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最近几年以来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儿童保健的相关工作。方法择取从2011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A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的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年度死亡情况,并分析死亡趋势。结果从2011年6月到2014年5月期间,A市死亡儿童概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下滑趋势;从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A市死亡儿童概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各个年份之间的死亡概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另外,在调查区间,儿童保健概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截止到2016年6月底,5岁以下儿童的保健管理率已经达到了98%以上。结论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依然需要继续控制,儿童保健的相关措施是保证儿童生存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需要各级部门提升重视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宣汉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将相应的干预措施提出来。方法在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的指导下收集和整理资料,科学的分析2011-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具体情况。结果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诱发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依次为意外、肺炎、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先天性心脏病。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在于促进新生儿、婴儿死亡率的显著降低;根据儿童死亡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干预治疗措施,通过健康教育的有效强化,做好围术期的各种保健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促进产科、儿科质量的有效提高和窒息复苏技术的广泛推广至关重要,如此一来可以有效的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
简介:目的调查四川省宜宾市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喂养情况,分析该群体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为今后制定儿童营养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四川省宜宾市某医院进行儿童保健的3岁以下儿童1426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儿童保健程序对研究对象进行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的测量,同时使用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及喂养情况调查表记录儿童喂养方式和照顾方式。采用标准差法,根据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质量、身高别体质量对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对象中生长发育异常者共269人,检出率为18.9%。研究对象中生长迟缓者95人,检出率为6.7%;低体质量者44人,检出率为3.1%;消瘦者57人,检出率为4.0%;肥胖者73人,检出率为5.1%,不同性别研究对象肥胖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喂养方式、居住地儿童的生长发育异常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母乳喂养儿童的生长发育异常检出率低于代乳品喂养儿童及混合喂养儿童,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异常检出率高于城市及乡镇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四川省宜宾市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异常检出率较高,其中非母乳喂养及居住在农村的儿童生长发育异常检出率较其他儿童偏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儿童喂养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该人群的儿童科学喂养意识及其科学喂养知识技能等,以期改善宜宾市3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现状以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多阶段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5岁以下儿童33106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农村儿童15851名,城市儿童17255名,比较城市和农村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以及消瘦率。结果农村儿童生长迟缓率1.4%,低体重率1.4%,消瘦率1.3%;城市儿童生长迟缓率0.9%,低体重率1.0%,消瘦率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逐年下降,但是西部农村地区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仍然有待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城市社区对流动儿童提供更为健全的保健服务的对策。方法对本社区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并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统计。结果对流动儿童提供保健服务已经成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种种原因造成流动儿童保健意识淡薄,主动性差,传统的儿童保健服务己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结论相关政府部门应关注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以人为本,一切从服务出发,加强部门资源整合和联动,做到信息共享,切实保障流动儿童权益。以6岁以下流动儿童为重点,实现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服务的立体化管理。社区相关部门必须通过改变流程、提高质量、转变服务模式等方法提供更加便捷、优质及高效的儿童保健服务。相关部门积极营造关心流动人口的和谐氛围,也是做好流动儿童保健服务的必要外部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特征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方法对1126例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采集深部痰标本,痰标本进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结果1126例标共本检出致病菌440株,总阳性率为39.08%,革兰氏阴性菌占51.13%,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5.23%,白色念珠菌13.64%。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114株,大肠埃希菌110株,白色念珠菌60株,肺炎克雷伯菌5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7株,流感嗜血杆菌29株,铜绿假单胞菌21株。其中1-2月,>2月-1岁,>1岁-2岁,>2岁-5岁CAP不同年龄段发革兰阳性(G+)菌株革兰阴性(G-)菌株构成比例不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75%以上.对β-内酰胺类药物也产生了30-50%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在30%以下。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呋辛耐药率高达75%以上,但对头孢他啶敏感性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均在75%以上,对万古霉素、加替沙星、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奎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性高。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敏感性高。结论5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致病菌1岁以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岁以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岁内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优势菌,1岁后主要以肺炎链球菌为优势菌;这些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对对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类药物可选择应用;铜绿假单胞菌首选头孢他啶;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青霉素、红霉素不应作为首选用药,可先经验用药,对于临床经验用药后好转不明显的患儿应该及时调整用药,必要时可选用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以免病情加重。痰培养结果与临床结合有利于指导用药,减少细菌耐药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0-2016年官渡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对2010-2016年官渡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2016年昆明市官渡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4.66‰,以婴儿及新生儿死亡为主,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9.1%,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0.71%。