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EZH2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ZH2蛋白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检测63例结直肠癌标本中EZ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ZH2在结直肠癌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ZH2在结直肠癌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存在等级相关关系,随着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EZH2的表达增强,存在线性关系。结直肠癌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不相关,在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ZH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并可作为判定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进程参考的指标。

  • 标签: EZH2蛋白 结直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10月接诊的1例Weav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9岁2月龄,因"发现生长较快9年"就诊。患儿出生后发现生长较快,智力反应欠佳,言语不清,视物不清,脸型长,前额突,眼距宽,内眦赘皮,鼻梁塌陷,双手足有指垫,走路步态不协调,双足呈内"八"字。基因检测:EZH2基因15号外显子c.1720A>G(p.K574E)杂合变异,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经Sanger测序验证,未检测到患儿父母携带该变异,由于该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患儿父母及胞哥均无相应症状,因此推断该突变为自发突变。结合患儿的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及分子遗传学结果,诊断为Weaver综合征。

  • 标签: 生长过快 EZH2基因 Weaver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EZH2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siRNA干扰EZH2;MTT法检测沉默EZH2后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的侵袭情况;Realtime-PCR检测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siRNA有效干扰了EZH2的表达;沉默EZH2细胞组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细胞的侵袭情况,沉默EZH2明显抑制了细胞的侵袭,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iEZH2细胞组E-cadherinmRNA、β-catenin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两组,Bcl-2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沉默EZH2抑制了胃癌MKN-28细胞的增殖,抑制了细胞的侵袭和抗凋亡基因的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和Wnt信号途径实现的,为寻找有效的靶点和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胃癌 EZH2 E-CADHERIN Β-CATENIN Bcl-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ZH2抑制剂3-deazaneplanocin A(DZNep)对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先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ZH2在正常葡萄膜黑色素细胞(UM95、UM96)和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23、SP6.5)中的表达,然后在M23和SP6.5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DZNep进行处理,作为实验组;以溶剂DMSO处理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MTS、平板克隆形成、EdU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存活、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ZNep对细胞中H3K27me3修饰水平,细胞周期相关蛋白以及ERK信号通路的影响。组间数据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EZH2在M23和SP6.5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在UM95细胞中的表达相比显著升高(t=25.050,P=0.002;t=14.220,P=0.005)。MTS结果显示,DZNep显著抑制M23和SP6.5细胞的活性,呈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M23和SP6.5细胞的克隆形成数量显著降低(t=3.364,P=0.015;t=6.997,P<0.001),并且反映细胞增殖的EdU标记细胞比例明显减少(t=5.117,P=0.002;t=3.399,P=0.01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M23和SP6.5细胞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t=6.199,P=0.003;t=3.729,P=0.02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23和SP6.5细胞中的EZH2(t=5.214,P=0.035;t=13.530,P=0.005)、p-Rb(t=4.551,P=0.045;t=4.655,P=0.043)、E2F1(t=8.090,P=0.015;t=9.313,P=0.011)以及p-ERK(t=4.819,P=0.040;t=8.951,P=0.012)表达均有降低,H3K27me3修饰水平显著下降(t=5.257,P=0.034;t=5.697,P=0.030)。结论:DZNep能够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葡萄膜黑色素瘤 EZH2 3-deazaneplanocin A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学是肿瘤发展中的关键事件,可以改变肿瘤驱动基因的表达而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而无需涉及基因本身的序列变化。组蛋白修饰属于表观遗传学的重要部分,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EZH2)是多梳抑制性复合物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的酶催化亚单位,通过诱导组蛋白H3赖氨酸27甲基化(H3K27me3)来改变下游靶基因的表达。除直接作用于H3K27me3外,EZH2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基因表达。在多种肿瘤中均发现了EZH2的表达上调,而且肿瘤的不良预后也与EZH2表达的异常增高有关。本文综述了EZH2的结构和功能,重点介绍了EZH2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作为靶点对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性意义。

