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镜像模型和分割模型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2种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规划的46例髌骨骨折资料。男26例,女20例;年龄19~79岁,平均51.5岁。骨折均为AO分型C型。根据实体模型设计要求,将具备双侧下肢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镜像模型组(24例),仅有单侧下肢CT扫描DICOM数据的患者归为分割模型组(22例)。镜像模型组患者需行双侧膝关节及超过15 cm的胫骨近端CT扫描,分割模型组仅需要患侧膝关节CT扫描,分别提取原始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镜像模型组患者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方法进行对称性判断后,形成骨折原始模型和镜像模型并分别打印,术中参考镜像模型绘制的骨折线寻找形态一致骨折块,予以拼合与固定。分割模型组骨折块分割成独立实体,转化为STL文件后,分别打印,并将骨块按顺序拼合与固定。术后均摄X线片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模拟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1、6个月Böstma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3.6个月)随访。对于呈粉碎性、存在压缩和嵌插的骨折患者,仅适宜采用镜像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对于无嵌插、无压缩、无粉碎性的骨折,两种模型都适宜;而存在双侧同部位骨折、小儿麻痹症、一侧肢体缺如的、曾有过陈旧性骨折的患者,适宜采用分割模型进行术前规划。镜像模型组患者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进行双侧对照,两侧的3个层面共6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割模型组和镜像模型组患者术前模拟手术时间分别平均为11.2、9.2 min,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3分;术后1、6个月Böstman评分均>20分。结论健侧髌骨镜像模型可以作为患侧的骨折复原模型进行使用,但严重退变者需预先验证对称性。3D打印镜像模型和分割模型均适用髌骨骨折术前规划,且具有互补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患者30 d死亡危险因素,采用列线图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0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月1日至3月31日的741例患者为建模组,4月1日至6月30日的350例患者为验证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急诊科首次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并记录30 d转归。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30 d死亡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所建模型的一致性,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结果最终1 091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建模组741例,男性356例、女性385例,年龄(51.42±17.33)岁,30 d病死率为28.88%;验证组350例,男性188例、女性162例,年龄(52.88±16.11)岁,30 d病死率为24.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急诊科时主要诊断、意识、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MEW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体质量指数(BMI)可能是急诊科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EWS评分〔优势比(OR)=14.22,95%可信区间(95%CI)为1.46~138.12〕、ESR(OR=46.71,95%CI为20.48~106.53)、PCT(OR=4.97,95%CI为2.46~10.02)、BMI(24.0~27.9 kg/m2:OR=37.82,95%CI为14.69~97.36;≥28.0 kg/m2:OR=62.11,95%CI为25.77~149.72)是急诊科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建模组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95%CI为0.753~0.983),验证组模型的AUC为0.963(95%CI为0.740~0.97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6,P=1.270)。结论MEWS评分联合BMI、ESR、PCT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科学、有效地预测急诊科患者30 d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衰弱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0 d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应用效能。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40例合并衰弱的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 d内有无再入院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再入院组(n=24)和对照组(n=116)。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筛选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构建30 d内再入院的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预测模型的应用效能。以预测模型再入院发生率的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比较2组之间的再入院情况。结果再入院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Charlson共病指数(CCI)、住院时长、改良版埃德蒙顿衰弱量表评分(REFS)、近1年内住院次数、近6个月急诊就诊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OR=1.04,95%CI:1.01~1.07,P<0.05)、CCI(OR=1.60,95%CI:1.02~2.50,P<0.05)、住院时长(OR=1.12,95%CI:1.00~1.25,P<0.05)、REFS评分(OR=1.53,95%CI:1.04~2.25,P<0.05)是合并衰弱的COPD患者30 d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出预测模型P=1/(1+e-x);x=-10.809+(0.038×hs-CRP)+(0.469×CCI)+(0.113×住院时长)+(0.423×REFS评分)。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5(95%CI:0.765~0.944),LACE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0(95%CI:0.659~0.810),2种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P=0.036)。高风险组患者30 d内再入院的间隔时间短于低风险组(χ2=70.75,P<0.01)。高风险组再入院风险比低风险组高15.84倍。结论hs-CRP、CCI、住院时长、REFS评分是合并衰弱的COPD患者30 d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本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3D打印技术是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现如今3D打印已经从一种只能勉强打印基本几何形状的新生技术,发展成一项能够改变各个行业并挑战传统制造工艺的革命性技术。