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再诊断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通过常规CT扫描以及低剂量的CT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主管评分、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剂量长度的乘积、有效管球剂量、CT溶剂剂量指数),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差异进行分析。结果: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共85枚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共20枚,恶性结节共65枚。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图像噪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低剂量CT扫描,获得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管球剂量、CT溶剂剂量指数低于常规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后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常规CT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混合磨玻璃结节、毛刺征、分叶征、空泡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性结节的纯膜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的扫描比例,低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通过低剂量CT扫描,能够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临床征象明显,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PET/CT受检者有效剂量辐射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PET/CT受检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剂量长度乘积估算扫描辐射有效剂量,并计算受检者所受辐射总有效剂量。结果 PET/CT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180mAs调整,伴随着管电流增大,EDTotal、EDCT/EDPET比值逐渐增大;受检者自身一般情况不同所注射18F-FDG药物不同,计算PEF所致辐射有效剂量,随着18F-FDG一定范围不断增大,EDPET、EDCT/EDPET随之增大,但不超过50%。结论 CT扫描所致辐射有效剂量占据总有效剂量一般以上,降低管电流,调整18F-FDG剂量,则有效降低PET/CT受检者有效辐射剂量。
简介:摘要低剂量胸部CT是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而定量CT(QCT)是利用CT数据进行对第1~2腰椎骨密度,肝脏脂肪含量和第2腰椎水平腹部脂肪面积等进行测量的方法,二者结合可以应用于健康管理,可以在筛查肺癌同时,进行骨质疏松,脂肪肝和肥胖的评价。中国健康定量 CT 大数据项目是前瞻性队列研究,已经采集了6万多人的低剂量胸部CT和QCT的数据,以及体检人体参数和血常规检查结果。通过分析这些大数据,他们总结出中国人群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正常值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同时分析了腹内脂肪含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以及骨密度与血清蛋白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定量 CT 大数据项目的实施表明低剂量胸部CT结合QCT在健康管理的应用前景和科研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行鼻窦CT扫描时对图像质量和眼晶状体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RevolutionevoCT对头部拟人模体进行扫描,不开启ODM为对照组,开启ODM为观察组。通过调整管电压(140、120、100 kV)、噪声指数(N17、N18)、螺距(准直宽度20 cm时0.531、0.969;准直宽度40 mm时0.516、0.984)、等扫描参数,分别采集24个序列图像。记录鼻窦组织前(A)、左(L)、后(P)、右(R)4个方向管电流(mA)值、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感兴趣区(ROI)的CT值均值(AV)、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影像品质因子(FOM)。采用双盲法对图像的边缘清晰度、软组织层次、噪声、伪影进行3分制主观评分。结果不同扫描条件组合下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鼻窦组织A方向的管电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观察组L、P、R方向管电流和CTDIvol、DLP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SD、SNR、CNR、FOM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边缘清晰度、软组织层次、噪声、伪影的主观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ODM技术行鼻窦部CT扫描可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质量,有效地降低眼晶状体的辐射剂量,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肺癌疾病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以及常规剂量CT的临床效果实施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早期肺癌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CT以及常规剂量CT检查,针对检查结果实施对照分析。结果: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检出率、优质图像率对比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有效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总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常规剂量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低剂量还是常规剂量CT检查,都会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以及优质图像率,但低剂量的安全性更高,因而更加值得普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时段2020年5月到2021年8月,纳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开展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患者300例进行研究,回顾病例,评价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与金标准检查,发现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病变检出患者298例,检出率99.3%,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肺部可疑疾病诊断中,采用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检查,可以有效检出相关肺部病变,对提高检查诊断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两种方式在评估成人胸部CT扫描辐射剂量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间40例进行胸部CT扫描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受检者体重指数(BMI)的不同分为观察1组(n=12)、观察2组(n=18)和观察3组(n=10),收集可以满足受检者诊断要求的SSDE和CTDIvol,比较两组剂量估算方式在评估胸部CT辐射剂量方面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3组SSDE、CTDIvol值高于观察2组,二者差值低于观察2组,观察2组SSDE、CTDIvol值高于观察1组,二者差值低于观察1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SSDE与CTDIvol相比更可以准确评估不同BMI受检者行胸部CT扫描时所遭受的辐射剂量,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DLR)较混合迭代重建(Hybrid IR)在改善胸部低剂量CT(LDCT)图像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胸部LDCT体检或因肺内结节定期复查的77例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不同算法重建,获得标准级别Hybrid IR图像、标准和强级别DLR图像。