  • 标签: EZH2 组蛋白甲基化 表观调控 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乳腺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在全国22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 039例乳腺癌患者和1 040例对照者。检测3个EZH2基因SNPs位点(rs2302427 C>G、rs12670401 T>C和rs6464926 C>T)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使用数据库乳腺癌数据分析EZH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EZH2 rs6464926 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OR=1.362,P=0.015)和显性模型(OR=1.22,P=0.045)乳腺癌发病风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表明,在BMI≥24 kg/m2的女性中,与野生型相比,rs6464926位点TC基因型(P=0.050)、TT基因型(P=0.025)和显性模型(TC+TT,P=0.021)患乳腺癌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s6464926位点与EZH2基因表达具有相关性(P=6.89E-47)。EZH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1),并且EZH2基因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与较短的总生存期(HR=1.27,P=0.013)、无远处转移生存期(HR=1.37,P<0.01)和无复发生存期(HR=1.44,P<0.01)相关。结论EZH2 rs6464926多态性位点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易感性有关,其可能通过影响EZH2表达参与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和预后。

  • 标签: 乳腺肿瘤 疾病易感性 预后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rc_0084927作为分子海绵吸附miR-623靶向调控EZH2基因对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circ_0084927/miR-623/EZH2调控轴并借助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进行验证。BC细胞与CD8+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探测T细胞的凋亡情况和在共转染的微环境下的占比。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BC患者组织样本中EZH2和circ_0084927的表达明显上调,而miR-623的表达减弱(P<0.05)。circ_0084927能作为BC的一个有效诊断指标(AUC=0.813 8, P<0.000 1)。与si-NC组的CD8+ T细胞凋亡率(34.17±3.06)和细胞占比(26.55±2.83)比较,circ_0084927的抑制会造成CD8+T细胞凋亡率的下降(22.37±2.05),CD8+T细胞在共转染环境中的占比增高(31.88±3.03),但该效果可被过表达EZH2部分挽救。miR-623抑制CD8+T细胞凋亡,过表达circ_0084927减弱miR-623对免疫逃逸的抑制作用(均P<0.05)。结论circ_0084927调控miR-623/EZH2轴促进BC细胞免疫逃逸,提示靶向circ_0084927可能是提高BC免疫治疗疗效的一种潜在途径。

  • 标签: circ_0084927 乳腺癌 免疫逃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B)、记忆B细胞亚群(CD19+CD27+B)上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 of zeste homolog 2, EZH2)动态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就诊的脓毒症患者48例,同期来院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28 d存活与否将脓毒症组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集确诊脓毒症1 d、3 d、7 d共3个时间点血标本(健康对照组于清晨空腹仅抽取1次),收集不同时间点脓毒症组的血常规、IL-6、血气分析等,统计SOFA和APACHE Ⅱ评分。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CD19+B细胞上EZH2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CD19+CD27+B细胞上EZH2的阳性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对判断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①脓毒症组确诊后第1、3、7天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上EZH2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CD19+CD27+B淋巴细胞上EZH2表达的阳性率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EZH2在CD19+B淋巴细胞、CD19+CD27+B淋巴细胞上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②死亡组第1天CD19+B淋巴细胞上EZH2阳性率明显高于存活组,然而死亡组第3和7天CD19+CD27+B细胞上EZH2的阳性率却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③脓毒症患者第1天CD19+B淋巴细胞上EZH2阳性率、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IL-6水平均为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④APACHE Ⅱ评分的AUC为0.907(95%CI:0.825~0.990),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76.67%;SOFA评分的AUC为0.831(95%CI:0.706~0.955),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86.67%;CD19+B淋巴细胞上EZH2阳性率的AUC为0.799(95%CI:0.657~0.941),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0.77%,灵敏度优于SOFA评分,特异度高于APACHE Ⅱ评分。