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在调查食源性疾病中的64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研究组患者的粪便、呕吐物以及肛拭子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了解其食物中毒的具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微生物学检验中粪便检出率较高,肛拭子与呕吐物检出率略低与粪便检出率;在研究组患者的致病菌种筛查中,副溶血性弧菌22例,中毒中致泻性大肠细菌14例,沙门菌9例,蜡样芽胞杆菌7例,变形杆菌4例,金色葡萄球菌2例,不明原因6例。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接受微生物学检验有利于了解患者中毒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后续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能帮助了解食物中毒中常见菌种,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指导,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的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临床研究对象选取哨点医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性食源疾病患者,共10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粪便、呕吐物进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病原菌检查。结果在参与研究的105例细菌性中毒患者中,引起致泻原因有14例为致泻大肠埃希菌、有1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7例为变形杆菌、有33例为副溶血性弧菌、有6例为沙门菌、有15例为志贺菌、有9例为蜡样芽孢杆菌;且在通过粪便、呕吐物以及肛拭子等不同方式进行病原菌检测时,粪便的检出率为47.62%,呕吐物的检出率为21.90%,肛拭子的检出率为30.48%,粪便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通过微生物检验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检出引起细菌性食源疾病的病原菌,提示某一地域食品中潜在的食品风险,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利的保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为临床鉴别诊断和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中心确诊的38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上报案例,对其中28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食用的食物、呕吐物或粪便样本进行检验,对其中6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厨师进行手拭子检验,对其中4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操作间进行采样检查。所有操作步骤和检验方法均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汇编GB4789系列》进行,其中对于霍乱弧菌的检测按照《霍乱防治(第6版)》手册进行。结果38例食物中毒上报案例的样本检测结果显示,致病菌主要包括了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副溶血性弧菌2例,蜡样芽胞杆菌2例,大肠杆菌1例;发生时间上,1~3月份共3例,4~6月6例,7~9月20例,10~12月9例。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7.89%),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均为5.26%),大肠杆菌最低为2.63%。样本中以食品检出率最高(38.46%),其次为呕吐物(为20.00%)、拭子(16.67%)和粪便(10.00%)。结论本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本中心通过微生物检验不仅能够对致病菌进行有效鉴别诊断,而且能够对污染源的确定以及治疗方案的设定起到积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测试片法(testpiecemethod,TP)、计数琼脂平板法(countingAgarplatemethod,CAP)及琼脂倾注TTC平板法(2,3,5-chloridethreephenyltetrazole,TTC)对食品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测定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70例需进行菌落总数测定的食品样本,分别应用测试片法、计数琼脂平板法及琼脂平板法进行测定,对比三种方法的菌落总数超标样品检出率。结果TTC法菌落总数超标检出率为24.3%,显著高于测试片法(7.1%)及计数琼脂平板法(11.4%),P<0.05。结论与TP及CAP相比,TTC法对于菌落总数超标样品的检出率更高、灵敏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