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全国农村代表性数据的分析发现: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认知水平对农民参加村委会投票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而对于农民是否向村委会提建议和意见具有统计显著性;政治影响力对农民参加村委会投票和向村委会提意见、建议都具有统计显著性;农民平缓的政治参与和农民自身的救济性政治知识、功能性政治知识相关,而农民的紧张政治参与只与农民救济性政治知识程度相关。基于此,可以提出改善农村政治参与制度和调整政策宣传方向的创新思路。

  • 标签: 政治参与能力 政治影响力 政治认知
  • 简介:文章利用CGSS2010的调查数据分析城市居民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治参与因素中参与居委会投票对外在效能感具有积极影响,成为工会会员能提升内在效能感;政治心理因素中政治信任因子可以显著增加外在效能感,但却会减少内在效能感,而其中政治认知因子会同时提高其内、外在效能感;主观社会地位因素中主观阶层地位可以增加城市居民内、外在效能感;人口学因素与内、外在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相比较而詈,这四个因素对内在效能感的影响要大于外在效能感。

  • 标签: 城市居民 内在效能感 外在效能感 政治效能感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探讨了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不平等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普遍拥有更好的健康状况,并且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性别、年龄、户籍类型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控制变量对健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性别不平等在教育和收入的健康回报上表现明显,而城乡差异主要源于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差异。研究还指出,不同省份间居民健康的不平等主要来自区域公共卫生资源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宏观差异。本文为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如何影响健康提供了实证依据。

  • 标签: 社会经济地位 健康不平等 定量研究
  • 简介: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1997年开始的高校收费政策改变了家庭教育投资的预算约束,可能会影响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本文利用2010—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高校收费政策对不同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城乡之间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对不同家庭背景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的入学机会差异产生了显著影响。对此,提出要加强农村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优秀师资,完善高校资助政策,加快高考改革进程,建立更加全面的高考选拔机制。

  • 标签: 高等教育收费政策 入学机会公平 城乡差异 性别差异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国2010年女性在关于婚前性行为问题上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女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试图了解女性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情况,采用交叉表分析、T检验和F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女性关于婚前性行为问题进行总体分析以及基于不同背景特征变量的差异分析。结果在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调查中74.0%的调查对象反对婚前性行为,18.5%的调查对象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7.5%的人赞同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地域分布、户口来源、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收入高度相关,与民族类型相关。结论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大力开展合适她们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婚前性行为危害的认识程度。

  • 标签: 女性 婚前性行为 CGSS 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我国 2010 年女性在关于婚前性行为问题上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女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 2010 年中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试图了解女性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情况,采用交叉表分析、T 检验和 F 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女性关于婚前性行为问题进行总体分析以及基于不同背景特征变量的差异分析。结果 在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调查中 74.0%的调查对象反对婚前性行为,18.5%的调查对象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7.5%的人赞同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地域分布、户口来源、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收入高度相关,与民族类型相关。结论 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大力开展合适她们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婚前性行为危害的认识程度。

  • 标签: 女性 婚前性行为 CGSS 数据
  • 简介: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样本微观数据,分析居民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保现状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分布特点,探讨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状况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医保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身体健康状况”及“社会公平感”两个中介变量产生。为了提高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要从加快城乡医疗保险整合的步伐、完善医疗保险的补充项目以及提升医疗保险给付水平三个方面入手,注重制度的公平性,同时提升医保的可及性、有效性,从而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达到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目标。

  • 标签: 社会医疗保险 主观幸福感 社会保障
  • 简介:通过分析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本文探讨了中国居民教育获得性别不平等的程度、变化趋势以及不平等来源等方面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城镇居民教育获得性别不平等程度较小,并且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近年来已经基本消失。而农村居民的教育获得性别不平等程度非常大,虽然也显示出逐渐缩小的趋势,但缩小的幅度很小。作者进一步发现,当前中国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而造成农村居民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因素是因父权制(或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所导致的性别歧视。

  • 标签: 教育获得 性别不平等 城乡差异 父权制文化 性别角色观念
  • 简介:本文使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对CGSS数据库中有关政府满意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城市居民政府满意度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是否在政府主导的行为中遭受过不公正对待,是对政府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其中又以基层选举的影响最为强烈;当教育程度达到高中及同等文凭以上时,教育程度提高会降低政府满意度;中共党员身份会提高政府满意度;社会经济地位下降也会降低政府满意度;民族对政府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和宗教信仰也不直接影响政府满意度。同时,本文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 标签: 城市居民 政府满意度 影响因素
  • 简介:基于CGSS2013中国综合调查中的数据,着力探索社会管理服务满意度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线性关系。研究发现,人口登记与户籍服务、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化解等基本社会服务满意度这3个变量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社会管理服务整体满意度也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食品药品安全、互联网服务管理、经济与社会组织管理、维护市场秩序这4个社会管理服务满意度与居民主观幸福感没有相关性。政府可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以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进一步构建服务型政府。