结论脓毒症患者B淋巴细胞上EZH2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动态监测脓毒症患者B淋巴细胞上EZH2的表达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脓毒症 B淋巴细胞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 预后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学修饰是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EZH2)是表观遗传抑制因子PcG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可对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进行三甲基化,从而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细胞衰老和细胞分化等。近年来,在多种实体瘤及B细胞淋巴瘤中检测到EZH2过表达或突变,但EZH2在部分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其在不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不完全一致,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甲基转移酶类 淋巴瘤,B细胞 淋巴瘤,T细胞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中EZH2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到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共5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分子亚型进行分组,分别为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型以及Basal-like型,比较不同的分子亚型中EZH2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结果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患者中的EZH2的阳性表达率不同,在BASAL-like分子亚型中的阳性表达率最高,而在HER-2(+)型的分子亚型中的阳性表达率最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H2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EZH2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亚型 EZH2基因
  • 简介: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ZH2)高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它可以通过对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H3K27)的甲基化实现对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进而沉默抑癌基因。EZH2的功能与肿瘤的起始、化疗耐药、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及肿瘤干细胞的干性维持及分化密切相关,是基于表观遗传治疗肿瘤的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靶点。本文就EZH2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及EZH2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EZH2 癌基因 肿瘤 抑制剂
  • 简介:摘要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EZH2是多梳抑制复合物2的催化亚基之一,具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作用,通过甲基化组蛋白3第27位赖氨酸参与对目的基因的负性表观遗传调控。既往研究表明,EZH2在头颈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因此EZH2有望成为治疗头颈恶性肿瘤新的分子靶点。本文就EZH2的结构与功能,EZH2在头颈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表观遗传调控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NSD2EZH2在三阴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诊断的三阴乳腺癌患者96例及10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EZH2和NSD2蛋白表达。结果:三阴乳腺癌组织中EZH2和NSD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EZH2和NSD2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EZH2和NSD2蛋白在三阴乳腺癌中具有高表达,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记。

  • 标签: 三阴乳腺癌 NSD2 EZH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XIST)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明确lncRNA XIST与miR-101/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的靶向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9月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90例胰腺癌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选取PANC1细胞将其分为sh-XIST组、sh-control组、miR-control组和miR-101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和各组PANC1细胞lncRNA XIST、miR-101的表达,分析lncRNA XIST和miR-101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PANC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PANC1细胞的EZH2表达水平。将各组PANC1细胞以3×106个/100 μl密度分别接种于Balb/c裸鼠,检测种植瘤体积。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ncRNA XIST与miR-101及其下游靶基因EZH2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胰腺癌组织lncRNA XIST表达量显著上调(2.89±0.42比1.12±0.22,P<0.05),miR-101水平显著下调(0.32±0.12比1.25±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胰腺癌的分化程度越高、TNM分期越高、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lncRNA XIST水平显著升高,miR-101水平显著降低。