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采用抗菌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90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降阶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痰培养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正确率84.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正确率45.9%(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82.2%,控制时间6d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64.4%,控制时间15d(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患者采用抗菌降阶梯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缩短感染控制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降阶梯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分级管理对门诊抗菌应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门诊抗菌实行分级管理,记录干预前后抗菌的使用状况,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门诊抗菌实行分级管理干预后抗菌使用率由原来的75.6%下降到56.4%,人均抗菌使用频次也由(21±0.2)次减少到(15±0.61)次;人均抗菌的费用也有所减少;在特殊类、非限制类、限制类抗菌使用频次也比干预前要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分级管理对门诊抗菌应用有巨大的影响,它的实行能够减少抗菌的不合理应用,提高门诊对抗菌的合理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门诊 应用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抗菌分级管理对医院抗菌使用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出院患者1000例的病例资料。其中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之前的患者500例,实施抗菌分级管理制度之后的患者500例,对比分析抗菌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医院抗菌使用情况。结果抗菌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后,我院抗菌使用率、人均使用频率及人均抗菌费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抗菌进行分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抗菌滥用行为,合理指导抗菌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推广价值大。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使用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科(各病区)、分品种控制抗菌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管理。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抗菌使用强度变化。根据医院分科分品种控制抗菌使用强度前后一段时期抗菌使用品种、数量、时间,以各临床科室为单位分别对重点品种(使用强度排名前十、尤其是运用二联、三联抗菌品种)进行抗菌使用强度监测,并计算出各科室抗菌使用强度作前后对比;相同方法计算出全院抗菌使用前度,并作前后对比。结果全院抗菌使用强度由2012年的57.12DDDS下降为目前的41.1DDDS,使用强度下降26.02DDDS。结论分科分品种控制抗菌使用强度可有效达到控制、干预目的,促进我院抗菌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抗菌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我院 2013年和 2014年抗菌使用的各项数据,并选取使用排名前 5的抗菌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两年各项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解到 2014年抗菌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相比 2013年都有所下降,且 P< 0.05。同时在注射和口服抗菌种类和 DDDs上也呈下降趋势,并控制在卫计委规定的标准指标内,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对患者身体伤害最小,预防感染效果最佳。结论:我院的抗菌专项整治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有效的抑制了抗菌的使用量,让其使用更加规范合理,整治效果显著,还需要继续专研,持续改进,加大抗菌临床应用的管理,确保患者合理用药。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用药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抗菌使用情况,促进急诊抗菌用药的规范合理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急诊患者病历及处方,对急诊药物使用处方,急诊抗菌使用及急诊抗菌输液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经抗菌临床使用干预后,急诊抗菌使用率及抗菌输液使用率均显著下降。结论我院抗菌整治取得了有效成果,整治后抗菌使用均合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抗菌输液 抗菌药物整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菌管理对抗菌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我院2022年7月抗菌应用中开展抗菌管理,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150例应用抗菌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抗菌应用期间是否开展抗菌管理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用药干预)与实验组(75例:开展抗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药物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抗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67%)以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4.00%)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接受抗菌治疗患者临抗菌管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 标签: 抗菌药物管理 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抗菌使用情况,对比单药治疗与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统计我院2014年01月—12月选用抗菌的方式,针对典型病症进行不同用药方式的效果对比。结果有50.9%为单药使用,其余49.1%均为联合用药,两种方式的应用率相近(P>0.05),无统计学差异;二联应用占比为41.8%(1582/3782),三联及其以上应用占比为7.2%(273/3782),二联应用占比明显高于三联及其以上应用占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针对病情严重或感染致病菌为多重耐药菌的病患应选择联合用药,针对仅需常规抗感染的病患应尽量选择单独用药,以避免出现细菌耐药及用药不适。结论我院抗菌多为单独应用,在联合用药中主要选择二联应用,两种用药方式各有优势,应视病患情况选择。

  • 标签: 抗菌药物 单药治疗 联合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专项整治前后抗菌的应用情况,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临床科室抗菌的使用强度,用药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抗菌的专项整治,抗菌的使用强度较前下降。结论抗菌专项整治活动有助于促进抗菌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使用强度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专项治理活动对住院患者抗菌使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专项治理活动前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患者抗菌使用情况,统计本院专项治理活动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患者抗菌使用率,比较专项治理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抗菌使用情况、使用金额、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抗菌专项治理活动后抗菌使用率、使用金额、不合理使用情况均低于治理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专项治理活动可减少住院患者抗菌使用率及不合理使用抗菌的情况,促进抗菌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治理活动 使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4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在抗菌专项整治前后抗菌的使用情况,为今后临床抗菌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选用我院于2012年1-5月及2015年1-5月收治的1512例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使用情况并做相应对比。结果经对比分析,经过专项整治后骨科患者使用抗菌的强度明显降低,且在选择抗菌类型和围术期使用抗菌方面具有明显的改进。结论经过专项整治活动,骨科患者抗菌应用合理性显著提高,针对存在问题,应常态化管理,巩固并进一步促进抗菌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骨科 药物使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就我院抗菌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按随机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二年间病历中2400份,其中1033份C组,933份B组,434份A组。分别对其进行统计、阅读。结果我院大部分医生在应用抗菌的过程中都能够做到用量、用法规范,谨慎认真,无三药以上或三药联用。选择抗菌品种基本合理,大部分都单用,且抗菌应用比例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结论我院选择抗菌品种基本合理,但是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药剂人员、医护人员去努力学习《抗菌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知识,建立临床耐药性概念,减少预防用药,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多做药敏试验,规范用量用法。治疗方案按照患者的病情变化来做及时调整,将抗菌耐药性控制好,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年龄段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抗菌指的是具备抑菌活性或杀菌的药物,此药物是可供机体全身应用的磺胺类、各抗生素以及其它抗菌(抗结核药物、喹诺酮类、呋喃类、抗真菌类等),常见的给药方式有口服给药、肌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滴注给药等,现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通常情况下,抗菌的给药方案是参考药效学的一些参数来制定的。随着抗菌新品种的持续研发以及不断掌握对其作用机理,同时对其时间生物学、时间药理学的深入分析,促进传统给药方案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并已于临床所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