死亡年龄构成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死亡性别构成无差异。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前2位死因,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异常上升为儿童死亡的前5位死因之一。结论应继续提高围产保健水平,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加强产儿科合作,进一步加强复苏技能培训,提高窒息复苏技术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医学科普知识,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简介:目的了解免疫抑制法测定深圳地区5个月~13岁不同年龄健康儿童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含量水平,并分析其与方法学提供的参考区间的差异性,为本地区建立健康儿童CK-MB参考区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3~6月来医院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1062例,依据年龄分为3组:5个月~3岁的学龄前组、4~6岁的幼儿组和7~13岁的小学组,并选择同期健康成人390例,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CK-MB含量,与方法学提供的参考区间比较,对含量超出范围的标本同时进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心电图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2例健康儿童检出CK-MB含量异常率为66.20%(703/1062),其中学龄前组、幼儿组和小学组CK-MB含量异常率分别为81.02%(239/295)、66.23%(251/379)和54.90%(213/388),各组CK-MB含量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15.95,P〈0.01~0.05),而390例健康成人血清CK-MB含量均〈24U/L;703例CK-MB含量异常标本中cTnI含量均〈0.034ng/ml,有3例标本MYO结果稍有增高〉61.5ng/ml,但随后的心电图跟踪检查均未见异常;学龄前组、幼儿组及小学组儿童血清CK-MB含量(U/L)分别为41.52±19.38、35.09±14.37及28.15±7.86,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CK-MB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4.13,P〈0.05);健康儿童血清CK-MB含量为34.97±10.64U/L,与健康成人血清CK-MB含量(16.05±7.13U/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P〈0.01)。结论免疫抑制法检测深圳地区5个月~13岁健康儿童血清CK-MB含量异常率较高,临床上不能直接引用方法学提供的参考区间,应及时建立本地区健康儿童CK-MB免疫抑制法的正常参考区间,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降低误诊和不必要的确诊项目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汇龙镇2007年与2017年3岁以下儿童身高、体重发育情况。方法统计568例2007年与2017年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汇龙镇籍3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身高、体重发育情况。结果2017年汇龙镇3岁以下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均明显大于2007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女童身高的平均增值明显大于男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童与女童之间体重的平均增值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2017年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率明显高于2007年,而偏瘦率明显低于2007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汇龙镇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增长较快,但超重和肥胖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简介:针对中国15岁中学生未来生涯准备度不佳的问题,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探究提高他们未来生涯准备度的措施.以PISA2012公布的中国上海地区15岁中学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3410名样本中,利用阶层回归,依序检验三个阶层变量群对未来生涯准备度的影响.分析发现:校内及校外ICT应用的学习活动、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以及对于学校所安排学习活动的态度,这些变量均与其未来生涯的准备度有显著正向关联.参照描述统计结果,中国上海中学生的校内及校外ICT应用学习活动频率不低于其他国家,但是对于学校的整体自觉较为消极.据此,建议学校领导除了持续让中学生从事需应用ICT的学习活动外,更重要的是积极建立他们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激发其对于学校的正向态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 7岁以下营养不良患儿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效果进行分析及判定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营养不良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2016年 10月 17日 到2017年 3月 17日 期间),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 30例,对照组行传统的治疗、营养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保健指导,并将 2组患儿经相应方案干预的遵医度、疾病知晓率及不良饮食习惯纠正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营养不良患儿经健康教育、保健指导后的遵医度为100.00%,疾病知晓度、不良饮食习惯纠正率均为 96.67%,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对7岁以下营养不良患儿行健康教育、保健指导可提高其疾病知晓度、遵医率,改善其不良习惯,以此改善患儿机体内营养均衡,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对1岁以内儿童参与保健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参与儿童保健儿童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依据参加是否规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未保持规律性参加,观察组儿童规律参加保健,对两组儿童1岁时身高与体质量情况观察,并比较鱼油添加率、VD缺乏性佝偻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出生时身高、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观察组儿童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儿童1个月内鱼油添加率82.05%(32/39)高于对照组61.54%(24/39),VD缺乏性佝偻病观察组2.56%(1/39)低于对照组15.38%(6/39),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岁以内儿童规律性参与保健,对促进其生长发育、保持健康体质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实践中推广。
简介:目的了解35岁以下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脂血症、脂肪肝和高血糖的发病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发病原因,为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35岁以下的健康体检人群根据性别对高脂血症、高血糖和脂肪肝的发病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脂肪肝患者与非脂肪肝患者的生化指标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人群中TG升高例数39.6%,TC升高例数10.33%,LDL升高例数25.7%,GLU升高例数3.71%,均高于女性人群;男性人群中脂肪肝患者检出率为42.38%,远高于女性脂肪肝患者检出率(22.41%);进一步分析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的生化指标均数的差异,脂肪肝组的TG、TC、LDL、GLU含量较非脂肪肝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脂、脂肪肝和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其发病呈现年轻化,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发挥健康体检的预防作用。
简介:目的分析40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相关的预后.方法选择大别山区2014年3月到2016年4月12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的宫颈癌患者年龄均在40岁以上,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均在40岁以下,对所有患者在多方面上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病理类型为非鳞癌的比例更高,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0岁以下宫颈癌患者与年老组相比,在性生活方式、孕产次、临床表现、妇科体检、病理类型、生存期等方面上差异显著,据此探讨大别山区宫颈癌的病因、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关系、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