sh-XIST组PANC1细胞lncRNA XIST表达水平较sh-control组显著下调(0.34±0.18比1.21±0.27),miR-101组PANC1细胞miR-101表达水平较miR-control组显著上调(2.94±0.31比1.54±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培养72 h的sh-control组、sh-XIST组、miR-control组和miR-101组450 nm处吸光度值(A450值)分别为1.98±0.24、1.21±0.20、1.87±0.21、1.11±0.17,穿膜细胞数分别为(74.25±6.79)、(29.11±5.17)、(61.27±5.19)、(20.47±4.58)个细胞/200倍视野,sh-XIST组较sh-control组、miR-101组较miR-control组细胞增殖活力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种植瘤生长明显缓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lncRNA XIST可靶向结合miR-101/EZH2调节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胰腺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微RNAs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波紫外线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中miRNA-26a的表达情况,以及上调或下调miR-26a表达对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靶基因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EZH2)及细胞老化的影响。方法以10 J/cm2 UVA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在第0、3、7天提取RNA,实时定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miR-26a的表达;通过转染miR-26a模拟物(mimic)和miR-26a抑制物(inhibitor)上调或下调miR-26a的表达,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6a表达量,并评估转染效率。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UVA组(UVA照射)、miR-26a-mimic组(转染miR-26a-mimic)、UVA+miR-26a-mimic组(转染miR-26a-mimic后UVA照射)、miR-26a-inhibitor组(转染miR-26a-inhibitor)、UVA+miR-26a-inhibitor组(转染miR-26a-inhibitor后UVA照射)。第7天完成UVA照射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DNA甲基化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RT-PCR检测EZH2、DNA甲基转移酶1(DNMT1)mRNA以及miR-26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EZH2以及DNMT1蛋白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对比空白对照组,UVA照射组中miR-26a表达量逐渐增高,在UVA照射第7天后,两组间miR-26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5,P < 0.05)。miR-26a mimic/miR-26a inhibitor转染HSF后,细胞内均有较高的荧光表达,提示均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UVA组、miR-26a-mimic组、UVA+miR-26a-mimic组、miR-26a-inhibitor组、UVA+miR-26a-inhibitor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2.82% ± 2.56%、78.56% ± 4.34%、53.63% ± 3.13%、89.52% ± 4.17%、54.39% ± 3.86%、65.34% ± 4.7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28,P < 0.01),其中UVA组高于空白对照组(t=8.848,P < 0.01),UVA+miR-26a-mimic高于miR-26a-mimic组(t=11.922,P < 0.01)和UVA组(t=3.154,P < 0.05),UVA+miR-26a-inhibitor组高于miR-26a-inhibitor组(t=3.087,P < 0.05),但低于UVA组(t=3.547,P < 0.05)。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检测显示,上述各组甲基化水平(A450值)分别为0.676 ± 0.024、0.323 ± 0.043、0.506 ± 0.035、0.169 ± 0.024、0.602 ± 0.036、0.422 ± 0.02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402,P < 0.01),其中UVA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 < 0.01),UVA+miR-26a-mimic低于miR-26a-mimic组(P < 0.01)和UVA组(P < 0.01),UVA+miR-26a-inhibitor组低于miR-26a-inhibitor组(P < 0.01),但高于UVA组(P < 0.05)。RT-PCR和Western印迹显示,6组细胞间EZH2、DNM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中UVA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 < 0.05),UVA+miR-26a mimic组均低于miR-26a mimic组(P < 0.05)和UVA组(P < 0.05),而UVA+miR-26a inhibitor组均低于miR-26a inhibitor组(P < 0.05),但均高于UVA组(P < 0.05)。结论在UVA照射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中,miR-26a表达上调,细胞增殖活性下降,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上调miR-26a的表达,可下调其靶基因EZH2及甲基化相关基因DMNT1的表达,促进细胞光老化,反之,下调miR-26a的表达,可上调EZH2及DNMT1的表达,抑制细胞光老化。

