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介绍了诸书家的风格、特长,指出晋字在中国书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标签: 魏晋 书法
  • 简介:魏晋时期是一个处于重大变革的时期,这时是文学、艺术自觉的形成期与成熟期,在意识形态上呈现出崭新的特异的面貌。表现在书法艺术,在汉末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从而成为卓越的典范。至东晋,王羲之等对行草书的拓展与创造,甚至可以说是绝响。笔者在撰写《魏晋法论》时,注意了下面二点:首先,笔者想通过对这时期的书法史的阐述,展示出魏晋学的大概。当然,当时所处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也在本文的阐述之中。诸如魏晋士人的政治气候、社会环境、经济生活、地域因素、风俗习惯、行为心理等方面。因为这些都是这一时期文艺领域中的重要方面。如果被忽视的话,便会损伤它的真实面貌,也会使这个时期的文艺内容变得贫乏与苍白。其次,笔者如实地阐扬魏晋士人在书法上独具的艺术成就。作为这一特殊时期的人们,其家庭出身、社会阅历、学问修养和艺术情趣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各自在书法创作的面目上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格。这一时期艺术姿性之丰美、丰富,使我们感到其艺术内容之殷实,艺术激情之充盈,艺术生机之盎然,艺术成就之伟大。这也是魏晋法能开启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无数法门的原因所在。另还需要说明,本文自始至终对魏晋士人的精神、思想与行为、心理进行了礼赞。笔者在撰写时,觉得他们的生活情态如在眼前,亲切可感。本文另还提出了魏晋学上有异于时人的一些问题。

  • 标签: 魏晋士人 艺术成就 魏晋时期 艺术自觉 意识形态 书法艺术
  • 简介: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形成不同的艺术风貌。魏晋是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以致儒家经典式微,玄学和道教得以兴盛,结合不同地域特征的影响使魏晋法艺术独具特色。

  • 标签: 魏晋书法 玄学 道教
  • 简介:西域楼兰残纸之发现,诚乃中外交通、历史、语言、地理、宗教、种族等研究之重要史料。此外,楼兰残纸之书体书至有关于吾国中古书法史之研究,尤其是汉末至柬晋三百年间,书法史之发展集中于书体、书之衍变,考其衍变途径,实与漠魏统治阶级之升降及两晋政治文化中心之转移有关,如河西与江左,俱为汉文化保存之区域,亦为书法发展之胜地。楼兰毗邻河西,而与江左悬隔。楼兰残纸与江左书之所以能近似,盖东西文化之传播使然也。本文综合楼兰古国之残篇,参阅旧史,抽绎漠魏书学之谱系,兼论魏晋体之渊源耳。

  • 标签: 楼兰 魏晋 地域 草书 残纸 新书体
  • 简介:书学在东汉已产生,其中也产生了以张芝为代表的书家群,但一个相对独立的书学场域却是在魏晋时期才形成,至齐梁之际达到顶点,这是“书学自觉”的深层内涵。书学场域是在整个文化场域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 标签: 书学自觉 书学场域 文化权力
  • 简介:魏晋时期门阀世族把书法作为家族文化象征符号并以此争胜,相应的书法技艺传承也从汉代“师法”演变成“家法”秘传。魏晋法世族的形成,确立了善书作为“士”身份的文化符号,建立了书法文人化审美传统,开启了后世书法传承的笔法渊薮传授模式。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书法在当时起到暂时替代儒经成为治平工具的作用。

  • 标签: 师法 家法 书法世族 社会意义
  • 简介:饮者因处远而寂寞甲骨文与金文中的酒字写作“酉”,那时候酒很少,陶质的酉里只盛浅浅的一层,后来农耕快速发展,粮食有了富余,酒才多得从酉中滴滴嗒嗒地漾出来。酒的妙处不在麻醉别人,而在于解脱自己。真正的饮者,往往是寂寞的。

  • 标签: 竹林七贤 怀念 魏晋 甲骨文 寂寞
  • 简介:晋书·载记》主要记录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及一些汉族人建立的所谓“僭伪”政权的历史.历来评论《晋书》的,对其有所涉及,但尚未有人作专门的讨论.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搜集有关材料,对其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关于取材《史通·古今正史》:“皇家贞观中,有诏以前后晋史十八家,著作虽多,未能尽善,乃敕史官更加纂录,采正典与杂说十余部兼引伪史十六国书,为纪十、志二十、列传七十、载记三十,并叙例、目录合为百三十二卷.”三十卷《载记》,所据的资料就是“伪史十六国书”.《史通·正史》与《隋书·经籍志》对这些“伪书”作了列举,记有:前赵史:和苞撰《汉赵记》十篇,田融撰《赵书》十卷.

  • 标签: 《十六国春秋》 《晋书》 张重华 鸠摩罗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十七史商榷》
  • 简介:史论的创立,由来已久。《左传》有“君子曰”,《史记》有“太史公曰”,《汉书》有“赞”,《三国志》有“评”,《晋书》以下,则多为“史臣曰”。《晋书》往往在有些例目前加一段序言,说明设立之原由凡例,有时也进行评论,亦可视作史论。自史汉至晋书,史论总的趋势...

