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将鼻肠管连同胃管同时置入胃内,中将鼻肠营养管置入Treiz韧带(或吻合口)远端20~30cm。术后第1天从鼻肠管泵入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液滴入量由每天500mL逐渐增至每天1500ml,第1、2天仅用半量肠内喂养,滴速为60~100ml/h,第3天开始使用全量EN,滴速为125~150ml/h,输入时间7~10d。用输液泵均匀输入。结果38例患者中无一例死亡。其中5例发生腹胀,4例发生腹泻,1例胃潴留,1例恶心难以忍受,予以减慢输液速度,降低浓度,改为间断输入逐渐加量,对症处理等方法后症状缓解。12例术后36小时内有肛门排气,10例术后36~48h肛门排气,其余的72小时内恢复肛门排气。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安全可行,易于掌握和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溶液封管预防鼻肠管堵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1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温开水封管组67例,常温无糖可乐封管组67例,α-糜蛋白酶封管组65例。比较3种不同溶液封管后的鼻肠管堵塞率、不同肠内营养治疗周期(<7 d,7~29 d,≥30 d)中的鼻肠管堵塞率、导管通畅维持时间和堵塞后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温开水封管组与常温无糖可乐封管组相比较,导管堵塞率由20.9%(14/67)降至3.0%(2/67)(χ2值为10.220),导管通畅维持时间由(8.83 ± 1.84)d延长至(9.92 ± 1.63)d(t值为2.034),导管堵塞后的再通率由21.4%(3/14)升至100.0%(χ2值为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开水封管组与α-糜蛋白酶封管组相比较,导管堵塞率由20.9%(14/67)降至4.6%(3/65)(χ2值为8.152),导管通畅维持时间由(8.83 ± 1.84)d延长至(10.06 ± 1.45)d(t值为2.182),导管堵塞后的再通率由21.4%(3/14)升至100.0%(χ2值为6.6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温无糖可乐封管组与α-糜蛋白酶封管组相比较,导管堵塞率、通畅维持时间、堵塞后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肠内营养治疗周期患者的导管堵塞率,<7 d的3组患者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9 d治疗周期患者的导管堵塞率分别为温开水封管组11.9%(8/67)、常温无糖可乐封管组1.5%(1/67)、α-糜蛋白酶封管组1.5%(1/65);≥30 d肠内营养治疗周期患者的导管堵塞率分别为温开水封管组9.0%(6/67)、常温无糖可乐封管组1.5%(1/67)、α-糜蛋白酶封管组3.1%(2/65),常温无糖可乐封管组与α-糜蛋白酶封管组明显优于温开水封管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836、4.414和5.836、4.325,P<0.05),常温无糖可乐封管组与α-糜蛋白酶封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糖可乐和α-糜蛋白酶替代温开水用于鼻肠管封管能有效降低导管堵塞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通畅维持时间且提高堵塞后再通率,尤其对于肠内营养治疗周期>1周的患者效果明显。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3M微孔通气胶带改良后的鼻胃肠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食道、胃肠道术后放置鼻胃肠管患者87例,按手术时间单双日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试验组使用改良后的鼻胃肠管固定方法,对照组使用棉细绳固定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鼻胃肠管重新固定例数、管道脱落例数、局部皮肤变化、患者耐受情况。结果试验组鼻胃肠管重新固定例数3例,与对照组10例比较,χ2=4.62,P〈0.05,试验组皮肤受损率为1例,与对照组6例比较,χ2=4.0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耐受程度比较后u=4.21,P〈0.01,患者对改良后的固定方法更能耐受,管道脱落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后的鼻胃肠管固定方法效果优于棉细绳固定法,操作护理简单方便,易于为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为临床护理提供了路径。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术后试验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给予对照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营养、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均较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患者手术后及时给与肠内营养更有助于使肠道具有合理的生理状态,更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同时也提高了免疫力,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鼻空肠管联合肠内营养泵在重症患者中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3年5月-202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37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37例)。对照组行鼻空肠管干预,观察组行鼻空肠管联合肠内营养泵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和干预一周后的营养状况以及ICG治疗天数、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比较(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CG治疗天数、住院时间较短,治疗费用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鼻空肠管联合肠内营养泵干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危重患者经鼻空肠管与经鼻胃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一条更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对37例危重患者采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开始实施时间、达到预计能量需要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并与经鼻胃管进行比较,评价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及达到预计能量所需时间与营养管途径有关,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与鼻胃管比较U=4.497,P〈0.01;达到预计能量所需时间比较U=4.04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比较χ^2=5.5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经鼻空肠管途径比经鼻胃管更为安全有效。并能将实施肠内营养的时间显著提前。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切除手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以分组观察形式对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入经胃切除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依照收治时间分为常规组和针对组,每组均分有41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在经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时给予其常规护理措施,针对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经分析研究数据可得知,常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07%,可见明显高于针对组2.44%的发生率,其数据差异处理结果也符合P<0.05,可见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针对胃切除手术后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应用具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时,可促使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可见其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