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国2010年女性在关于婚前性行为问题上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女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试图了解女性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情况,采用交叉表分析、T检验和F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女性关于婚前性行为问题进行总体分析以及基于不同背景特征变量的差异分析。结果在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调查中74.0%的调查对象反对婚前性行为,18.5%的调查对象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7.5%的人赞同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地域分布、户口来源、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收入高度相关,与民族类型相关。结论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大力开展合适她们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婚前性行为危害的认识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我国 2010 年女性在关于婚前性行为问题上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女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 2010 年中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试图了解女性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情况,采用交叉表分析、T 检验和 F 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女性关于婚前性行为问题进行总体分析以及基于不同背景特征变量的差异分析。结果 在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调查中 74.0%的调查对象反对婚前性行为,18.5%的调查对象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7.5%的人赞同婚前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地域分布、户口来源、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收入高度相关,与民族类型相关。结论 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大力开展合适她们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婚前性行为危害的认识程度。
简介:以往关于农村教育状况的研究,多着眼于某一侧面的考查。然而从全面的角度考虑,城乡差异,随迁子女教育,农村内部教育状况都应该被纳入考查范围。高等教育扩招后农村教育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为综合考查这些因素提供了有力的视角。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为切入点,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对城乡教育差异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可发现扩招后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城乡之间差异虽然在结构上有所调整,但比例差异仍然极大;历史上随迁子女比农村当地入学儿童遭遇了更加严重的教育不公平;在农村学生群体内部,家庭背景通过文化资本对其入学机会的获得异常重要;而性别差异造成的入学机会差异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
简介:本文基于CGSS2012的数据,讨论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行为及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以及不同的文化消费行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公共文化消费行为频率低于个人文化消费行为频率,但是高雅文化消费行为频率并不低于大众文化,其中阅读的频率仅次于看电视。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各类文化消费行为的频率要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差距最大的是阅读和体育锻炼;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农村居民。OLS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并非所有文化消费行为的频率都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一些行为反而会对主观幸福感带来负面影响;对于享有发展体验来说,文化消费行为对城镇居民的影响要大于农村居民,而对于身心健康体验来说,其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更大;研究未发现公共文化消费行为能够比个人文化消费行为更好地提高主观幸福感,也未发现频率越高的文化消费行为可对主观幸福感带来越大的正面影响。
简介:为了探究教育对生育及“二孩”意愿的影响,揭示其内在机制,本文从作用效应与作用机制两个层面构建研究思路,基于CGSS(2013)数据,采用OLS、2SLS、Probit、IVProbit、泊松回归和负二项回归等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教育对生育及“二孩”意愿具有负向影响效应。教育主要通过“收入-成本”和“文化-认知”两方面作用渠道影响“二孩”意愿。一方面,教育具有显著收入效应的同时也提升了个体的时间价值,从而对“二孩”意愿的影响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教育会通过“婚育观念变迁”、“社会认知偏误”和“传统文化割裂”等渠道影响“二孩”意愿。相对而言,“文化-认知”是“二孩”意愿下降更重要的原因。论文的重要价值在于,将教育和生育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可为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前期探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