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癌淋巴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以彻底清扫胃周淋巴为主的胃癌根治,使胃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在世界多数国家基本达成共识.唯西方少数国家对D2根治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式持反对意见,认为D2根治术后并发症高于D1根治,而二者5年生存率相似,尤其对D3扩大淋巴争议较大.60年代以来,日本首先倡导D2D3胃癌扩大淋巴,经过30余年积极的临床实践,Marayama等报告了Ⅱ、ⅢA期胃癌5年生存率分别从61%和39%提高到76%和63%,其他日本医疗单位也相继报告了令人羡慕的结果.正如王舒宝教授所言,我科1978年在国内首先引进日本胃癌D2D3淋巴,多年来手术医生相对固定,配合密切,式及方案统一,共施行胃癌根治手术3000余例,经统计,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60年代为19.6%,70年代为38.5%,80年代为57.6%,90年代达到63.7%.结果显示,自开展D2D3手以来,5年生存率提高近20%,而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并未增加[1].其结果与西方报告的结果和观点差异较大.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商榷,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即手术方案的合理化、规范化和个体化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所谓手术方案合理化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病人自身条件是手术安全性和根治性的基础;②病期是设计手术方案的依据;③肿瘤自身的生物学行为是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④医生的技术及设备条件是D2D3手得以实施的保证.20年来我们针对淋巴转移规律的研究证明,胃癌的淋巴转移主要受病期早晚和癌肿自身生物学行为影响.因此,病期和生物学行为是选择D2D3手的主要依据.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淋巴结转移癌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在乳腔镜下切除36例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SLN)和腋窝淋巴(ALN),随后行患侧全乳腺切除。结果36例患者SLN检出率为97.22%(35/36),灵敏度为92.86%(13/14),准确率为97.14%(34/35),假阴性率为7.14%(1/14)。ALN每例切除数目12—21枚。结论乳腔镜下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准确可靠,并发症少,易于临床开展。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窥镜检查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膜外盆腔淋巴扫的优越性。方法对36例低位直肠癌病人行直肠癌根治经腹膜外盆腔淋巴扫。结果全组低位直肠癌无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局部癌复发2例(5.56%),5年生存率86.2%。结论低位直肠癌行腹膜外盆腔淋巴扫彻底、安全、并发症少,局部复发率低,5年生存率高。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腹膜外 盆腔 淋巴结清扫 经腹 并发症
  • 简介:猪屠宰后,正常淋巴呈灰白色并略带黄色,如发现颜色异常,可认为是病理变化:(1)大理石状淋巴淋巴肿大不明显剖检切面周边有出血或网状出血,出血部红白相间鲜明,呈大理石状。首先是胭淋巴。严重时全身淋巴都会发生,这种变化是猪瘟的特征性病变之一;(2)红色淋巴: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淋巴病理现象,由出血所致。常伴有淋巴肿大,富有光泽,

  • 标签: 淋巴结肿大 猪疾病 辨认 检验 病理变化 大理石
  • 简介:腋窝淋巴解剖(ALND)是乳腺癌手术的常规式,即使施行各种乳房保留性手术,也同时行ALND。但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ALN)的转移率并不高,然而其术后并发症,特别是上肢淋巴水肿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上的一大难题。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失败的原因在于远处转移

  • 标签: 乳腺癌 ALND 腋窝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 手术 乳房保留
  • 简介:治疗口腔鳞癌颈部淋巴转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颈部淋巴清扫,但对于早期口腔鳞癌且临床和影象学检查颈部淋巴转移阴性的颈部淋巴的处理仍存争议,在以往重生存率轻生存质量的观念指导下,给部分颈部淋巴转移阴性的患者实施的不必要的颈部手术并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近来兴起的前哨淋巴活检有望对口腔鳞癌有无颈部淋巴的转移给予正确的判断,从而找到一种对颈部存在隐匿性转移的患者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又能对颈部转移阴性的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标签: 口腔肿瘤 外科手术 前哨淋巴结 淋巴管
  • 简介:电炉炼钢厂应用"70tConsteel电炉+LF+CCM"三位一体短流程工艺,成功开发出电动玩具用硅钢片D2。此钢的试制成功,为电工硅钢在电炉上生产提供了实际经验,且进一步拓展了我厂电炉钢产品结构,为适应市场需要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硅钢片 铁损 铁素体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自1980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所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10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为结外淋巴瘤54例(51.4%).54例中发生于消化道者最多,共19例(35.2%),其次为鼻及咽部组织,共16例(29.6%),其他部位少见共19例(35.2%).治疗以手术,放疗及化疗为主.结论结外淋巴瘤发生于消化道,鼻咽部组织为多,但可发生于任何器官组织,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易发生误诊误治.针对发病升高趋势,临床医师应具有多学科横向知识,加强对结外淋巴瘤的认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原发性淋巴结外淋巴瘤 临床分析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术后52例(38.2%)病人出现并发症,围手术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死亡2例,有10例病人存在2种以上合并症

  • 标签: 围手术 患者根治术 手术管理
  • 简介:患者,女,38岁,于1979年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腔内有一肿物,约核桃大小,当时无咳嗽、咳痰、低烧、盗汗等症状,故一直未做任何治疗.1999年以来患者自觉胸憋、气短渐加重,随入我院外科治疗.体格检查:t36.8℃、p70次/min、r20次/min、bp15/10kPa.右侧胸廓稍塌陷,语颤增强,叩诊呈实音,右上肺呼吸音消失.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上右上纵隔可见巨大肿块,边缘光整,气管轻度受压左移,(见图1、图2).CT表现:右上纵膈可见7.78cm×10.27cm巨大软组织肿块,几乎占满右侧胸腔上部,CT值为35.4HU,外形光整,肿瘤内密度均匀一致,无分叶、毛刺及钙化(见图3).手术及病理所见:中见胸腔内有淡黄色液体1500mL,吸除液体后见肿物位于右纵隔约12cm×12cm×10cm,与胸壁、右肺上叶紧密粘连,分离后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上纵隔巨淋巴增殖症,玻璃样变性.

  • 标签: 纵隔巨淋巴结增殖症 外科治疗 体格检查 胸腔内 P70 患者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淋巴转移的规律,探讨各病理类型、分期、部位肺癌淋巴转移的特点,为合理施行淋巴廓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施行根治性肺癌切除的194例病人淋巴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淋巴转移频度较高的是第10组36.6%(71/194例)、第11组22.7%(44/194例)和第7组14.4%(28/194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淋巴转移情况;小细胞未分化癌76.9%(10/13例),腺癌59.3%(51/86例),鳞癌42.5%(37/87例)。T1期、T2期鳞癌和腺癌N0转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肺上叶癌较下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式纵隔淋巴转移。肺下叶癌发生纵隔淋巴转移的机率高于肺上叶。结论各种肺癌根治均应常规清除第10、11和7组淋巴,T1期、T2期腺癌纵隔淋巴的彻底性要高于鳞癌。肺上叶癌纵隔淋巴要注意其跳跃式淋巴转移的特点。肺下叶癌纵隔淋巴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肺癌 纵隔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规律 临床研究 纵隔淋巴结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