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MEGA^2第2部分出齐之际,穆勒重提所谓的“马克思一恩格斯问题”,并借助第2部分相关卷次所收手稿中的大量实例以及相关学者的证言为恩格斯正名,反驳了各种批评恩格斯的观点,特别是以马克思晚年曾打算放弃而恩格斯在《资本论》第3卷刊印稿中当作重点加以突出的“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为例,指出现在发表的马克思原稿恰恰证明恩格斯完全领会了马克思的意图,没有歪曲他的任何观点,完美地编辑并出版了他生前未能发表的手稿

  • 标签: 反恩格斯主义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1867-1868年经济学手稿
  • 简介:手稿》是一部经济道德内涵丰富的马克思早期著作。对这部著作作经济道德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手稿》进行了经济道德解读:一是经济事实与经济主体及其关系的价值分析;二是异化劳动导致劳动关系的非理性化;三是资产阶级国民经济的道德缺损;四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悖论。

  • 标签: 《手稿》 经济道德 解读
  • 简介: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不是现代科学观中的"我-它"关系,而是感性地表现为"我-你"、"我-我"的存在状态。对此,学术界往往解读为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批判或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残余。然而,当我们在理论上将其置于哲学存在论变革的视阈下,在实践上将其纳入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运动中,我们发现,这实际上已经是唯物史观的表达。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被表达为人与自然在劳动中的对象性生成,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活动构成一部交互生成的总体性历史;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现实生活的任务,现实生活为自然界的解放同时也是人的解放开辟道路。

  • 标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与自然 对象性活动 存在论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者身体的三种规定——作为工具而存在的身体、作为自我意识外化的身体和作为欲望而存在的身体,马克思提出人的身体是欲望、工具和智慧的聚集之所,身体在欲望、工具和智慧的相互生成中历史性和社会性地生成自身的观点。马克思所理解的身体因而是审美化的身体,马克思的身体理论因而是一种身体美学,它帮助我们认识和批判当今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所面临的虚无主义、欲望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困境,并指引我们获得回归身体自身的共生主义智慧。

  • 标签: 身体 工具 欲望 智慧 共生主义
  • 简介:<正>马克思《1844经济—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不是美学专著,却包含深刻的美学思想,为了把握这些美学思想,我们必须紧紧依据《手稿》基本思想去理解,看看这些美学思想给当代美学提供了什么观点、思路,还有哪些需要具体论证并加以阐释的。这是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手稿》以一种新人类和人本的观点和方法,对资产阶级经济以之为前提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私有财产作了考察和分析,并对资产阶级经济所持有的

  • 标签: 哲学手稿 《手稿》 物质生产 异化劳动 美学思想 实践观
  • 简介:我们认真攻读马克思的原著,并进行相应的学术研究。我们看到,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首先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存在的社会条件:“被国民经济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即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由于这种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存在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要搞清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劳动、资本、地产、垄断、竞争、货币等范畴及范畴间的本质联系,必须从异化劳动范畴出发。异化劳动范畴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其它一切范畴的一般的、潜在的本质规定,而其它一切范畴则只是异化劳动的特定的、展开了的表现形式。

  • 标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异化劳动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费尔巴哈 人本主义
  • 简介:在我国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中,一种在学术界产生过很大反响、至今仍有影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超越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实践哲学.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多以马克思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中的若干论述作为主要依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其实,这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作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超越的实践哲学”主要依据的这些论述,体现的不是马克思的“超越论”思想,而是马克思初步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

  • 标签: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超越的实践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 简介:《1844经济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阐述其实践美学思想最集中的一部著作。本文从对"实践"以及"美"的分析入手,理清了实践美学的概念范围,然后通过对《手稿》中体现的人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审美最终构成实践的人类特质;主体情感的参与是构成美必不可少的因素;异化劳动因主体在其活动中不能产生美而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也成为非人等方面的实践美学思想展开论述。

  • 标签: 手稿 实践 实践美学
  • 简介:《1844经济—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的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生态美的破坏,特别提出了"异化劳动"对工人审美能力与情趣的摧残,使工人们变成了"片面的人"。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才能创造美,此观点此后成为生态美学研究的基石。马克思严肃批判了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对自然的极度破坏和对人审美能力的摧残,他认为"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动人类社会急速发展,但也是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键因素;自然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人也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全面的人"的概念,与其相对立的"片面的人"则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工人在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只关注物质的需求,失去了对事物的审美能力,马克思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对事物的审美观照并创造美。各方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其观点进行研究,本文则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探究自由自觉的劳动是劳动与美的统一,而共产主义则是实现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实现审美主体与客体统一的社会阶段。