随着动漫行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潮玩也开始越来越风靡,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潮玩不仅能在成本上得到控制,还能更精巧地去表现潮玩的各个细节上的设计感,所以如今的潮玩绝大部分是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制作的。但是,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才能保证制作出来的潮玩的质量,本文就针对利用 3D打印技术制作潮玩模型的过程中需要依照的最佳尺寸和形状标准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3D打印模型在髋关节翻修临床教学方面的效果,改进教学质量。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外科专业规范化培训的学员50名,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组采用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成员进行专业理论测试和教学评估问卷调查,并对两组学员的专业理论测试成绩、教学满意度和学习兴趣做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结果试验组学生的专业理论笔试成绩(84.60±5.76)分高于对照组(78.20±6.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4.72±0.46)vs.(4.28±0.61)]和学习兴趣[(4.76±0.44)vs.(4.28±0.54)]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能有效加深学生对髋关节结构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虾青素油对小鼠抗氧化的功能。 方法 选取 25g~30g 小鼠,按 MDA 水平分组,随机分为 1 个模型对照组和 3 个受试物剂量组, 受试物 3 个剂量组小鼠分别经口给予受试样品10mg/kg BW,20mg/kg BW,60mg/kg BW,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同时继续腹腔给予100mg/kg D-半乳糖,连续给予 30 天。 测定小鼠脂质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氧化产物,蛋白质羰基含量,抗氧化物质,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 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小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MDA 含量显著降低(P<0.01);蛋白质羰基含量显著减低(P<0.01或P<0.01)。 GSH 含量无明显差异;GSH-Px 活力显著性提高(P<0.05 或 P<0.01)。结论 虾青素油对 D-半乳糖损伤模型小鼠具有抗氧化作用。
简介:摘要:Civil3D中创建自定义部件的常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部件编辑器(Autodesk Subassembly Composer)创建自定义部件pkt,另外一种是通过.Net语言利用Civil3D提供的API创建部件。本文就针对这两种部件如何导入到Civil中进行简要论述。
简介:摘要:Civil3D中创建自定义部件的常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部件编辑器(Autodesk Subassembly Composer)创建自定义部件pkt,另外一种是通过.Net语言利用Civil3D提供的API创建部件。本文就针对这两种部件如何导入到Civil中进行简要论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模型联合高压氧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蓬莱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D模型组(n=21)和联合组(n=24);另外选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临床资料完整并且随访记录详尽的患者37例,予以复杂踝关节骨折常规手术作为随机对照(常规组)。常规组患踝采用传统手术治疗,骨折复位后内踝用张力带钢丝或螺钉固定,外踝使用钢板、螺钉固定。3D模型组在术前通过3D打印个体化模型,模拟和设计手术。联合组在3D模型组手术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和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开始活动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随访1年,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评价术后踝关节骨折功能恢复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D模型组和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100.00%)明显高于常规组(72.97%)(P<0.05);3D模型组和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开始活动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开始活动时间、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3D模型组(P<0.05),但3D模型组与联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0%。3D模型组和联合组术后1、3、6、12个月Olerud-Molander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术后1、3、6、12个月Olerud-Molander评分明显高于3D模型组(P<0.05)。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3D模型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8%,联合组术后未发现并发症发生。结论3D打印个体模型联合高压氧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及预后较好,能够缩短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是由抗NMDA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靠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抗NMDAR脑炎动物模型进行综述,探讨每种模型的优点及局限性,以期为抗NMDAR脑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为适合的动物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辅助神经外科学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以76名见习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D打印模型辅助网络教学组(试验组)和传统教学(对照组)。1个月网络教学结束后进行量化考核与教学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的出科考试(理论与操作)成绩为(86.7±7.4)分,优于对照组的(78.2±8.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1)。教学满意度调查显示,试验组在空间想象力自我评判(t=3.81,P<0.01)、加深对神经解剖的理解(t=5.29,P<0.01)、增加临床学习兴趣(t=5.12,P<0.01)这3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现有网络教学方法相比,3D打印模型辅助网络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员满意度。