  • 标签: 《晋书》 史论 “五胡” 《史记》 《文心雕龙》 《史通》
  • 简介: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象形”是汉字的第一大特征,也是其本质属性。汉字的创造是来源于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反映自然的特征。许慎《说文解字序》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乌兽之文与地之宜,

  • 标签: 魏晋书法 大自然 自觉意识 觉醒 文字发展 汉字
  • 简介:摘 要:魏晋时期,楼兰古国虽地处西北远离中原,却和中原来往频繁。书法文化又和中原地区相互流传颇有渊源。就其内容而言,楼兰文书属于私吏文书一类,又多出于下层文吏之手,从侧面反映了魏晋时期民间行草书的风貌,其书风和同一时代的名家如卫瓘、索靖、王羲之等新体主流书家相比较不仅存在相通性还有一定的差异性。从文字发展的本身看,楼兰文书为研究行草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原始的事实依据,从中能够看出章草向今草、行书过渡演变的痕迹。从书法的角度看,楼兰文书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活泼、自然、率意、天然无雕饰,不刻意死板。尽管也有些率意不足之处,却蕴涵着丰富的表现性,显现了“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特点,1这些来源于中下层文吏的书迹,足以和主流书家的行草书互相辉映。以往的书法史论往往着重关注名家书法,轻视了中下层文吏和民间文人之书,这是研究书法史论的缺憾。对楼兰文书的书写研究,使我们可以亲睹民间新体书的面貌,对魏晋法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书体的演化进程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 标签: 楼兰文书 魏晋主流 新体书风
  • 简介:货币之争魏晋之际,发生过一场要不要货币以及如何控制货币发行数量的争论与实践,涉及到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今天读来仍然是饶有兴味的。事情得从汉代说起,当时通过用的“五铢”铜币因为逐年铸造,流通的数量日增,到章帝时,谷帛价格都已经十分昂贵,乃至县官一级均感到经费不足使用,朝廷也不能不有所忧虑了。尚书张林乃建言,说“今天非但谷物价格昂贵,什么东西都贵了,这是钱贱的缘故(以目下的说法即货币贬值),所以应当令天下都以布帛等来计算租

  • 标签: 根本问题 货币贬值 发行数量 谷物价格 控制货币 经济建设
  • 简介:一、引言正史作为乙部之首,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受到历代王朝重视,自北宋以来,历代中央教育文化机构皆颁布校正的正史定本;另一方面,它也受到历代藏家与学者重视,马瀛“汉晋斋”、杨以增“四经四史之斋”,皆以宋本正史为斋号,

  • 标签: 《晋书》 演化 版本 历代王朝 古代典籍 文化机构
  • 简介:魏晋时期'狂狷'士的形成,主要源自于'道统'与'政统'的冲突。魏晋时期政治生活的这一冲突在社会生活中则表现为'自然'与'名教'的冲突;在学术生活中则表现为'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与矛盾中,不愿意流为'乡愿'的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与学术生活中,或表现为'积极进取'的'狂',或表现为'有所不为'的'狷',这就形成了魏晋时期独特的'狂狷'士

  • 标签: 魏晋时期 “狂狷”士风 道统与政统 名教与自然 尊德性与道问学
  • 简介:中国书法史上,历来把晋唐书法相提并论,后人学书,多从魏晋钟王、唐代颜柳入手。但若翻阅历代名家书论,“唐书不如晋书”之论调时常可见,如蔡襄《论书》:“书法惟风韵难及。虞书多粗糙,晋人书,虽非名家亦自奕奕,有一种风流蕴藉之气。缘当时人物,以清简相尚,虚旷为怀,修容法语,以韵相胜,落华散藻,自然可观。可以精神解领,不可以言语求觅也。”^[1]苏轼:“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便,天下翕然以为宗师,

  • 标签: 唐代 晋书 中国书法史 名家 风韵 法相
  • 简介:黄河中游的山西,由于"表里山河"的独特地理环境,"山河环护",保证了古人类生存居住所必备的先提条件。所以,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山西成为炎黄之祖、华夏之根,一个民族的发祥之地。山西芮城陵渡距今180多万年的旧石器时期西侯渡遗址和距今六七十万年的合河遗址;山西襄汾县距今二三十万年至5万年的丁村遗址;山西沁水县距今1万多年石器时期的下川遗址;山西吉县距今1万年左右的柿子滩遗址……现存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0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数以千计。这块土地有着蕴藏丰厚的文化积淀。

  • 标签: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后土祠 黄河 司马迁 伯乐
  • 简介:唐代初年修《晋书》的过程中,史官们参考了臧荣绪等十八家晋史。具体表在:《晋书》某些事例的叙述表达,所采用的语言文字与前朝晋史近似;《晋书》频繁采择小说杂史入史的文风,渊源流自于前朝的晋史;《晋书》的编纂体例,受到干宝《晋纪》的直接影响;修史的政治倾向,也有前代晋史干扰的痕迹。通过考索《晋书》对前朝晋史材料的承继和变化,探测《晋书》撰者的史学观和文学观。明确《晋书》撰者的修撰,有因陋就简的一面,有超越诸家晋史的一面,也有不及前人的一面。

  • 标签: 《晋书》 晋史 语言 杂史小说 体例 政治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