  • 标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生态美学 异化劳动 片面的人
  • 简介:《1844经济哲学手稿》(下称《手稿》),对中国当代美学原理体系建构的影响,大致呈现出由整体性理论基础到批判性吸收和超越,再到内在性影响的演革。在实践美学体系中,《手稿》关于实践、"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的自然界"和"美的规律"等命题的经典性论述,成为美学原理建构的理论基础所在。在后实践美学体系中,受对《手稿》美学思想解读差异和对实践美学批判的影响,它在美学原理建构中只是作为一个理论基点而存在。在非实践派的美学原理建构中,《手稿》的影响则是内在性地体现在学科研究对象设定等方面。当下,在文化审美实践勃兴、新兴美学体系多元发展等的冲击下,原有美学原理遭到严峻挑战。而《手稿》作为一部极具敞开性的经典文本,在新的理论维度依然具有巨大的阐释空间,可以为美学原理的重构提供新的支撑。

  • 标签: 《手稿》 美学原理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 简介:在现代性迅速成长之时,马克思作为一个体制外的思想家对它展开了反思和批判。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中,他从国民经济入手,以异化劳动为核心范畴,论述了私有财产的产生与实质,提出了共产主义理论,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上的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

  • 标签: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代性 私有财产 异化劳动 共产主义
  • 简介:如何确定《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中的地位问题,是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一个聚焦点。要厘定其学术地位,务必先确定《手稿》研究的方法论前提。整体性的方法是探索《手稿》学术地位的首要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整体性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没有脱离整体性而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和社会主义。用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来看《手稿》,它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开山之作,但方法论和思想内容等方面仍是一部不成熟的著作。从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探索《手稿》等文献,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标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整体性方法 马克思主义
  • 简介:《1844经济哲学手稿》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发端。马克思不囿于流行的工具主义对其技术价值观的桎梏,将注意力集中于社会技术即社会生活中的技术现象当中,把对技术的思考寄寓于对机器、工业、劳动等现象的考察。马克思对技术问题的探究始终与人的问题相结合,强调技术实践,阐明了人的异化必然导致技术的异化,技术的异化也是劳动异化所带来的人同人相异化。技术价值集中体现在发展中人的价值。

  • 标签: 马克思 技术哲学 异化劳动 技术中性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简介:劳动力商品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正是通过劳动力商品理论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并以劳动力商品的二重性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社会形式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与剥削的实质。而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1857—1858经济手稿》是马克思从古典政治经济劳动价值论向劳动力商品理论转变的桥梁;深入研究这部手稿中的劳动力商品思想,对于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发展、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的脉络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劳动 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 剩余价值
  • 简介:<正>马克思的《1844经济哲学手稿》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形成阶段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内容十分丰富的著作,其中许多地方涉及到了伦理问题。本文拟对手稿的伦想思想做一粗浅的探讨。一、伦理学研究的崭新方向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学尽管有着种种的合理因素,但由于在研究方法上都不能自觉地把道德放在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唯物辩证的考察,因而始终不能摆脱历史唯

  • 标签: 伦理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 伦理学研究 社会经济关系 伦理问题 资本主义社会
  • 简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常被视为马克思哲学思想基本成熟的标志,《1844经济哲学手稿》则被认为是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影响的产物,是前马克思主义的。其实二者的基本精神和思想观点完全一致,只是马克思虽然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中已经形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思想,却把这些思想误认为只是对费尔巴哈工作的继续,是属于费尔巴哈的。《1844经济哲学手稿》是穿着费尔巴哈外衣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脱下费尔巴哈外衣的《1844经济哲学手稿》。

  • 标签: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结构与中心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一致 对费尔巴哈的误解
  • 简介:《1844经济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1844初步探索政治经济时写下的一部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了人的异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深刻剖析,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异化与人性的关系上,《手稿》主要围绕着异化劳动导致人的异化与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来阐述人性问题。本书较早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 标签: 异化劳动 人的本质 人的全面发展
  • 简介: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三大部分——哲学批判、经济批判和社会批判中,“感性活动”、“异化劳动”已经本质性的产生并成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核心要义和理论基点。《1844经济—哲学手稿》在马克思宏大而又深邃理论体系中以其时间维度和理论意蕴的双重价值一举超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成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源头。

  • 标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感性活动 异化劳动
  • 简介: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STS学派就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STS.《1844经济哲学手稿》就是马克思批判发达工业社会的经典著作,包含着丰富的STS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福同时也是祸;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中必须包含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的本质确证;建立起关于人的科学以实现科技与人文的统一.总体而言,马克思是结合人的全面发展来考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这对于中国STS学派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STS 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