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人QT间期离散正常值。方法246例健康成人按年龄分为21岁~40岁、41岁~60岁和≥61岁3个组,记录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R—R间期,QTmax、QTmin、QTd、QTc、QTcd,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及性别的数据测量结果。结果(1)246例健康成人QTd为(34.07±12.41)ms,范围10ms~68ms:(2)21岁~40岁、41岁~60岁和≥61岁组QTd分别为(31.55±10.56)ms、(34.06±11.54)ms和(37.45±12.68)ms,随年龄增加QTd逐渐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同一年龄组女性QTd小于男性(p<0.05)。结论健康成人QTd范围10ms~68ms:注重心电图描记质量、统一测量方法,可保障QTd测量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健康成人 QT间期离散度 同步12导联心电图 健康体检 诊断
  • 简介:本研究采用12导联同步体表ECG,比较口服氯氮平(是一种常用的强效抗精神病药)前后的QTd。1资料与方法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电解质紊乱,无异常ECG证据,X线胸透及血脂、血糖检查正常。种族相同、年龄25~55(38±5)岁的病人171例,其中男106例,女65例。受检查者在检查床上静卧10min,统一使用HPM1772AECG机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ECG。病人单用氯氮平开始剂量25mg~50mg/d,逐渐递增,2W内加至治疗量(150mg~400mg/d),服药

  • 标签: 氯氮平 QT间期 离散度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995年1月~1999年1月初诊的HCM住院病人32例,皆无高血压病史,且经超声、~(99)Tc心肌显像明确诊断,IVST/LVPW>1.3。男21例、女11例,年龄54.8±11.6岁。梗阻型15例,非梗阻型17例。根据Holter结果分为:Lown’s3级以上(含3级)VR组18例,Lown’s2级以下(含2级)VR组14例。同期入院的EH-LVH患者30例,LVH标准: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125g/m~2(男)或>120g/m~2(女)。男19例、女

  • 标签: 心肌病 心肌肥厚 QT间期 离散度
  • 简介:1990年,Day等首先提出QT离散(QTd)的概念,他们将心电图12导联中最长与最短QT问期之差定义为QTd,并认为这是反映心肌区域性复极差异的定量指标,具有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危险性的意义。

  • 标签: QT离散度 恶性心律失常 12导联 定量指标 QTD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依托必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QT间期QT离散(Qtdispersion,QTd)的影响,评估其心血管安全性。方法5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或功能性便秘,服用盐酸依托必利片50mg/次,3次,d,连续服用7~56d,平均(28.7±12.8)d,服药前后记录12导联心电图,计算QT和QTd值,比较服药前、后二者变化。其中28例患者服药14d时加量至100mg/次,3次/d,记录服药前、后和14d的QT和QTd值,然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患者QT和QTd值均无明显变化,药物加量至300mg/d对QT和QTd值无影响。结论盐酸依托必利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QT间期QT离散无影响,且药物加量至300mg/d也未见有潜在的心血管危险性。

  • 标签: 盐酸依托必利 冠心病 QT间期 QT离散度R57
  • 简介:QT间期代表心室肌除极与复极过程的心电位变化,是心肌电生理、心脏几何学、躯体学、组织阻抗和生物信息各方面相互联系的综合反应。该值在各个导联上存有差异。1985年Campbell等发现这些差异的规律性,并提出了QT离散(QTdispersion,QTd)这个概念。1990年Day等进一步证实了QTd这个概念,认为它代表了心室肌区域性复极化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随着QTd在临床各领域的广泛研究,其临床价值备受人们的关注。通常正常人生理性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所造成的QTd很小,而在病理状态下,QTd就会明显增大。本文现就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其临床应用 QT离散度 心室肌除极 临床价值 心肌电生理 心脏几何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稳心复脉汤对冠心病患者校正QT离散(QTcd)的影响。方法将8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复脉汤口服,疗程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QTc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QTcd明显下降(P<0.05)。结论稳心复脉汤能使冠心病患者QTcd显著下降,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很好疗效,从而达到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QT间期离散度 稳心复脉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足口病患儿校正QT间期离散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选取50例手足口患儿作为观察组,同再选取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同步心电图和心率纠正QTcd以及cTnT定量进行检测,对比患儿的QT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前,患儿阳性cTnT的QTcd大于阴性和对照组,QTcd阴性组cTnT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足口患儿 校正QT间期离散度 临床疗效 心肌受损
  • 简介:冠脉内支架植入是以应用支架来改善狭窄动脉远段心肌缺血手段.QT间期离散(QTdispersion,QTd)是无创性评价心室肌复极化非同步的一个重要指标,心肌缺血可引起QTd增加[1,2].成功的冠脉内支架植入可改善心肌缺血情况[3].本文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内支架植术前后的QTd变化,以探讨机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对QTd的影响.

