛财,甚至是娶妻等违反释门戒律的行为,普遍存在于其时的敦煌佛教界。除了削发、着僧衣、吃斋、念佛等例行功课外,僧侣的生活方式几与俗世民众没有差别,过着一种出家而又不离家、是僧而又非僧的世俗生活。以酒戒而言,晚唐五代北宋初年的敦煌诸寺非但没有受到酒戒的约束,反而呈现愈发松弛的态势。僧侣普遍饮酒正可视为晚唐五代北宋初年敦煌佛教界世俗化倾向的明显表征,S.6452—3、S.6452—5号文书所反映的北宋初年净土寺常住酒库酒水支出帐目,则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