在3种图像的肺实质、主动脉、肩胛下肌及腋下脂肪内选取感兴趣区并测量其CT值和标准差,用于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同时,由2名影像医师按照Likert 5分量表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且记录肺磨玻璃结节(GGN)的数量,并对其显示情况进行评分。2名医师评分不一致时由第3名医师评分决定。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对3种图像的主观和客观评分进行分析,若总体存在差异,则用Bonferroni校正检验进行组内两两比较。结果3种图像在肺实质、主动脉、肩胛下肌及腋下脂肪处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图像噪声、SNR和图像的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标准级别Hybrid IR图像、标准和强级别DLR图像的CNR分别为0.71(0.49,0.88)、1.06(0.78,1.32)和1.14(0.84,1.48)。标准级别和强级别DLR图像均较标准级别Hybrid IR图像的主观和客观噪声低及SNR和CNR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对主要解剖结构(肺裂、肺血管、气管和支气管、淋巴结、胸膜和心包)和GGN的显示上,标准级别和强级别DLR图像评分明显优于Hybrid IR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Hybrid IR相比,DLR可以明显降低LDCT图像的噪声,且对GGN的显示良好,有助于在较低辐射剂量水平时保证图像质量,从而改善采用CT行肺癌筛查及肺结节随访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对低剂量CT扫描胸部疾病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胸部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研究组采用低剂量扫描,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和不同征象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图像优良率为91.84%,对照组图像优良率为95.92%,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毛刺、密度不均、钙化、支气管征等病变征象,两组患者检出率相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低剂量CT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在图像质量和病症检出率方面,不具备明显差异,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用于肿瘤患者胸部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时间选择2019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我院收治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进行对比分析,按平行分组法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比组15例,实验组患者进行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准确性以及患者胸部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3.33%,对比组患者诊断结果准确率86.67%,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有效放射剂量使用低于对比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肺部扫描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空洞、毛刺、钙化以及分叶情况与对比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患者胸部检查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确保诊断准确率的同时降低对患者身体伤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见CT扫描部位中不同尺寸参量对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的影响,以建立SSDE的快速转换因子。方法于2021年3月8日至5月1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集颅脑、鼻骨、鼻窦、颈部、胸和腹盆6个临床常见扫描部位共189个临床病例。利用Matlab自编程序进行批量图像处理,计算横断面图像的面积、前后径、左右径以及平均CT值信息,由病例的真实有效直径和水当量直径得到估算体型特异性剂量值的转换因子,并比较两种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ED和SSDEWED)值的差异。根据临床实践中便于得到的前后径、左右径、前后径+左右径、估算有效直径,以及程序所得真实有效直径和水等效直径,建立便于应用的成年人各部位SSDE快速修正因子。得出水当量直径和有效直径的便捷转换关系。以水当量直径对应的修正因子为基准,比较各种尺寸参量对应的修正因子之间的相对误差。结果颅脑、鼻骨、鼻窦、颈部、胸部和腹盆6个CT检查部位的真实有效直径对应的SSDE快速转换因子分别为1.01、1.01、1.01、0.97、1.28、1.32,水当量直径对应的SSDE快速转换因子分别为0.87、0.97、0.98、0.99、1.42、1.36。不同类型转换因子之间相对误差变化范围为0.68%~18.05%。腹盆部的各种尺寸参量的转换系数相差最小,胸部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对应的转换系数误差最小。颅脑使用左右径对应的转换系数误差最小。鼻窦、胸部和腹盆的CTDIvol与SSDEED和SSDEW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鼻窦=2.44、4.23,t胸部=17.67、17.00,t腹盆=17.93、18.75,P<0.05);颅脑和鼻骨的CTDIvol与和SSDEW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2.80,P<0.05),与SSDEED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颈部CTDIvol与SSDE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5),与SSDEWED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SSDEWED可以更加精准的评估受检者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不同扫描部位可选择不同的尺寸参数进行修正。快速转换因子可便捷用于临床操作,提高受检者辐射剂量估计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超声与低剂量螺旋CT对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样本对象:60例患有肺部疾病的小儿;样本来源:均为我院收治;收治时间:集中分布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上述样本平均划分为两组,一组为超声检查组,另一组为CT检查组,每组各30例患儿;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经超声检查方法的效果而言,接受低剂量螺旋CT扫描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组患者,其诊断优势更加显著,结果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经超声检查而言,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方法患有肺部疾病的小儿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诊断效果更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