  • 标签: 冠脉内支架植入 冠心病 QT间期离散度 冠状动脉狭窄 CHD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QT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252例,其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CHD+DM组)150例和未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组(CHD组)102例,1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心电图QT间期离散(QTd)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QTcd)变化.结果CHD+DM组的QTd值及QTcd值较健康对照组及CHD组明显延长(P<0.01);CHD+DM组中同时合并肾病、眼病等微血管并发症者QTcd及QTd值较健康对照组和CHD组明显延长(P<0.01);QTcd与血糖(r=0.290,P<0.01)及血脂(r=0.167,P<0.05)明显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加重心室肌复极化的改变.

  • 标签: QT间期 QT间期离散度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缬沙坦和依那普利对于 QT 间期离散及室性早搏的具体影响 。 方法:抽取院内自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3 月止诊治的 78 例 高血压 并心律失常患者并以数字法随机分组。 观察组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 对照组患者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前 QT 、校正 QT 间期QT 间期离散 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 QT 、校正 QT 间期QT 间期离散 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 SBP 、 DBP 、 RR 、室性早搏、 左室心肌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 ( P > 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SBP 、 DBP 、 RR 、室性早搏、 左室心肌质量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 ( P < 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 室性早搏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应用缬沙坦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 QT 离散,有利于降低室性早搏发生风险,其应用价值优于依那普利 。

  • 标签: 高血压 QT间期离散度 室性早搏 缬沙坦 依那普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QTd)及校正QT离散(QTcd)的影响。方法选择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且成功地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14例为治疗组,并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分为三个亚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行PCI治疗40例为对照组。各组于术前及术后4h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分别计算QTd及QTcd。结果PCI术后4h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QTd及QTcd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术前与术后4h相比,QTd及QTcd均有明显减小(均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之间QTd及QT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及QTcd明显改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校正QTd
  • 简介:摘要QT间期离散(QTd)反映各部位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不稳定性的程度,在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其药物疗效方面起重要作用。瑞舒伐他汀高效、安全,在改善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同时,也能使患者的QTd显著降低,使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的发生风险降低,有利于改善ICM患者的长期预后,为缺血性心肌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慢性缺血性心肌病 QT 间期离散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QT间期离散和肌钙蛋白在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4年11月急诊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病房确诊脓毒症住院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30)、严重脓毒症组(n=30)和脓毒性休克组(n=30)。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肌钙蛋白,采用ECG机及彩色超声超声超声机及彩色超声仪测定QT间期离散。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患者QT间期离散QTd与Qticd及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QT间期离散QTd与Qticd及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休克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容易引起左室肥厚,QT间期离散能预测血透患者左室肥大、心律失常指标;肌钙蛋白能预测脓毒症患者心脏损伤程度。

  • 标签: QT间期离散度 肌钙蛋白 脓毒症 心功能障碍
  • 简介:测量78例AMI患者QTd和QTC,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AMI患者QTD和QTC明显增加,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05,<0.001),AMI患者有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和非复杂性心律失常,两者比较,QTD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而QTC无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QTD是一项预测AMI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有用指标,比QTC更有价值。

  • 标签: QTC AMI QTD 患者 室性心律失常 QT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归纳总结几种常见病因所致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及治疗,让临床工作者对心电图QT间期延长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较早的从心电图上QT间期的异常中识别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及时治疗,从而减少患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 标签: 心电图 QT间期延长 猝死
  • 简介: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QT间期离散(QTcd)、有效不应期(ERP)和室颤阈(VFT)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山莨菪碱治疗组(Ani组);假手术对照组.建立兔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各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cd;S1-S2程控电刺激方法测定兔ERP和VFT.结果①3组术前QTcd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I-R组术后较术前QTcd明显增大(P〈0.01).术后I-R组较对照组QTcd也明显增大(P〈0.01),而Ani组QTcd明显小于I-R组(P〈0.01).②在缺血再灌注术后,I-R组ERP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Ani组ERP较I-R组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148.5±12.3)msvs.(154.6±13.2)ms,P〉0.05].③在缺血再灌注术后,I-R组VF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Ani组较I-R组明显增高(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治疗明显缩短兔缺血再灌注后QTcd,延长ERP,增加室颤阈,增加心电稳定性.

  • 标签: 山莨菪碱 再灌注损伤 QT间期离散度 室颤阈
  • 简介:QT离散(QT_d)作为预测心脏突发事件及预后的指标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本文旨在探讨缺血总负荷与QT_d之间的内在联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心肌缺血组102例,男49例,女53例,均为1994~1998年住院及门诊病例。诊断符合1978年WHO缺血性心

  • 标签: 缺血总负荷 QT离散度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