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纳米纤维素(NCC)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因其表面羟基较多,水溶性较差,在生物医药应用方面受到局限。将NCC表面的羟基进行衍生化,首先将NCC碱化,然后用醚化试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化生成季铵化NCC;并对其作为缓释载体进行了考察,将其与镇痛模型药物在适量的条件下孵育形成纳米粒子,对该纳米粒子进行体外释放及动物体内的镇痛活性实验。衍生的季铵化NCC由于表面的羟基减少,氢键作用减弱,水溶性增加;其形成的纳米粒子可在体外缓慢释放,释放率为80%左右;在动物体内具有镇痛活性,持续时间比模型药物长1h。本实验说明季铵化NCC不仅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将其作为药物载体拥有良好的缓释能力。
简介:以纳米微晶纤维素(NCC)为骨架,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单体,通过乳液接枝聚合合成新型表面施胶剂,并进行表面施胶的应用研究。考察乳化剂用量和含氟单体与NCC质量比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和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在较优条件下改性NCC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分别为125.2%、27.7%、90.1%。通过红外光谱进行接枝前后NCC的官能团变化分析。通过纳米粒度仪分析了未改性/改性NCC的Zeta电位及粒径变化;结果表明,所得改性NCC在乳液体系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将其用于表面施胶,施胶处理后的纸张接触角能够达到120°,抗张指数较使用未改性NCC的纸张可提高26.4%,达到22.0N·m/g。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妊高症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产妇使用缩宫素来防治产后出血;观察组产妇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与宫缩素来防治产后出血。记录第3产程时间、产后2h、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人数,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产后2h出血量、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第3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可以有效的防治妊高症产后出血,具有用药方便、安全性高的优点,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C的不同使用方法对正在使用醋酸纤维膜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的改善情况。方法对长期正规血液透析、年龄(65.4±8.5)岁患者,于出现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性后进行血液透析300次,分A、B组和对照组。A组于基础冲管后用0.9%生理盐水500ml+维生素C4.0闭路循环20分钟。B组在A组基础上于透析上机前30分钟口服维生素C0.2g,对照组采用基础冲管。观察下次透析前患者常规体检测及主观感觉,每2周化验一次血常规、每4周化验一次血脂、肝功能、血清离子水平。结果应用维生素C预冲及口服患者对透析的耐受性明显增强,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升高(P<0.05)。血清离子水平更趋于平稳。结论维生素C可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纠正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性的有效辅助治疗之一。
简介: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在180例研究对象中,正常人30例、轻度肝炎30例、中度肝炎30例和肝硬化患者90例,其中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A级、B级和C级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GT、AngⅡ和ACE水平;采用化学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AGT、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350.7±124.9)ng/L、(307.3±139.5)ng/L、(280.3±141.3)ng/L、(256.25±110.42)ng/L、(3.45±0.66)ng/mL、(120.58±26.69)ng/L和(79.70±25.67)U/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8±20.7)ng/L、(58.6±20.9)ng/L、(53.0±21.1)ng/L、(47.0±21.1)ng/L、(3.0±0.4)ng/ml、(104.0±13.8)ng/L和(61.6±12.6)U/L,P〈0.05];肝硬化Child-PughA级和B级患者血清AGT水平分别为(3.4±0.4)ng/ml和(3.3±0.6)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肝硬化Child-PughC级患者AngⅡ和ACE水平分别为(125.4±19.1)ng/L和(83.4±22.5)U/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AGT、AngⅡ和ACE与肝纤维化指标间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随着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病情的进展,患者血浆AGT、AngⅡ和ACE水平逐渐升高,其生理病理性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高同型半胱氨酸(Hcy)高血压(H型高血压)与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1例,其中Hcy水平≥15μmol/L为老年H型高血压组121例,Hcy水平<15μmol/L为单纯高血压组130例;另外同期选择老年健康体检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同期测定Hcy、UA、FIB水平,比较各组UA、FIB水平的差异。结果老年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与对照组3组UA[(320.97±106.61)、(280.74±71.27)与(261.01±71.80)μmol/L]及FIB[(3.22±0.52)、(3.05±0.52)与(2.68±0.41)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H型高血压与UA(OR=3.896)、FIB(OR=3.100)水平及叶酸降低水平(OR=2.776)成正比(P<0.05)。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与UA、FIB密切相关。监测UA及FIB对老年H型高血压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研究目的:探讨高住低练对大鼠骨髓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蛋白表达的不同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检测EpoR在骨髓组织中的含量,分析运动和低氧2种不同的处理因素对骨髓EpoR蛋白表达的效应。研究结果:高住低练和低住低练都可使EpoR蛋白表达增加。高住低练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EpoR增加更明显。结论:随着低氧和训练因素的影响,EpoR蛋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模拟高住低练能使EpoR蛋白表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