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 8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40例,持续组的患儿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间歇组采取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插管、开奶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血气和氧合情况、总有效率、并发症。结果:间歇组插管、开奶的时间短于持续组,治疗后患儿血气和氧合情况优于持续组,总有效率高于持续组,并发症少于持续组, P< 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33例。其中,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OI、PH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治疗后两组PaO2、PaCO2对比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略低。 结论 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对患儿采取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能够对患儿的各项呼吸指标作出调节,对其呼吸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明显,且应用的安全性较高,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初始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pH值及氧合指数(OI)、平均上机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H值、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H值、O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患儿呼吸功能恢复,缩短上机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88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有患儿44名,对照组予以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予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FiO2水平以及治疗有效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初始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减少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病历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n=42)和实验组(n=42)。干预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指标和有效率均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面罩吸氧治疗,干预组则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比较两组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血气分析相关指标;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血气分析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无创经鼻正压通气与常规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选择68例进行此次研究,共分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治疗,各39例。结果对比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等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有显著降低(P<0.05),对比两组氧暴露时间、上机时间均提示观察组显著缩短(P<0.05)。对比两组治愈率及病死率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创经鼻正压通气与常规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相仿,但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有助于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患儿氧暴露时间以及上机时间,故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及血样饱和度(SaO_2)水平的变化,统计并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PaCO_2水平均降低,PaO_2、SaO_2水平及氧合指数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PaCO_2水平较低,PaO_2、SaO_2水平及氧合指数较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病率较低,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间歇与持续经鼻正压通气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2例患儿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1例)持续经鼻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31例)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pH值、PaO 2 水平,比对照组高(P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创经鼻正压通气与常规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儿分为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正压通气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3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同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氧暴露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治疗能够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本文分析对象,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06月至2018年06月,利用电脑进行随机分组,即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33例。常规组患儿经鼻导管或头罩给氧,研究组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93.94%显著高于常规组78.79%(P<0.05);研究组治疗后呼吸、心率、PaCO2、PaO2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通过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可大大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R(90.5±4.3)次/min、RR(18.2±4.0)次/min、PaO2(7.8±0.2)kPa、PaCO2(6.5±0.2)kPa、有效率97.3%、死亡率0、撤机时间(3.4±0.2)d、住院(8.1±0.7)d。对照组治疗后HR(100.3±5.6)次/min、RR(25.4±1.8)次/min、PaO2(6.8±0.1)kPa、PaCO2(6.8±0.1)kPa、有效率81.1%、死亡率18.9%、撤机时间(5.9±0.6)d、住院(10.9±0.9)d。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能够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降低死亡率,缩短撤机与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2019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逐渐在全球大规模流行,其重症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表现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或ARDS,因此如何选择呼吸支持技术成为临床热点之一。无创正压通气(NPPV)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已先后在临床推广多年,在COVID-19疫情期间救治重症患者呼吸衰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基于患者病情、设备资源、医护团队和感控等因素不同,怎样优化技术选择、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风险尚存在不同意见。本文拟就COVID-19重症患者NPPV和HFNC合理应用分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