  • 标签: 社会管理服务满意度 线性关系 居民主观幸福感
  • 简介:以往关于农村教育状况的研究,多着眼于某一侧面的考查。然而从全面的角度考虑,城乡差异,随迁子女教育,农村内部教育状况都应该被纳入考查范围。高等教育扩招后农村教育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为综合考查这些因素提供了有力的视角。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为切入点,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城乡教育差异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可发现扩招后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城乡之间差异虽然在结构上有所调整,但比例差异仍然极大;历史上随迁子女比农村当地入学儿童遭遇了更加严重的教育不公平;在农村学生群体内部,家庭背景通过文化资本对其入学机会的获得异常重要;而性别差异造成的入学机会差异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

  • 标签: 农村教育 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随迁子女
  • 简介:本文基于CGSS2012的数据,讨论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行为及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以及不同的文化消费行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公共文化消费行为频率低于个人文化消费行为频率,但是高雅文化消费行为频率并不低于大众文化,其中阅读的频率仅次于看电视。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各类文化消费行为的频率要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差距最大的是阅读和体育锻炼;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农村居民。OLS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并非所有文化消费行为的频率都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一些行为反而会对主观幸福感带来负面影响;对于享有发展体验来说,文化消费行为对城镇居民的影响要大于农村居民,而对于身心健康体验来说,其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更大;研究未发现公共文化消费行为能够比个人文化消费行为更好地提高主观幸福感,也未发现频率越高的文化消费行为可对主观幸福感带来越大的正面影响。

  • 标签: 文化消费 主观幸福感 城乡差异 CGSS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CGSS2017数据,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城镇居民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家庭金融风险投资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缓解了城镇居民的相对贫困,中介效应模型机制分析发现,家庭金融风险资产投资在互联网使用对城镇居民相对贫困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建议,政府应增加对互联网等信息科技投入,加大互联网使用对收入分配的正面作用;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降低家庭资产配置的信息成本,提高家庭风险金融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依托互联网进一步建立可持续、常态化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为城镇居民提供内生减贫动力。

  • 标签: 互联网使用 风险资产投资 相对贫困
  • 简介:随着'宗教热'社会现象的出现,围绕宗教问题开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鲜有根据全国性的统计数据开展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考察了宗教信仰的代际传递这一对宗教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问题。研究结果有以下发现:宗教信仰的代际传递是影响个人宗教信仰的重要因素,整体来看,母亲对子女的信仰选择影响比较大;父母的宗教信仰对子代宗教信仰的影响是有性别差异的;年龄、户口、民族、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特征也是影响个人宗教信仰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宗教信仰 代际传递 性别
  • 简介:政治效能感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心理基础,也是人们接受学校教育的非货币收益之一。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发现:受教育年限与人们的内在政治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外在政治效能感并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关系。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公民,会有更频繁的政治关注、政治讨论以及更高水平的政治认知,但这三种机制对两种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却并不一致。这为我们理解教育程度与公民制度化参与行为之间的“倒挂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新时期学校教育在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改革方向。

  • 标签: 教育程度 政治参与 政治效能感
  • 简介:为了探究教育对生育及“二孩”意愿的影响,揭示其内在机制,本文从作用效应与作用机制两个层面构建研究思路,基于CGSS(2013)数据,采用OLS、2SLS、Probit、IVProbit、泊松回归和负二项回归等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教育对生育及“二孩”意愿具有负向影响效应。教育主要通过“收入-成本”和“文化-认知”两方面作用渠道影响“二孩”意愿。一方面,教育具有显著收入效应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体的时间价值,从而对“二孩”意愿的影响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教育会通过“婚育观念变迁”、“社会认知偏误”和“传统文化割裂”等渠道影响“二孩”意愿。相对而言,“文化-认知”是“二孩”意愿下降更重要的原因。论文的重要价值在于,将教育和生育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可为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前期探索成果。

  • 标签: 教育 “二孩”意愿 收入-成本 文化-认知
  • 简介:个人主观幸福感是反映民生的一项主要指标,而住房问题则是备受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调查数据,从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角度分析住房对城镇居民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对其个人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影响。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住房面积 影响 回归 分析
  • 简介:风险社会引发的女性面临着家庭与公共领域的多重困境,传统的性别分工观念与现代性别平等的社会价值共同作用于女性的性别意识。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分析表明,女性年龄、生活地域、教育水平、自我阶层认同是影响女性性别平等意识的因素。

  • 标签: 性别意识 性别平等 家庭地位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中央八项规定等党内法规实施以来,对人民的廉政感知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党内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人民的清廉感知具有正向影响,干部执行公务遵纪守法行为、干部违反法律规党纪的行为是否受到严肃处理对人民的廉政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干部违反法律规党纪的行为是否受到严肃处理对人民廉政感知的影响最显著;干部执行公务遵纪守法行为对人民廉政感知的影响次之。

  • 标签: 党政法规 廉政感知
  • 简介: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的城市样本,分别用企业任期和在职培训时间作为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替代变量,分析它们对员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与工资水平显著正相关,积累的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越多,获得的工资水平也越高。同时还发现:作为通用性人力资本的工作经验与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受教育年限和企业规模均与工资水平显著正相关;相对于女性而言,在同等条件下,男性的工资水平更高。

  • 标签: 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 企业任期 在职培训时间 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