  • 标签: 成纤维细胞 紫外线 细胞衰老 微RNAs 基因,EZH2 微小RNA-26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调控脓毒症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EZH2选择性抑制剂干预组(CLP+GSK126组),每组8只。采用CLP法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不结扎穿刺盲肠,其余操作同CLP+DMSO组。CLP+DMSO组及CLP+GSK126组小鼠术后立即分别腹腔注射DMSO或GSK126(10 mg/kg)。术后24 h处死小鼠取肠系膜淋巴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EZH2表达、T淋巴细胞凋亡率、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抗原阳性T淋巴细胞(ki-67+)比例、γ-干扰素阳性T淋巴细胞(IFN-γ+)比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阳性T淋巴细胞(PD-1+)比例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阳性T淋巴细胞(PD-L1+)比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LP+DMSO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EZH2表达升高。与CLP+DMSO组相比,CLP+GSK126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CD3+比例升高(0.70±0.02比0.50±0.07,P<0.01),表明抑制EZH2可增加脓毒症小鼠淋巴结T淋巴细胞数量;同时,CLP+GSK126组淋巴结CD4+及CD8+细胞中ki-67+比例显著上升(CD4+:0.74±0.05比0.63±0.04,CD8+:0.82±0.06比0.70±0.04,均P<0.05),表明抑制EZH2可增加脓毒症小鼠淋巴结增殖活性较高的T淋巴细胞比例;另外,CLP+GSK126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CLP+DM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21.53±2.87)%比(20.48±3.21)%,CD8+:(8.34±1.02)%比(7.71±1.38)%,均P>0.05〕,表明抑制EZH2对脓毒症小鼠淋巴结T淋巴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与CLP+DMSO组相比,CLP+GSK126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IFN-γ+CD4+、IFN-γ+CD8+比例也显著增加(IFN-γ+CD4+:0.31±0.11比0.14±0.06,IFN-γ+CD8+:0.30±0.10比0.13±0.06,均P<0.05),表明抑制EZH2可增强脓毒症小鼠淋巴结T淋巴细胞IFN-γ分泌能力;同时,CLP+GSK126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PD-1+CD8+比例较CLP+DMSO组显著下降(0.092±0.006比0.135±0.004,P<0.01),表明抑制EZH2可降低脓毒症小鼠淋巴结CD8+细胞PD-1的表达量,但对PD-L1+比例无明显影响。结论EZH2参与了脓毒症诱导的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的调控,该作用可能部分通过调节PD-1表达介导。

  • 标签: 脓毒症 T淋巴细胞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EZH2选择性抑制剂GSK126 程序性死亡受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6(SNHG6)对前列腺肿瘤干细胞增殖、凋亡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流式分选技术从前列腺肿瘤细胞PC-3中分选出CD44+CD24-肿瘤干细胞和非CD44+CD24-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种细胞中SNHG6和微小RNA(miR)-26a表达,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NHG6、miR-26a和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miR-26a模拟物对EZH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非CD44+ CD24-细胞比较,SNHG6在CD44+CD24-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NC-siRNA组[(1.00±0.06)%、(96.85±6.48)%、(0.72±0.06)%、(0.43±0.03)%、(5.32±0.15)%、(0.35±0.03)]比较,SNHG6-siRNA组细胞中SNHG6表达水平(0.25±0.03)、细胞增殖活力(75.36±5.1)%和细胞中Ki67(0.38±0.03)、Bcl-2蛋白(0.21±0.02)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而miR-26a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13.83±2.36)%和Bax蛋白(0.48±0.03)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细胞对顺铂化疗敏感性明显增强(P<0.05);miR-26a是SNHG6的靶基因,而EZH2是miR-26a的靶基因,miR-26a模拟物可使EZH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SNHG6在前列腺肿瘤干细胞中表达上调,干扰其表达可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增强肿瘤干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iR-26a/EZH2轴有关。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化疗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预MYC-EZH2正反馈环路对3型髓母细胞瘤的影响。方法在3型髓母细胞瘤的原代细胞中通过慢病毒干扰MYC和EZH2的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用MYC的抑制剂(JQ1,10074-G5)及EZH2的抑制剂(EPZ6438,GSK343)处理3型髓母细胞瘤的原代和传代细胞系(D283)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结果①在原代细胞中同时用慢病毒干扰MYC和EZH2的表达可更好地抑制MYC和EZH2的蛋白表达;②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③使凋亡显著增加;④MYC的抑制剂(JQ1,10074-G5)和EZH2的抑制剂(EPZ6438,GSK343)均可显著抑制3型髓母细胞瘤的原代细胞和D283细胞的增殖;⑤当联用MYC和EZH2的抑制剂时,多种试剂组合未见其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单试剂的抑制效果,但在原代细胞中联用JQ1和GSK343 72 h后,其对细胞的抑制效果则显著高于单用JQ1(P<0.001)或GSK343(P<0.01)的效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慢病毒干扰3型髓母细胞瘤细胞中的MYC-EZH2正反馈环路可更好地抑制肿瘤进展。MYC的抑制剂和EZH2的抑制剂均可明显抑制3型髓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有希望应用于3型髓母细胞瘤的靶向治疗。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MYC EZH2 正反馈环路 抑制剂 增殖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