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高血压(RH)患者的治疗与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12-2011.12入住我院的心脑血管科的7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服用充足分量的三种以上的高血压联合药物之后,有180例患者的血压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且在加大用药量之后,仍然不见其血压下降,其靶细胞受到严重的损害,由此可以断定该180例高血压患者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单纯高血RH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24h其血压明显地高于理想对照组,P<0.01。结论(1)白大衣高血压患者(WCH);(2)有明确发病原因者;(3)单纯RH患者。通过对顽固性高血压进行分类,从而能够根据各自的临床特征来准确地判断顽固性高血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01月~2011年06月收治的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家族史和不良生活习惯等,67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6%,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显著,二者具有可比性(P<0.O1),心率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不大(P>0.05),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包括改善患者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药两个方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02月至2012年0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的超声辅助检查,均被确诊,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13例(32.5%)对称性肥厚性心肌肥厚,27例(67.5%)非对称性肥厚性心肌肥厚;11例(27.5%)梗阻性肥厚性心肌肥厚,29例(72.5%)非梗阻性肥厚性心肌肥厚。左心室后壁厚度增大,室间隔明显增厚,左心室腔缩小,左心房增大,运动幅度降低,心肌回声不均,呈毛玻璃状。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内,呈现五彩镶嵌型血流,并且血流速度显著增快,呈现湍流频谱。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断,该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2005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按血压数值及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纽和非高血压纽。对其危险因素、脑梗死亚型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年龄、≥80岁患者、男性,糖尿病、心脏病、慢阻肺、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等危险因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组的LACI和POCI高于非高压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组与既往脑梗死史、LACI和POCI相关;而非高血压组与男性、年龄≥80岁、心脏病和糖尿病相关。结论脑梗死最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尤其男性风险较高;非高血压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男性、高龄、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性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是LACI和POCI。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终未期肾病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为血液透析组(HD),治疗组分为3组分别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组(HD+HDF),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HD+HP),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再联合血液灌流组(HD+HDF+HP),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血压变化及肾素(RA)、血管紧张素(AngII)、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水平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治疗后血压及RA、AngII、iPTH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观测指标也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中HD+HDF+HP组与HD+HP组、HD+HDF组治疗后比较,血压变化及RA、AngII、iPTH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维持血透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能有效的控制终未期肾病难治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