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掌、背侧Barton骨折的术后影像学指标变化规律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的43例Bart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背侧Barton骨折(n=19),掌侧Barton骨折(n=24),所有患者均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在两组内比较术后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影像学指标,在两组间比较1年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丢失值,分析各影像学指标丢失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丢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间影像学指标丢失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7;P=0.178;P=0.190),尺偏角丢失和桡骨高度丢失具有明显相关性(P=0.023),掌倾角丢失和尺偏角丢失、掌倾角丢失和桡骨高度丢失间无明显相关性(P=0.587;P=0.135)。结论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背侧、掌侧Barton骨折均有效,但术后1个月内易发生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丢失,在此期间应多复查,避免过度负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Barton骨折病人,掌侧型25例,背侧型9例,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其中5例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34例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1例骨质疏松患者因术后未早期锻炼出现腕关节僵硬,效果差,其余33例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5周;无伤口感染、腕关节僵硬、血管神经压迫、急性骨营养不良、内固定失效及其他并发症;掌倾角、尺偏角、腕掌关节半脱位均获明显改善。按Deoliveiva评分标准,优2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2﹪。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手术创伤小,符合解剖学特点,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简介:目的:对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掌侧型Barton骨折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掌侧型Barton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疗法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手术疗法治疗,分析两组掌侧型Barton骨折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保守疗法相比,手术疗法治疗掌侧型Barton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
简介:目的:分析青壮年掌侧Barton骨折术后腕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的原因,评价活血止痛散对于Barton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45例青壮年掌侧Barton骨折病人均采用掌侧切口,切开复位、解剖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木。其中活血止痛散组25例,采取拆线后1周给予活血止痛散外洗;对照组20例,采取拆线后1周给予普通温水烫洗。结果:活血止痛散组中25例中,腕关节背伸平均活动度为36°±3.4,掌屈活动度为51°±4.5。对照组20例中腕关节背伸平均活动度为280±5.0,掌屈活动度为35°±3.6°两组肿胀程度,腕关节的功能活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壮年的掌侧Barton骨折对于以后腕关节的功能的要求较高。而活血止痛散在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时可以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尽可能排除掉其他影响因素下,活血止痛散的烫洗在Barton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上还是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们对14例根据X线和CT确诊为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患者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X线片定期复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4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6.6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优10例,良3例,可1例。无感染、肌腱磨损断裂、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Barton伴Die-punch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较好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外固定架治疗月骨周围脱位并桡骨巴尔通(Barton)骨折,探讨该法治疗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月骨周围脱位并桡骨巴尔通(Barton)骨折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患者恢复优6例,良5例,可1例。结论外固定架治疗月骨周围脱位并桡骨巴尔通(Barton)骨折操作简单,损伤少,临床疗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